廖麗萍
《飛船上的特殊乘客》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的一篇科普小品文,是一篇略讀課文。文中的語言科學準確,淺顯生動,用文藝的形式描述科學知識,借助一些形象化的手法,將科學知識融于有趣的情節、生動的語言、通俗的比喻、形象的描寫之中,把太空種子的特點說得具體形象,讓學生讀著好懂而且有趣味。
在教學研討活動中,有兩位老師執教了這篇課文,在教學過程中都設計了“語言積累、表達運用”的教學環節。但是,因設計形式、內容的不相同,教學效果也完全不同。
A教師“語言實踐”教學設計:一個基于語言轉換的說話訓練
教學片段簡述:
1.師:同學們,種子王國要舉行一次“太空種子新聞發布會”,邀請了一些太空種子在發布會上,向其他種子進行自我介紹,要把自己的特點或經歷太空飛行之后的變化介紹給來賓。你們能當當其中的一種太空種子,用老師給你們提供的句式,做自我介紹嗎?
教師通過以上引導語,創設了“太空種子新聞發布會”的任務情境,讓學生進行角色替換,以種子的身份進行自我介紹。同時,教師提供了相應的介紹語:
嗨,大家好!我是一顆普通的種子。經過乘坐一次,我就有了一個新的名字。在科學家的精心培育下,我真的很感謝。
2.學生結合前面所學課文內容,自主準備。
3.教師指名練說,評價反饋。
教學反思:從學生練說的反饋情況來看,大部分學生能利用文本內容,結合自身的理解感悟,以“太空種子”的身份,科學準確地重述或創造性地表述了“太空種子”的各種特點。因為經過教學,學生對文中的各種“太空種子”的形成、變化、特點、價值均有了一定的認識,對要介紹的事物比較熟悉。在此基礎上,教師利用課文內容創設了一個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通過角色轉換,提取課文信息,利用說明方法,通過自己的語言,進行準確表達。通過練習,實現了讀懂內容、積累語言、鞏固說明方法的教學目的。在有趣的練習中,習得語言,習得方法,學有成效,練有收獲。
B教師“語言實踐”教學設計:一次基于頭腦風暴的無邊想象
教學片段簡述:
1.師:同學們,如果你是科學家,你想培育怎樣的“魔力種子”呢?它會發生哪些神奇的變化呢?請你當當科學家,大膽想象,培育出更多的“魔力種子”!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對“太空種子”充滿了好奇,覺得有趣。教師基于這樣的學習心理,創設了“我是科學家”的情境,引導學生大膽想象,培育出自己心中想要的“魔力種子”,讓學生拓展課文內容,對文中的說明方法,遷移運用。
2.學生思考,寫話。
3.指名反饋交流、評議。
教學反思:B教師的語言實踐運用,是指向于對文本內容的拓展想象,想象的內容,與文本有一定的聯系,說明對象是同一類的,表達的方式方法也可以是一樣的。教師通過模仿遷移寫話,鞏固方法,學會技能。
但是,從學生的寫話反饋看,并沒有取得教學效果。學生對想象內容不了解,沒進行過相關調查,更沒有生活實踐體驗,因而想象沒有依據,只能憑著感覺和個人興趣進行無依據的亂想,寫話內容五花八門,沒有科學性。
有的說,想培育太空葡萄,這種太空葡萄,有的有一個學校那么大,有的比螞蟻還小,吃了這種葡萄,就像喝美酒。
有的說,想培育太空香蕉,這種香蕉,能長到三米多長,像一條船。
……
沒有依據的想象,沒有規范的表達,練筆就無法達到語言訓練的實際效果。因此,這樣的教學屬無效教學,非但沒有任何練習鞏固的作用,還讓學生對說明文語言表達的準確性、科學性產生錯誤的認識。
課內外相結合是語文教學的一個原則,說明文教學也是如此。在說明性文體的教學中,必須關注課文“怎么說”,關注言語形式,引導學生把握言語特點,訓練言語表達。那么,怎樣的語言實踐運用設計是有效的,是符合文體特點的呢?
通過教學實踐,我們認為,在進行說明文的語用訓練設計時,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創設一些活潑新穎的情境以增加教學的趣味性,但更要關注說明文語言表達的科學嚴謹性。
1.想要合理有趣地想。教師所創設的任務情境要合適,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學生對要練習說明的事物要比較熟悉,不能憑空想象。練習的內容與文本要有聯系,降低語言運用的難度,便于學生遷移模仿。本文中A教師的教學設計就很巧妙地將趣味性與科學性有機結合,有效培養了學生理解與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2.說要準確有據地說。說明性文章,不如記敘文訓練得多,說作為讀與寫之間的有效銜接,更需要教師準確定位。如,在教學《秦兵馬俑》時,教師設計了讓學生說說自己學校的雕塑。首先基于學生對周圍事物的熟悉,其次進行介紹前,讓學生了解、積累關于雕塑的一些知識要點,如雕塑形式:圓雕、浮雕還是透雕?是什么材質:木雕、石雕還是漆雕,花崗巖還是不銹鋼?由哪些部位組成?只有了解了這些知識,學生才能準確地、有理有據地進行介紹,這樣的語言實踐中才具有文體特點。
3.寫要科學有效地寫。在《鯨》一文教學中,某教師先帶領學生復習了諸如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等說明方法,重點引導學生學習了新的說明方法——假設說明法。接著在創設練筆環節時,讓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虎鯨”的非連續性文本資料,提取重要信息,試著運用一種或幾種說明方法續寫虎鯨。在練筆過程中,教師十分關注學生在語言表達過程中說明方法運用的合理性,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引導學生科學正確地進行說明。教師的評價明確指向語言表達的嚴謹性與科學性,牢牢把握說明性文章的文體特點,從而取得練筆的實效性。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