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瑜超
音樂,無論是在整個教育體系當中,還是對于學生未來音樂美育的成長之路,均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但是在之前的教學當中,忽略了音樂課程的特殊性,導致音樂教育一直停滯不前。小學階段是學生打基礎的階段,無論哪一門學科,都必須要在小學階段認真對待,打好基礎,以后方能取得更大的發展和進步,小學音樂教學更是如此。本文所談到的現代教育技術在小學音樂學科教學中的運用,指的是在學校教育體系當中的小學生音樂教學。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開展,我國的教育事業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小學各方面教學的面貌煥然一新,尤其是小學的音樂教學發展迅速,反思我國的小學音樂教學,還有一些值得我們去深入思考的問題。
一、現代教育技術在小學音樂學科教學中的運用現狀
很長時間以來,我們太過于注重傳統的教學方式,并且以灌輸為主,而不是采用審美的方法來引導學習。在整個教學過程當中,更加注重實踐教學,更加注重音樂的德育功能,而忽略了音樂自身的特殊性,忽略了美育功能,從而使得一些學校的音樂教學處于一種非常尷尬的位置。其實從實際的教學來看,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提升音樂學科的美育理念,并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得到貫徹。強調音樂自身的特殊性,強調音樂教育自身所獨有的音樂情感體驗。進而引導小學生增強對音樂自身素質的把握能力,引導學生領會音樂獨有的魅力。
二、現代教育技術在小學音樂學科教學中的運用及存在的問題
(一)現代教育技術運用課程地位的弱化
1.學校因素
因為受傳統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使得學校管理層只重視中高考所考科目,而對于音樂課的重視程度嚴重不夠,很多學校領導認為音樂課是可有可無的副課,不需要花費很大的財力和人力去發展,應該把學校管理的重點放到文化課教學上來。這種落后的管理理念嚴重地影響了教育技術在小學音樂學科教學中的運用事業的發展。
2.教師因素
在當前大環境的影響之下,教師也有著諸多的責任。學校不會重視音樂課程的地位,作為教師,也沒有將音樂課程擺在合適的位置上。這樣致使很多的音樂課程都成為一種走形式,課堂內容空洞。同時,由于音樂課程的不受重視,也使得學校的音樂教師群體良莠不齊,有極少參加培訓,極大地影響了音樂課程的教學質量。
3.家長因素
雖然近些年素質教育炒得熱火朝天,有些學校也積極地在做。但是由于音樂課沒有列入升學考試科目中,因此音樂課在學校教學中一直處于不受重視的地位,甚至部分家長認為音樂課既然不是升學考試科目當然就是可有可無的副課,沒有必要花費太多的時間去提高音樂學習,這樣長期以來使得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自然音樂教學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二)資源配置不完善
作為教育而言,國家投入的資金一直不能滿足教學的實際需要。即便是有一些教育投入,也更多地投向當地的優秀學校;小學音樂課程一直不受重視,在緊缺教育資金的狀況下,音樂課程是最后被考慮的一門學科。而且,音樂教學所需的設備大都比較昂貴,一般的學校也沒有能力進行支付,或者帶來的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教學效果不能實現。
(三)音樂師資能力不足
1.專業技術能力偏低
對于當代的小學音樂教師而言,應具備的專業素養都是建立在專業的基本功之上的,包括良好的音樂感、較高的音樂鑒賞水平和良好的審美修養以及較高的演唱、伴奏、指揮、表演的能力等。但很多小學音樂教師在專業能力上并不能完全勝任,這一方面是因為教師招考過程中對音樂教師的不重視造成的,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長期從教卻沒有研修的機會,使之不能更上一步所導致的。而專業能力方面缺少的教師,只能在學生較高的求知欲和表現欲下表現得捉襟見肘。
2.綜合素質能力不高
教師的綜合素質能力包含很多方面,音樂教學設計是音樂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很多教師沒有精心設計每一堂音樂課,更沒有讓學生從中感受美的熏陶。中小學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果依舊是以教學的講授形式為主,學生還是被動地接受知識,那么中小學生的主體地位根本就不可能得到應有的保證,這種音樂教學模式不可能為學生提供參與實踐音樂活動的任何機會,學生真正獲得審美體驗的愿望也難以實現,因此,音樂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為學生創造主動參與音樂的機會,讓學生真正成為音樂教學活動的主人。
音樂課往往被置于一個可有可無的尷尬境地而被忽視。大多數小學音樂課僅僅學習5年,六年級音樂課被迫停止的比比皆是。所以想要達到課程標準可想而知。而且小學沒有一所學校的音樂教學設備的配備完全達到了國家的要求,尤其是鄉鎮小學的部分學校的音樂教學設備更是少得可憐,與國家要求差距巨大。所以要想進一步發展當地的小學音樂教育,就必須加大音樂教育的資金投入,為音樂教育的發展做好保障。
參考文獻:
[1]張璐.關于小學音樂審美教育分析[J].音樂時空(理論版),2015(3):182.
[2]蔡雯.小學音樂教學中節奏訓練方法探析[J].音樂時空(理論版),2015(3):183.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