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毛什姐
【摘 要】目的:探究消化內科老年患者臨床護理中存在的安全隱患,提出對應護理干預措施以保證老年患者的護理安全性。方法:研究收集74例消化內科老年患者參與研究,所有患者均于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間入院,首先對患者入院期間護理安全隱患進行分析,后隨機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37例,分別實施常規護理及針對性護理,對兩組患者護理后不良事件發生率進行比較。結果:消化內科老年住院患者常見護理安全隱患主要包括跌倒、用藥失誤、患者配合度不足、護理技術生疏等;經過不同模式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數據差異在統計學中有意義(P<0.05)。結論:消化內科老年患者的臨床護理安全隱患較多,可從患者自身和護理人員雙方面進行總結。因此,為其實施針對性護理干預,可有效降低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提升護理質量,可見該種護理模式值得在臨床中進行推廣。
【關鍵詞】消化內科;老年患者;安全隱患;護理對策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5-123-02
消化內科疾病是臨床常見疾病種類之一,該科室患者具有住院時間長,并發癥風險高,病情復雜,意外事件可能性多等特點,且該科室老年患者數量較多,因此,對護理的要求更為嚴苛[1]。經調查發現,該科室老年住院患者安全隱患較多,護理質量偏低,不利于患者的康復,為此我院特開展護理安全隱患調查研究,并針對隱患采取針對性護理干預?,F作出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收集74例消化內科老年患者參與研究,所有患者均于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間入院,隨機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37例,對照組中包括男22例,女15例,年齡區間62~81歲,平均年齡(71.3±2.8)歲;觀察組中包括男20例,女17例,年齡區間63~80歲,平均年齡(70.5±2.7)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數據經統計學計算無顯著差異,因此實驗具有可行性。
1.2 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主要包括:打掃病房衛生,更換床單病號服,保證病房內溫濕度,光線以及通風條件適宜等生活起居護理。同時還包括引領患者進行常規檢查的護理干預。
觀察組行針對性護理干預,具體干預措施如下:①安全護理干預,首先為患者創建一個安全舒適的治療環境,明確住院環境內存在的隱患,并進行改造,在病床以及衛生間內合適位置安裝呼叫器,以保證患者發生意外時緊急呼救。衛生間及醫院走廊的地面應平整并添加防滑材料。衛生間內應設置坐式馬桶,且旁邊應設置扶手,保證患者安全。在安全事故高發位置應張貼警告標志。同時應要求護士全程陪伴患者進行外出檢查。②加強護理人員的專業培訓和素質教育,定期開展,安全知識和護理專業技能知識培訓,強化護理人員責任意識和法律意識,保證其能夠熟練掌握各種護理操作,并培養護理人員應急能力。此外,醫院需要根據護理工作內容和任務量進行合理排班,保證護理人員有充足的休息時間,在工作期間保持精神充沛的良好狀態,對待患者的疑問和擔憂,應該給予耐心的態度回應。③加強護理人員對藥物知識的了解,保證護理人員能夠明確患者的用藥方案,以及每種藥物的給藥途徑,給藥時間,給藥劑量,藥物禁忌,不良反應等。④護理人員應與患者進行良好溝通,對患者的心理情緒狀態進行正確評估,針對患者存在的緊張、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給予心理疏導以及精神安撫。護理人員應為患者開展健康教育,加強患者對疾病以及自身情況的了解,同時應為患者講解治療方案以及注意事項,針對患者給出的疑問,給予詳細解答,為其介紹治療成功的病例,提升患者配合度。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護理過程中發生的護理不良事件進行記錄。
1.4 統計學方法 研究數據采取SPSS.21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取X2檢驗;若檢驗結果的顯示P<0.05,判定本次實驗統計學意義成立。
2 結果
對照組患者發生跌倒4例(10.81%)、用藥失誤2例(5.41%)、患者配合度不足2例(5.41%)、護理技術生疏3例(8.11%),總發生11例(29.72%);觀察組患者發生跌倒1例(2.70%)、患者配合度不足1例(2.70%),總發生2例(5.41%),數據差異在統計學中有意義(X2=7.5586,P<0.05)。
3 討論
近年來,由于國家經濟的迅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又提上了一個新的臺階,使得人們的飲食習慣和飲食結構都發生了較大的改變,加之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的日益嚴峻,導致我國消化內科疾病老年患者數量逐年增加,對患者的健康以及生活質量造成了極為嚴重的不良影響。此外受到社會環境、年齡等因素的影響,大多數老年患者缺乏對自身情況及消化內科相關疾病的認知,在護理過程中存在較多的安全隱患,使得護理質量偏低[2-3]。
在本次研究中我們發現,消化內科老年患者的護理安全隱患,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老年患者因年紀偏大,生理機能退化等因素影響,其肢體功能和感覺功能略有改變,或因地面濕滑等環境因素影響易造成患者跌倒[4]。消化內科患者多采用藥物治療,藥物種類繁多,加之老年患者多伴有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基礎性疾病,在治療過程中,用藥方案更加復雜,給藥劑量、給藥途徑、給藥時間均有明確規定,而患者或護理人員照顧不周時,可能發生給藥錯誤或漏藥等情況。部分患者受到疾病的影響,會對治療產生抵觸情緒,有些患者會自行拔除導管,造成其病情加重[5]。還有部分患者在進行藥物滴注過程中自行調節滴注速度,導致其產生心慌等多種不良癥狀。消化內科護理工作繁多,護理人員精神壓力和心理壓力較大,易造成其在工作過程中過于疲憊,在面對患者時,過于粗心和缺乏耐心,造成護理操作失誤。此外,部分護理人員為新人,缺乏臨床經驗,對于各種護理操作不熟悉,遇到突發情況時,缺乏應對能力,嚴重者可出現錯誤的護理操作,這對患者的治療有著極為不利的影響。因此針對上述隱患實施中針對性護理干預對患者的護理安全及預后具有積極影響。
綜上所述,消化內科老年患者護理安全隱患較多,需要為其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改善患者病情,提升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唐娜,呂曉羽,楊學娟,等.消化內科老年患者護理安全隱患分析與防范對策[J].中國實用醫藥,2017,12(36):183-184.
[2] 呂靜.消化內科高齡患者的護理安全隱患分析與預防對策[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26):278-278.
[3] 袁玉萍.臨床護理路徑在老年急性腸胃炎患者中的應用價值[J].中外醫學研究,2016,14(10):89-90.
[4] 王娟.優質護理在急性腸胃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6,1(17):168-168.
[5] 蘇麗華.舒適護理干預應用于急性胃腸炎患者的臨床效果分析[J].臨床研究,2017,25(3):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