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立志
摘 要 我國已進入新媒體傳播的轉型期,即多元傳播時代。媒體傳播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構建意識形態,而在多元傳播時代,新媒體在意識形態的構建上也影響了傳統的意識形態構建方式,尤其要關注意識形態領域的安全問題。文章對新媒體的突出特點進行簡要分析,闡述新媒體傳播轉型和意識形態構建,并對我國意識形態安全問題和面臨的機遇進行探討研究。
關鍵詞 新媒體;傳播轉型;意識形態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8)213-0009-02
1 新媒體及其傳播的特點
新媒體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新媒體僅僅是指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包括計算機信息網絡和以移動終端為基礎的移動互聯網服務和電信網絡增值服務等;廣義的新媒體則涵蓋了所有新興媒體,是依托于計算機技術的各種媒介形式,其中包括網絡媒體和傳統媒體通過和新媒體融合的方式呈現出來的新媒體形式。新媒體和傳統媒體最大的區別在于4個方面,同時也是新媒體的突出特點,即網絡化、全球化、社會化和個性化。
1.1 網絡化
網絡化是新媒體的根本屬性也是最根本特征。因為無論是新興媒體還是新型媒體,都在網絡的不斷發展中越來越移動化和網絡化,都賦予了上網和實時聯網功能。雖然傳統媒體也有廣播網、電視網等,但卻并沒有統一的網絡標準,其傳播功能無法和互聯網相比。移動互聯網的開發,以手機、平板電腦為代表的移動終端具備了傳統媒體沒有的傳播功能。
1.2 全球化
根據移動互聯網第三方數據挖掘和分析機構權威iiMedia Research發布的《2017年全球移動社交市場研究報告》,全球互聯網率超過50%,截至2017年,全球移動設備實際使用人數達到50.07億,個人移動設備擁有率達到67%,全球移動網絡用戶人數增長幅度達25%。快速的移動互聯網發展速度和廣度,使得新媒體覆蓋了全球,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和傳播。
1.3 社會化
社交網絡和社交平臺的發展使得新媒體成為社會化媒體,也就是新媒體向社會高度融合、滲透,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新媒體對人類社會的影響越來越大,并對新文明的產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4 個體化
新媒體在其傳播中更加注重人民群眾的個體性,也就是公民群體不再僅僅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生產者和傳播者,出現了人人都是編輯、人人都可以是記者的現象。在傳播方式上網民之間可以相互傳播,打破各種媒介形態的信息傳播,構建了融合信息和社會服務的新型網絡。
2 多元傳播時代和意識形態構建
2.1 多元傳播時代的傳播轉型
構建意識形態的主要渠道有政府、社會和傳媒等,但是前兩者在構建意識形態上只能針對某個領域而言,而傳媒的發展則會對意識形態的構建產生重要的影響,這是因為作為生產和傳輸的主要媒介,可以通過空前的規模流通將所形成的象征形式傳達給千萬人民群眾。多元傳播時代新媒體的傳播轉型也就是傳播范式的轉換。
2.2 多元傳播時代新媒體傳播轉型對意識形態構建的影響
新媒體傳播轉型對社會意識形態構建產生的重要影響包括4點:
首先,網絡技術和網絡硬軟件設備影響著媒體的傳播功能,成為意識形態構建中的決定性因素。如果可以控制網絡技術和網絡設備,則可以控制意識形態的構建。其次,新媒體改變了大眾傳播,拓寬了意識形態的時空,相同意識形態的群眾可以突破地域甚至時間限制進行交流,而不同意識形態之間的沖突也更加直接和劇烈。再次,新媒體傳播轉型使得對于社會領域的滲透更廣更深,從而使得意識形態在社會中的運作范圍被大大擴大。此外,新媒體傳播更加重視人民群眾的個體性,也就是個人的意識形態在整個社會意識形態構建中的作用增強,網民開始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意識形態構建中,不容易被宣傳灌輸影響。
新媒體的發展顛覆了意識形態的傳統構建方式,傳播的成本降低,打破了西方對于意識形態的壟斷。中國近幾年來在國際輿論上已經逐步擴大話語權,但是在多元傳播的時代在新媒體傳播轉型之下,如何讓我國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的構建不背離實踐,獲得廣大社會群眾的高度認可是維護我國意識形態安全的重要課題。
3 新媒體視閾下我國意識形態安全問題
3.1 和西方文化與意識形態的沖突
我國和西方文化之間本身就存在巨大差異,在意識形態上西方發達國家一直對以我國為主的發展中國家進行文化意識形態的入侵。在新媒體傳播轉型期,西方意識形態的輸入將一定程度上影響我國主流價值觀的形成和傳播。比如西方國家在討論互聯網時有意識地忽略了網絡傳播中意識形態的構建,即前文談到過技術是影響意識形態的重要因素,而西方國家憑借發達的新媒體技術在意識形態構建中必然占據一定優勢。
3.2 國內意識形態主導權問題
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社會結構的多元化發展,在上層建筑、意識形態方面也一度出現過各種思潮在社會上涌動的局面。西方一些國家總是在向我國民眾灌輸到底哪一種思潮或者價值觀是符合或有利于我國的這個所謂的論題,也就是故意攪渾關于意識形態主導權的問題。在新媒體傳播環境下,某些場景中,一些負面價值觀的控制顯得相對薄弱。這是需要引起我們警惕的。
3.3 主流意識形態構建機制與新媒體的適應問題
由于新媒體傳播具有網絡化、社會化、全球化和個體化的特點,所以對主流媒體對信息生產和傳輸的控制能力的要求更高。在意識形態構建上,傳統構建方式很難適應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因而,要想主流意識占據輿論影響高地,與新媒體發展態勢適應這個問題不可能繞過,必須正面應對。
4 新媒體視閾下我國意識形態構建面臨的機遇
4.1 新媒體傳播轉型打破西方對于意識形態的壟斷
新媒體傳播轉型下,雖然對意識形態構建造成一定的威脅,但同時也創造了機遇。首先,打破了西方對于意識形態的壟斷。這是因為新媒體的全球化和社會化拓寬了意識形態構建的空間,廣大第三世界國家有了更多的話語權,而在這之前,話語權一直被掌控在西方發達國家手中。比如我國在新媒體快速發展之后,可以利用新媒體加強對外傳播,愛國主義和新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可以在網絡媒體上形成輿論態勢。
4.2 傳播轉型有利于我國積極主動地應對意識形態挑戰
尤其是在新媒體互動性和個體性發展下,每一個個體都可以利用新媒體對意識形態的構建進行控制,尤其是提高應對西方意識形態傳播控制的能力。不過我國在應對西方國家意識形態傳播中目前存在的問題是針對性還不夠強,某些時候無法適應西方傳播環境和受眾特點,對外文化傳播中實際取得的效果還有待加強。所以傳播轉型意味著傳播范式的變化,要培育和保持自身能力,在弘揚中華文化這方面加大力度。不僅僅是在投入上增加,更要通過系統、科學和有效的對外傳播來抵御西方的價值觀。
4.3 構建我國主流意識形態
目前我國在意識形態構建上需要做的主要有兩件事:第一件事是提高對外文化傳播能力,有效控制西方意識形態的輸入;第二件事則是在新媒體傳播轉型新形勢,應該積極探索新媒體傳播的規律,然后集合我國實際情況構建主流意識形態,從而達到維護我國意識形態安全的目的。網絡時代我國主流意識形態構建的主要內容是主流意識形態的陣地建設和話語建設,陣地建設的核心是運用互聯網思維強化網絡思想文化安全建設,建立堅實的思想文化陣地;話語建設的核心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構筑文化的領導權和話語權。此外,主流意識形態的構建和加強必須要堅持網絡傳播政治社會化的規律,比如在傳播上要明確通俗、簡明活潑,但不能過于庸俗和簡單形式化,要尊重文化的多樣性,同時維護主流意識形態的權威性。最后,主流意識的構建要有利于緩和群眾眼前的、迫切的利益和社會發展的長遠利益之間的矛盾,以引導人民幸福和社會進步作為宗旨和目標。
5 結論
綜上,多元傳播時候新媒體傳播轉型視閾下關于意識形態的構建,首先由于新媒體具有網絡化、社會化、全球化和個性化的特點,所以在傳播轉型下意識形態的構建受到技術的決定性影響,意識形態的空間被拓寬,并且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而且每一個社會個體都能參與到意識形態構建中。針對目前我國面臨的意識形態安全問題,在未來一方面要繼續應對西方國家的文化意識形態入侵,另一方面要構建我國的主流意識形態。
參考文獻
[1]洪光東,王永貴.當前習近平意識形態建設新思想研究的進展與思考[J].廣西社會科學,2014(9):4-9.
[2]秦在東,謝成宇.當代中國意識形態建設的路徑探究[J].湖北社會科學,2014(5):5-9.
[3]余源培.新媒體與意識形態建設[J].河北學刊,2013,33(1):128-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