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福
摘 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痹谛W數學教學中要想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就成了每一個小學數學老師研究的問題。因為學生有了學習興趣,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就會提高,學習成績也會隨之提升。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生興趣;課堂教學;措施
在素質教育教學的推進下,傳統填鴨式的課堂教學模式顯然已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教學需求。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老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結合小學生的好動、好玩、耐心不足等特點,采取有效的教學措施,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使其積極參與數學知識的學習,從探索、認識、理解、發現、觀察等過程了解數學知識的發展過程,讓學生愛上數學這門學科,從而讓他們在以后的課堂學習中能聚精會神、全神貫注地投入到學習中獲取知識,提高學習能力,達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目標,完成教學任務。那么,如何在教學中采用一些有效的措施培養學生興趣,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呢?本人結合自己多年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經驗,借此談幾點自己的嘗試和研究。
一、營造活躍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興趣
對小學生來說,學習氛圍的活躍、輕松,教學方法的有趣、生動,是最適合他們學習、思考、獲取知識的環境,同時,也是最能使他們養成學習興趣的課堂。小學數學老師,在新時代的課堂教學中就要了解學生的學習需要,擺脫一講到底、滿堂灌輸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轉變被動接受的消極態度,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在傳統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缺乏一定的動力,甚至有些學生認為小學數學的學習過程枯燥、無趣,他們根本沒有興趣,也沒有學習的積極性,結果數學課堂教學效率不高,學生的學習質量也不高。當下,若想改變這一教學現狀,就需要老師在教學中努力營造一個良好、輕松、積極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的活躍性,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這對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具有重要作用和價值。那么,如何營造良好的氣氛呢?首先,老師在課堂上要運用藝術的教學語言,用風趣、幽默的語言風格,緩解課堂嚴肅的學習氣氛,消除學生的心理壓力,使學生輕松學習,積極思考;其次,老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結合小學生的心理,設計有效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推動教學,既能幫助學生發現數學知識的奧妙之處,又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他們的興趣,提高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對課堂教學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再次,為了活躍課堂氣氛,老師還可以在教學中融入兒歌,增強課教學內容的靈性、趣味。比如,我在聽一堂公開課時,就看到一位老師在教學中運用自編兒歌,幫助孩子理解運算的簡便方法:“只有加減,或只有乘除,帶著符號齊搬家;加括號去括號,括號外面是減、除,括號里面改符號,打開括號也變號;加括號、去括號,括號外面是加、乘,括號里面不改號。”等,這些口訣歌既促進了學生理解,又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興趣,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計算能力,使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借助多媒體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多媒體已經不知不覺地走進了課堂教學,成了調節課堂教學氣氛不可缺少的輔助手段。的確,多媒體比起傳統一本書、一張黑板、一支粉筆單一、枯燥的教學方法,它超強的功能、形式多樣的呈現方法,如視頻、聲音、圖像、色彩、動漫等,不但能讓課堂充滿活躍的氣氛,而且能讓抽象、深奧的知識變得生動、直觀、簡單,易于學生理解,更能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比如,在給學生教學“長方形面積公式”時,我們就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軟件,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拓展學生思路,以便讓學生可以做到一題多解、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的學習效果。通過多媒體對長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演示,一能夠啟發學生思考,發揮學生的空間想象力;二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興趣,同時也有利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無論是對課堂教學還是學生的學習質量,都是一種推動。
三、巧用練習設問解疑,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為了達到學生對課堂學習內容的掌握,練習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節。小學數學老師應在教學中力求做到講練結合,充分體現以教為導、以學習為主的模式,在新課后,通過練習使學生牢固地掌握所學新知,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舉一反三的運用,提高學習技巧,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發展其智力。所以,我認為在教學中,老師用心設計科學合理、多種形式、不同層次的練習,能有效調整和激發學生的愛好,提高教與練的效率。
當然,作為小學數學老師,只要在教學中根據小學數學教學大綱,精心設計教學內容,選用多種多樣、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再借助新興的教學手段,如多媒體、電子白板等,就一定能逐漸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從而和老師一起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順利完成課堂教學任務。
參考文獻:
[1]吳劍鋒.小學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及其實施途徑[J].學園,2013,22(36):78-79.
[2]蘇秋香.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J].學周刊,2016(3):141.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