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超
【背景分析】
創新是教育的靈魂,培養創新能力是小學教學的基本目標。新課程的實施為小學語文教學的創新性研究展現了廣闊的前景,小學語文創新教學成為新課程理念下最佳實踐模式的選擇。針對作文教與學的現狀,將信息技術引入作文教學中,利用學校的網絡作業平臺,開辟作文教學新思路,鼓勵學生積極運用網絡資源,既可搜集素材,觀看圖片、視頻等資料,讓學生有話可寫,又可上傳文稿,賞評同學作品,激發寫作興趣,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和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
【學生分析】
三年級的孩子開始練習習作,樂于書面表達,有習作的信心。不拘形式地寫出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愿意把自己的習作讀給別人聽,和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同時他們的打字水平和對電腦的使用有了很大的進步,掌握了網頁瀏覽、搜索資料及打字上傳等信息技能。
【課堂實例】
(事先帶著同學們到操場上一起吹泡泡,將當時的情景用視頻拍攝下來,上課后,學生在自己的電腦中觀看視頻,大家很激動,為視頻中的同學、自己、泡泡而發出不同的感嘆)
師:剛剛我們看到的是昨天全班同學一起在操場上吹泡泡的視頻,開心嗎?今天我們要用作文把這件開心的事記錄下來。你覺得哪些值得寫?
生:可以寫寫我們是怎么吹的。
生:我想把泡泡的樣子描寫下來。
生:同學小李在吹泡泡時,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我想把這件事寫下來。
……
師:大家說的都很值得寫,我們先來說說吹泡泡的過程,還記得你是怎么吹的嗎?
生:我左手拿著泡泡瓶,右手拿著吹管,撅起嘴,輕輕地一吹。
生:要先蘸一蘸泡泡水,然后才能吹。吹的時候,我還仰起了頭。
師:剛才我聽到小朋友在說吹的時候用了“輕輕地吹”,很好,再想一想,其他動作之前也可以加上修飾詞,如“小心翼翼地拿”“用力地擰開”等,請大家在各自的電腦上,把自己吹泡泡的過程寫下來并保存。
(學生登陸作業平臺系統,點擊本次作文《吹泡泡》,在文本框中完成練筆內容)
師:我們不僅吹了泡泡,還用上一連串的動詞講清了吹泡泡的過程。接下來我們要寫泡泡了,想一想,可以從哪些方面寫泡泡呢?請同學們在電腦上打開網頁,在圖片中搜索關鍵詞“吹泡泡”,看一看網上的圖片能不能給大家一些靈感。
(學生瀏覽圖片后交流)
生:從顏色,泡泡本來是透明的,在陽光照耀下會變成五彩的。
生:我想到了詞語晶瑩剔透。
生:可以從形狀,泡泡大小不一,而且不都是圓形的,有的一大一小粘在一起,像一個葫蘆。
生:有的好幾個黏在一起,像一串葡萄。
師:我們可以用上一些形容詞,把事物說得更加形象,比如,圓圓的皮球、透明的彈珠、圓滾滾的湯圓、美麗的珍珠……
師:“大小不一”這個詞很好,我們可以先說泡泡大小不一,然后再去具體地說大的怎么樣,小的怎么樣,這種方法,就叫做“先概括,后具體”。我們現在就運用這種“先概括,后具體”的寫作方法,來寫一寫泡泡的顏色和形狀,別忘了寫好后點擊保存。
師:大家有沒有注意觀察,泡泡都飄到了哪些地方?
生:飄到了草地上。
生:飄到了花叢里。
生:飄到了屋頂上。
生:飄到了我們身上。
……
師:泡泡可真調皮呀,它們就像……
生:像頑皮的孩子。
生:像小精靈。
生:就像我們的朋友,在和我們捉迷藏。
師:你在吹泡泡的時候發生了什么特別有趣的事嗎?
生:我吹了一個大泡泡,飄到了小明的頭上,碎了,弄得他頭上都是泡泡水,特別搞笑。
生:一個大泡泡停在我的手指尖上了,還沒有破,可漂亮了!
生:我吹出了一串大小完全一樣的泡泡,像一條項鏈。
……
師:這些事情都很有趣,所以都給你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我們在寫作文的時候,別忘了抓住動作、語言、神態、心理活動,展開豐富的想象,把自己覺得最開心、最有趣的情景寫下來。下面就請大家將剛才寫好的幾部分串聯到一起,補充、修改,使之成為一篇完整的作文并點擊上傳。
師:大家的作文都上傳好了,老師發現有幾位同學寫得特別好,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現已經推選為“范文”?,F在請大家點擊打開李×同學的作文,我們一起來賞一賞,評一評。
(學生在電腦上打開李×同學的作文,除了課堂上語言的評議之外,還可在對話框里輸入描述性的評價上傳)
【成效及評析】
網絡平臺的使用給這堂作文課錦上添花。上課伊始,學生在電腦上觀看自己和伙伴們吹泡泡的視頻,再一次感受到了當時的快樂,寫作積極性一下子被調動起來,創作激情也由此產生,有了寫的沖動。通過在中年級活動作文中運用信息技術,利用網絡平臺,改變了教師教的方式,也改變了學生學的方式,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大大增強,他們主動參與、樂于實踐、勤于探究,培養了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我們認為這是一種有效的創新模式,在進一步的探索、實踐中,必將發揮更大的優勢,借助信息技術這雙翅膀,作文教學乃至整個語文教學,必將飛得更高、更遠!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