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丹萍
摘 要:新課改倡導教學必須體現對感性、個性的回歸,促使學生走進文本角色,深入角色內心世界。詩意教學能夠實現語文教學的本質回歸。詩意教學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必須注重詩意情境的創設,為學生營造濃郁的學習氛圍,為學生習得語文知識和技能創造條件。
關鍵詞:小學語文;詩意;探究
所謂的詩意語文是指以文本為基礎,以學生為根本,借助豐富多樣的藝術手段營造情境,讓學生感受語文學習帶來的審美體驗。語文課堂教學改革方興未艾,教師必須清晰認識到詩意語文的價值,將其滲透到小學語文教學實踐過程中,讓學生學習真正的語文。
一、展示賞析,創設詩意教學情境
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說:“教育的本質是一首含蓄又精湛的詩,只有在充滿詩意的課堂學習氛圍中,學生才能被深深感染,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才能感受到心靈成長的愉悅。”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優化教學內容,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創設詩意教學情境。一出好戲要有好的開頭,一堂好課要有好的開端。教師必須充分把握導入環節,設計精巧的導入內容。
在學習蘇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廬山的云霧》時,教師扮演導游的角色,帶領學生到廬山旅游,教師深情款款地背誦李白的《望廬山瀑布》導入:“大家知道這首詩描繪了什么樣的景象嗎?你能否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學生熱情高漲,紛紛用自己的語言述說。教師繼續引導:“大家的描述堅定了我去廬山瀑布看一看的決心,讓我們跟隨著一位拍客的鏡頭,感受廬山瀑布的秀麗以及變幻無窮。”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視頻,并配上舒緩的音樂。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視覺、聽覺受到沖擊,情感被激活,學習熱情極高。
新課改大力倡導借助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實現教學的高效化。教師要適時引入多媒體技術,教學伊始,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播放舒緩優美的音樂,并展示相關景物圖片,營造出詩意課堂。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閱讀文本的熱情迸發,自然而然進入情境中,積極主動地探究文本內涵,從中獲得語文知識和認知。
二、吟詠誦讀,豐盈詩意教學體驗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致力于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積累,激活學生情感,掌握語文的使用價值,感知語文味,讓學生在知識學習中獲得深刻體驗。”誦讀是語文學習中最不可或缺的手段。通過誦讀,學生對文本有更獨到的感知,認知能力被激活,思維創造力得到提升。小學階段是學生吟詠誦讀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學生興趣點豐富,表現欲強。教師要把握住這一時期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引導學生開展不同形式的誦讀活動。
學習《美麗的南沙群島》時,教師引導學生初讀文本,感知內容。當學生對西沙群島的美景有一定了解后,教師讓學生尋找文中優美的句子進行感知,并進行誦讀。學生認真尋找,有的學生尋找了“碧波浩渺的南沙海域,連浪濤都是美的”這一句。學生聲情并茂地誦讀,在讀的過程中,學生重讀了“碧波浩渺”這個詞,誦讀時的語氣是滿懷欣喜。教師對學生的誦讀進行評價。還有的學生選擇誦讀第二段一整段,學生的聲調時而高亢,時而低沉,在抑揚頓挫的吟誦中,學生的情感被激活。
誦讀是一種特殊的實踐過程。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聲情并茂,實現了文本思維的對接,學生與作者情感達成共鳴。教師要以吟詠誦讀為基點,廣泛開展朗誦活動,實現學生認知、思維升級。教學內容和學生學力基礎不同,所要采用的朗讀方式也不同,可以是對一句話的誦讀,也可以是對段落的誦讀,教師要根據教學需要進行篩選。
三、喚醒想象,感悟詩意教學內涵
語言文字所描繪的顯像結構本身沒有任何美感可言,只是知識文字的相互組合。要想將枯燥干癟的文字符號轉化為鮮活的畫面,必須借助學生的聯想和想象才能實現。想象是學生思維活動的載體和具體體現,學生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必然要思考,思維必然啟動。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文本用詞精準,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了一幅幅雋永的畫卷,尤其是寫景的文章。
學習《第一朵杏花》時,教師讓學生快速瀏覽課文,掌握文本內容。學生理順文本寫作思路后,教師設計了一個思考問題:“當孩子發現第一朵杏花開了后,興奮地告訴竺可楨爺爺,請你發揮你的想象力,描繪一下杏樹開花的場景。”學生熱情高漲,發揮想象,積極參與其中。有的學生興奮地說道:“看,就在那一刻,小杏花羞羞答答地出現在了我的面前,她的臉粉嫩粉嫩的,煞是可愛……”這個思考問題非常有特色。通過設計寫話活動,教師喚起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學生思維能力和創造力得到拓展,表達能力也得到一定程度提升,這對學生情感生成和語文素養的培養有重要作用。
學生閱讀文本的文字后,會由此及彼產生聯想想象,腦海中自然生發豐富多樣的場景。部分教師認為想象是一種空想、幻想,這是一種錯誤的思想。教師要更新對想象這一概念的認知,讓學生在想象中完成思想構建過程,升級閱讀認知體系。
踐行語文工具性、人文性特質,這是語文課堂教學亙古不變的訴求。詩意語文是一種針對性的語文學習,滲透著文化氣息,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手段。在具體操作中,教師要有意識地進行滲透,讓學生感受語文學習內容的魅力,激活學生探究知識的熱情,促使學生語文素養整體提升。
參考文獻:
[1]徐婉琪.建構詩意語文課堂的教學策略[J].開封教育學報,2015(7).
[2]黃令江.淺談語文教師如何進行文本的詩意解讀[J].亞太教育,2016(11).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