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秉麗
摘 要:閱讀能力是小學生必備的語文素質,通過閱讀能夠開闊學生眼界,陶冶學生情操,進而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發展,因此要重視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體系當中的作用,將閱讀教學擺在首要位置,借助互聯網+采用多元化的教學引導策略來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并指導學生在閱讀興趣的促進下實現閱讀和語文學習方面的更大長進。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意識到激發興趣在閱讀教學當中的重要價值,利用互聯網+讓興趣引領學生開展豐富多樣的閱讀活動,打造高效的小學語文閱讀課堂,充分踐行素質教育的目標。
關鍵詞:互聯網+;小學語文;興趣;閱讀教學;策略
閱讀在學生的語文學習以及學生一生的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閱讀是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是學生掌握語文技能和促進個人發展的有力支持。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作為發展學生閱讀能力的基礎階段更要提高重視,只有幫學生打好了堅實的閱讀基礎,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才能夠讓學生真正在閱讀當中獲得深刻感悟和思考,在領悟文本核心內涵的同時,受到良好的情感熏陶。而要想確保閱讀教學的效率,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則必須要注重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當下互聯網時代,借助更加開放、多元、形象、直觀的網絡平臺,以興趣的激發為閱讀教學策略選擇的出發點,發揮興趣引領閱讀的積極作用。
一、營造閱讀氛圍激發閱讀興趣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應該是師生和諧互動溝通的雙向交流過程,特別是在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過程中更是要加強師生合作以及有效配合,在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同時,營造和諧積極的閱讀氛圍,為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提供環境支持。第一,教師要秉持民主平等的作風,對待學生時要做到一視同仁,尤其關注挖掘學生的閱讀興趣,尊重學生的個體發展,以便能夠獲得學生同樣的尊重與愛戴,消除師生之間的隔閡,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對教師擁有積極的情感,才能夠讓學生對教師的教學內容產生濃厚興趣。第二,教師要看到學生的個體差異,以及多元化的學習需要,與此同時還需要結合學生身心發展特征運用因材施教的方式與不同層次的學生展開深度溝通,鼓勵學生積極閱讀和努力嘗試。例如,對于閱讀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要關注學生心理,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采用多樣化的方式激發他們的閱讀自信,從而促進閱讀興趣的萌芽。第三,教師要努力改變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物質以及人文環境,即生態環境,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閱讀資源,努力營建圖書角等閱讀空間,用線上大數據豐富的資源以及線下優質的閱讀環境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更具現代感,符合學生求知心理。
二、指導閱讀方法激發閱讀興趣
閱讀教學側重的是增強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能力,引導學生感知文本作者的思想情感,這就需要合理恰當的方法指導來為學生高效閱讀指明方向,有效增強學生的閱讀成效,這樣學生才能夠不斷增長閱讀信心,產生濃厚的閱讀興趣。對此,教師要注重和加強對學生閱讀方法的引導,讓學生可以真正讀懂和讀透篇章,與文本作者進行緊密的情感互動。第一,通過試讀和初讀的方式從整體上感知文章。這一階段正是學生閱讀的準備時期,所以需要特別注意閱讀知識的儲備,首先注重了解文章的作者、創作背景、生字詞等有助于幫助學生深層次閱讀和理解的內容,讓學生能夠在閱讀中突破障礙,提高閱讀興趣。例如,在教學《虎門銷煙》時,在正式閱讀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查閱與這段歷史相關的故事,在線上觀看電影,理清事件的過程,為理解文章奠定基礎。在初讀過程當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幾個問題,為學生閱讀思考指明方向。第二,通過朗讀和默讀的方式來掌握文章主題內容以及主要情感表達。朗讀時要注意讀準字詞,并且投入情感,邊讀邊思考作者的寫作意圖,標出不理解或者是高質量的句子。在默讀時,側重于逐字逐段的理解和思考,認真研讀存在疑惑的方面,提高閱讀理解的成效。第三,利用精讀和活讀深層次地理解文章整體,深化文本把握能力。精讀可以促進文章重難點的閱讀把握,而活讀可以指導學生想象,利用互聯網上的圖片、影像、視頻等資源,做到觸景生情,與文本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三、優化教學過程激發閱讀興趣
在語文課程新課標當中強調閱讀教學必須要注重指導學生讀書思考,在此基礎上還需要教師能夠通過思想啟迪的方式讓學生就閱讀重難點展開討論溝通,提出個性化見解。這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改革當中的重要依據,也是讓興趣引領學生閱讀必須要考慮到的一個方面,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要注重優化閱讀教學過程,在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同時,指導學生掌握閱讀技巧,培養學生獨立思維,在閱讀過程當中受到良好的情感以及審美熏陶。第一,在教學過程中要融入多元化的教學元素。教師要拓寬閱讀教學思路,注重將能夠引發學生閱讀興趣的美術、舞蹈、音樂等元素應用到教學過程中,引發學生的想象和創造,讓閱讀教學充滿童真童趣和生活氣息。第二,教師在閱讀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參與到討論以及辯論等實踐活動中,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在討論中,解決閱讀的重點和難點問題,發揮獨立思維,開展創造性和趣味性的閱讀。例如,在cctalk平臺上教學整本書《時代廣場的蟋蟀》交流課時,老師可以讓學生討論蟋蟀柴斯特成名之后想回家,朋友塔克老鼠很是不解,好不容易盼來了大紅大紫、出人頭地的日子,在時代廣場站穩了腳跟,還有什么不滿足?它的另一個朋友亨利貓非常支持柴斯特的做法:“既然柴斯特的一生是它自己的,它就應該去做它想做的事。如果成名只是讓他覺得不快樂的話,那成名又有什么意義呢?”教師利用互聯網讓不同地區的學生參加課程、上麥發言、互動交流,氛圍輕松自由。教師提出問題:蟋蟀柴斯特是去還是留?這個問題激活了學生的思維,這種互動學習的形式也讓學生更主動積極地投入討論活動,提高閱讀趣味性的同時,也促進了學生閱讀思維和能力的發展。
四、利用教材魅力激發閱讀興趣
教材是小學生進行語文閱讀的基礎和重要載體,而教材中的內容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綜合教學規律以及學生能力層次創編而成的優質閱讀材料,具備非常豐富的文本魅力,通過對教材文本魅力的挖掘集展示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發展學生的閱讀綜合能力。第一,抓住文本關鍵詞句,理清文章脈絡,與文本進行親密對話。教材中的關鍵詞句往往會運用多種修辭以及寫作技巧,因此具備獨特的閱讀魅力,通過對這些重點詞句段落的學習,能夠讓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的優美,讓學生對文本閱讀產生濃厚興趣和欲望。第二,教師為學生展現文本魅力,指導學生深入思考和感悟。例如,在教學《地震中的父與子》時,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資源庫為學生展示在我國地震災難發生后的大量親情故事,之后再引出本文閱讀,讓學生可以充分感受到文本的魅力,并深層次地展開閱讀思考。除了教育部編訂的教材之外,還有互聯網下各種資源平臺提供的海量閱讀教材,比如cctalk、千聊、微信、QQ、荔枝、喜馬拉雅等,更加快捷、人文化地與學生互動,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五、創新閱讀形式激發閱讀興趣
傳統的小學語文閱讀形式過于枯燥單一,主要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難以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也制約了閱讀效果的提高。對此,教師要注重創新閱讀教學形式,采用靈活多樣的閱讀教學模式來引發學生主動閱讀和有興趣的高效閱讀。第一,利用豐富多彩的閱讀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要注重將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活動聯系起來,吸引學生的閱讀注意力,激活學生的閱讀興趣。例如,在教學《烏鴉喝水》時,為了讓學生領悟閱讀內容,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親自做實驗,讓學生更加主動自然地投入到課文閱讀和學習當中。第二,利用生動有趣的教學情景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情境教學可以為學生提供真實體驗的機會,能夠讓學生在身臨其境中進行深刻的閱讀理解,是語文閱讀的一種創新形式。第三,利用互聯網教學形式引發學生閱讀興趣。互聯網教學為閱讀形式的創新提供了重要支持,也能夠以其生動形象等優勢促進學生閱讀興趣的提高。例如,在教學《黃山奇石》時,教師可以用互聯網資源為學生呈現壯麗的景色,為學生的語文閱讀增添樂趣。
閱讀是獲取信息以及發展能力必不可少的環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關鍵性內容,所以必須不斷提高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要求,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結合教學實際以及學生的閱讀需要創新閱讀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并在興趣引導下增強學生的閱讀動機。對此,小學語文教師要立足實際努力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指導學生掌握多樣化的閱讀方法,不斷優化閱讀教學過程,挖掘教材魅力,創新閱讀教學形式,用多元策略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提高閱讀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楊朝暉.試論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和能力[J].學周刊,2014(11):45-46.
[2]王小宇.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5(9):85-86.
[3]陳子鴻.簡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J].讀寫算,2015(17):205-206.
注:本文系安徽省六安市教育信息技術研究課題《“互聯網+”優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生態的策略研究》(編號:LA201616)階段性成果。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