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俗語說得好,“人靠衣裝,佛靠金裝”,衣服對人的裝飾作用至關重要。好的語言就猶如人之衣裝,佛之金裝,同樣可以令作文賞心悅目。如何給文章穿上靚麗的語言“外衣”呢?研讀經典課文,我們不難發現,排比的修辭手法是幫助同學們簡單有效的彰顯才情的最佳手段。
關鍵詞:排比;教學;架構
品讀《安塞腰鼓》,排比的修辭方法令文章的語言充滿激情,展現出安塞腰鼓粗獷豪放、剛健雄渾的力量之美,令人感受到強烈的生命律動。
那么什么是“段首排比式”作文呢?
所謂段首排比式文章,是將形式相似、內容能揭示事件意義的句子或短語分別放在幾個段落的開頭,構成全文主體框架的寫法。這種寫法的最大優勢就在于結構明晰,便于閱卷老師迅速把握作文脈絡。
構建作文體系之前,借助《安塞腰鼓》的局部文本研讀,以當地特色美食為主題,進行了排比句段的仿寫練習。從學生真切熟悉的生活落筆,仿寫練習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寫作熱情,涌現出不少佳作,如:
面食類型有:濃香的油潑面,營養的菠菜面,寬大的褲帶面,筋道的岐山面,辣嘴的蒜蘸面,黏黏的炸醬面,湯汪的蘸水面,……無一不是色香味俱全啊!
愈吃愈香,被多樣的味蕾征服!
愈吃愈香,被獨特的口感征服!
愈吃愈香,被陜西的小吃征服!
好一個陜西面食!
通過這樣的小練筆,對排比在寫作中的運用,學生不再畏懼,適逢學生的學工學農生活都暫告段落,因此以《難忘的實踐生活》為內容,進行了進一步的寫作指導。
整體的作文構架這樣安排:
開頭——環境描寫,引出回憶;主體——三段排比,描寫議論;結尾——回應開頭,收束全文。
主體部分的三段排比進行細化分析。從表達方式看,整個段落的內容可以做這樣的安排:開頭一兩句敘述做交代,中間兩三句描寫做鋪墊,最后議論抒情點明中心。然后考慮具體內容的修飾描寫:(1)抓住專業特點;(2)敘議詳略得當;(3)表達生動靈活;(4)描寫角度多樣。
老師的下水文大約是學生寫作最好的助力。因此和學生分享了下面的文字,并做了評析:
【示例一】 最愛茶藝課上淡綠的茶香(總領全段,引出下文;淡綠色,將茶香化無形為有形)。看過老師行云流水般的演示之后,頓時對茶道充滿了深深的向往(略寫老師的講授,節約筆墨;“向往”自然地引出下文的敘述描寫),可以自己動手的時候,迫不及待地燒水,用竹制的茶匙把一小撮茶葉轉入茶壺(敘述燒水取茶,也寫出心情的迫切)。熱水沖入茶壺,墨綠色的葉片在玻璃壺里慢慢舒展開來(運用細節描寫,從視覺角度真實地展現沖茶的過程),緊張的心情也隨之漸漸放松(寫茶藝給我的美好感受)。最喜歡將茶湯低低地斟入品茗杯,細細品嘗,任清香微苦的味道在口腔中蔓延,捕捉最后的縷縷回甘(從味覺角度描寫茶藝帶來的獨特體驗,為下面的議論抒情做鋪墊)。這大約就是我們學習者的每一天吧,享受過程的艱苦,才有進步時的甘甜啊!(由敘到議,由茶藝到學習生活,揭示段落中心。)
第二段下水文由學生來自己做評析,體會段落內部結構,并感受兩個段落之間的相似。
【示例二】 也愛貝殼DIY多彩的快樂。銘刻著歲月痕跡的精致的貝殼,在老師的手中重新煥發了生命光彩,讓我滿心膜拜。到了我動手的時候,才發現打磨鉆孔原來需得小心翼翼,排列組合原來需要藝術創新,就連小小的膠棒也在熱塑槍里成了“殺傷性武器”。可是年輕是什么?是無畏的勇氣啊!所以我用耐心和細致鉆磨孔洞,用發現美的眼睛完善著自己的創意,憑著膽大心細,就連熱塑槍也成了我最好的幫手!面對著湛藍海水中冉冉升起的火紅朝陽,我想,那是我最燦爛的青春色彩!
然后出示第三段下水文,學生評析之余,對段首排比式的文章結構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和認識。
【示例三】 難忘模擬駕駛的小心與刺激。形象與語言同樣生動的模駕老師把枯燥的駕駛規則講得妙趣橫生,讓我恨不能馬上坐進駕駛室。可惜理想再美好也抵不過現實的殘酷,當我終于摸到方向盤,卻一而再、再而三地死火、撞車、違規之后,終于明白了手中方向盤的沉重意義,“求刺激什么的還是去找碰碰車吧!”我在心里默默地對自己說。“小心駛得萬年船”的口頭禪伴隨著我在考試中一路綠燈,“滿分過關,祝賀你!”那一刻,我也明白了規則對人生的重要意義!
這樣推進,使學生對段首排比式作文結構的認識由淺入深,漸漸清晰。我又進行了進一步的指導,在兩段相似結構后面,加上了這樣一組排比句:
【示例】 是啊,無論是小心與刺激并存的模擬駕駛,還是情商與動手能力并重的服裝設計,又或是高溫與煙火同烤的電烙畫,回想起來,都是讓我忍不住就浮起笑意的滿滿珍愛,都是學工實踐最彌足珍貴的寶貴記憶啊!
這組排比句的寫作要點和步驟可以這樣來概括:排比敘述點內容、形容副詞做修飾、最后抒情來升華。學生也進行了創作的改進,美文紛呈,僅選一例共賞:
【我的創作】
最愛食品加工課上“腐離湯黃”那一刻。聽完老師復雜又細致的過程講解,本來不覺得稀罕的我馬上有了動手的欲望。撒豆、澆水、轉動磨盤,在老師手里看似輕松的磨盤轉動,居然這樣沉重,果然是“絕知此事要躬行”啊!聆聽磨盤的“吱呀”,看乳黃色的豆沫從磨盤縫隙間滲出,雀躍的心霎時間沸騰起來!過濾、蒸煮、攪拌……“腐離湯黃”的激動時刻,舀起笸籮中那一小塊鮮豆腐,淋上香油和味極鮮,小心翼翼地品味方方正正的濃郁豆香。“豆腐香自磨礪來”,只有經過學習的磨礪,才能換來挑戰后的甘甜啊!
也愛戶外野炊課上“裊裊升起的炊煙”。測定風向、搭建火坑、采集枯枝爛葉……老師的演示輕而易舉,我們的爐灶卻只見煙不見火。當我反復嘗試終于“滿面塵灰煙火色”時,爐灶里一朵跳躍的火焰讓我的小心臟狂躍起來!掀起滿是白氣的鍋蓋,用粘上涼水的雙手小心翼翼地捧著新鮮出鍋的烤地瓜,津津有味不顧形象地大吃起來。真是“滿口生香,回味無窮”啊!一縷陽光穿過午后的樹林,心也隨之溫暖起來。當我們一起給爐灶添柴加水的時候,當我們共同期待五谷雜糧飄香的時候,當我們為新鮮出爐的勝利碩果而歡呼的時候,其實臉上的臟兮兮的鍋灰就是我們成長過程中最美最真的印跡!
品讀學生的佳作,我想此刻排比已經在他們的生命中留下了清晰地烙印,愿這樣美妙的結構,能為他們的青春多一抹亮色!
參考文獻:
[1]李建平.教師:面帶微笑的知識[N].中國教育報,2001.
作者簡介:孫曉,山東省青島市,青島第二十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