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花
摘 要:數學是一門重要學科,是一種思維與符號相結合的文化,還是對生活的一種解釋、思考。一直以來,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是廣大教師孜孜不倦的追求,也是學生與家長共同的期待。基于此,立足于小學生的發展特點,就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淺談幾點看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從某種程度來看,數學教學質量是數學教師的“明信片”。為了讓這張“明信片”更加靚麗,教師在把數學知識給予學生的同時,還要不斷地“改”教學內容、“革”教學手段,從而為小學數學教學注入新鮮血液,進而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一、繪就“情境”之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數學是一門重要學科,是一種思維與符號相結合的文化。然而,小學生思考問題往往以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能力較低。所以,一遇到抽象的數學知識,他們就會有畏難的情緒。針對這一問題,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創設與所學內容相關的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如此一來,不僅可以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轉化為生動的圖景,還可以讓學生更快地進入學習狀態。
例如,在開展“平均數”這一知識點的學習時,筆者對學生說:“同學們,你們說小白兔最喜歡吃什么呢?”學生說:“紅蘿卜。”我說:“說得很好,小白兔最喜歡吃紅蘿卜。現在,兔媽媽遇到了一個問題,需要你們幫她解決。兔媽媽買了15個大小基本一樣的紅蘿卜,現在她要把這些紅蘿卜分給三只活潑可愛的兔寶寶。不過,在分配的時候需要體現公平原則,同學們,你們能為兔媽媽提供什么好點子嗎?”此時,全班學生都踴躍發言,想為兔媽媽提供好的解決辦法。筆者通過這樣的導入,不僅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還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之中。再比如,在講授“位置”這一教學內容時,筆者就設計了一個“老鷹和小雞”的游戲。第一步:角色的分配。我對學生說:“咱們今天來玩一個‘老鷹和小雞的游戲,請問你們誰愿意扮演老鷹的角色呢?誰又愿意扮演小雞呢?”經過兩三分鐘的討論,我選擇小明同學來扮演“老鷹”的角色,選擇小麗等五個學生扮演“小雞”的角色。第二步:讓“老鷹”觀察幾分鐘,然后使老鷹閉上眼睛,我說出某只“小雞”的前后位置,再由“老鷹”猜測“小雞”的名字。這樣的游戲情境的創設,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氛圍,還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二、采擷“合作”之花,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新的教學方法如雨后春筍般涌出。合作學習以其獨有的優勢得以脫穎而出,煥發出亮麗的光彩。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有效地運用合作學習的方法可以使師生共同受益。
例如,在學習了“克和千克”后,筆者問:“1千克的鐵和1千克的棉花相比較,你們說一說哪個更重一些?”有的學生說:“我感覺棉花比鐵更重。”有的學生說:“當然是鐵更重一些了。”大家議論紛紛,不能得出一致的答案。于是,筆者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把全班分成3個小組,讓他們在小組內部相互交流、相互爭論。在A組中,有的學生說:“這很簡單嘛,一想就知道是鐵重,棉花那么輕,怎么可能比得上鐵的重量呢?”在B組中,有的學生說:“我感覺你說得沒有道理,在現實生活中,雖然鐵比棉花重,但是題目已經說鐵和棉花都是1千克。所以,我認為兩者一樣重。”另外一個小朋友馬上附和到:“我和你的想法是一樣的,棉花的質量是1千克,鐵的質量也是1千克,所以,它們的重量是一樣的。”筆者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仿佛給學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使他們在課堂中自由地飛翔。
三、加強動手操作,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叮囑學生認真傾聽,還要引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獨立思考。比如,在學習“梯形的面積”這一內容時,我對學生說:“同學們,請你們想一想在探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時,我們是怎么推導的呢?”有的學生說:“拼接成我們所熟悉的其他圖形。”于是,筆者接著說:“大家想一想,在探究梯形的面積公式時,我們可以用這種方法嗎?如果可以,你們準備怎么轉化呢?你們先不用著急回答,可以先拿出你們課前準備好的梯形,自己去剪一剪、分一分、拼一拼。”接下來,全班同學都開始進行動手操作。有的同學把梯形拼接成了一個三角形,有的同學則轉化為長方形,還有的同學轉化為平行四邊形。接下來,筆者說:“大家都很聰明,我們已經完成了第一步,接下來,請你們根據自己轉換的圖形去探究梯形的面積。”在筆者的引導下,學生認真地探究起來。在這一知識點的教學中,筆者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這不僅使他們體會到剪拼的多樣性,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的課堂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繪就“情境”之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可以采擷“合作”之花,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亦可以加強對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從而使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進而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陳光群.運用多種教學策略,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J].中國校外教育,2015(7).
[2]黃龍.試論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4(6).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