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麗春
摘 要:班主任是班級的管理者,精細化管理是指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要注重細節,培養學生精細的學習態度,從而提升班級管理工作的效率。將探究班主任應該如何有效地推進小學班級精細化管理工作。
關鍵詞:小學班級;班級管理;精細化管理;策略
小學生性格活潑,認知能力尚未成熟,需要班主任加強管理、及時引導,才能夠擁有良好的學習環境,養成良好的行為規范,促進自身全面發展。隨著時代的進步和教育水平的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手段也應該不斷革新,用學生喜歡且容易接受的方式加強管理工作,才能夠全面落實教學任務的實施,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質量。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制定民主的班級公約
新課標改革后,班主任在班級管理工作中應該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密切師生之間的聯系,讓學生對班主任產生信任感,才能夠提升班主任的威望。傳統的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嚴厲、苛責的形象使學生感覺到畏懼、抵觸,導致班級管理缺乏民主的氛圍,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興致不高,影響班主任推行班級管理工作。因此,班主任必須增強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在制定管理制度時放棄“一言堂”的做法,傾聽學生的建議,讓學生自由地表達對建設班級的意見,制定出民主的管理制度。在這樣的班級氛圍中,學生會積極地參與班級管理,就會更加認真地遵守班級制度。
例如,班主任在管理工作時,可以組織全體學生制定班級公約:“同學們,建設優秀的班集體離不開每個人的參與,為了讓我們的集體生活更加有秩序,我們今天可以制定班級公約,對日常行為做出明確的要求,才能夠使我們的生活和學習更加規范。你們可以思考一下,每個人寫出一條班級制度,然后我們歸納、總結,制定完善的班級公約?!卑嘀魅我J真與學生交流,詢問學生為什么要制定這樣的制度,如果學生的想法正確,班主任就可以欣然接受學生的建議。在這樣的民主的班級氛圍中,班主任能夠更加輕松地推行管理工作,學生也能夠更加自主地維護班級管理。
二、培養優秀的班級干部,提升班級管理工作效率
班主任應該培養一支優秀的班干隊伍,能夠輔助自己進行管理工作,減輕自己的工作壓力,同時深入了解學生的想法,才能夠制定符合民意的班級公約。班主任在培養班級干部時,首先應該讓學生認識到班干部是為學生服務的,他們能夠轉達學生的想法,也能夠鍛煉自己的組織能力和管理能力。班主任在選拔過程中,應該保持公平公正的原則,選擇有才有德、樂于助人、深受學生擁護和愛戴的同學,班干部能夠服眾,才能夠不受阻礙地完成管理工作。班主任也要合理利用班干部的力量,根據他們的性格特點和工作能力來安排工作和任務,使他們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承擔班干部的職責。
例如,班主任可以加強對班干部的教育和培養,指導班干部的工作,檢查班干部的工作成果,定期考核、評議,使班干部真正成為班主任得力的小助手;另一方面,班主任也要給予班干部評優評先的資格,經常表揚、肯定他們的工作,才能夠增強學生的管理信心,使他們保持著認真的管理態度,更加嚴格地執行班級管理制度。班主任可以要求班干部每日放學前呈交當日的衛生、紀律、學習情況,獲得有效的信息反饋,便于及時尋找改進措施,改正缺點、強化優勢。
三、組織開展德育性班會,樹立良好的班級作風
班主任想要維持班級的正常運轉,就要認真組織和開展好班級活動,其中班會是班主任可以常用的有效活動方式。班會可以成為一個日常性的班級活動,班主任利用短暫的時間開展主題明確的班會,總結學生的日常表現,滲透德育,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上、學習上遇到的問題,還能夠傳遞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班主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與學生年齡階段、心理特點相關的內容,與學生討論、交流,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加強對學生做事、做人的教育,才能夠落實精細化管理工作,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團隊責任感,增強班級凝聚力。
例如,班主任在組織班會活動時,可以選擇與學生相關的生活實例引導學生思考:“同學們,在我們成長的路上,缺少不了父母的陪伴,度過了很多個美好的瞬間。今天,我們就來聊一下,我們的父母為我們付出了多少?!卑嘀魅我龑W生回憶與父母表達愛的方式,讓學生感受父母無微不至的付出與關心,體驗親情的無私和偉大。在這樣的班會活動中,學生能夠學會主動關愛他人、感恩他人,用實際行動來回報父母。班主任用耐心、包容和關愛對待學生,學生也會以利回報班主任,呈現出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
總之,班主任想要順利地落實各項管理措施,就要贏得學生的贊同和肯定,班級規定必須考慮學生的想法和感受,讓學生自覺遵守班級管理,才能夠提升管理班級的效果。班主任可以對每個學生都設立崗位,讓學生明確自己的責任和義務,互相監督、分工合作,建立起完整的班級管理體系。
參考文獻:
[1]加永曲珍.對學校精細化管理的幾點思考[J].西藏教育,2010(12).
[2]蘇錦彬.略論小學后勤工作精細化管理[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4(6).
[3]蔣紅奕.“細”做文章,“精”下功夫,“化”出思路:淺談班級管理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江蘇教師),2014(20).
編輯 馬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