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英
【摘 要】目的:探討剖宮產產后出血原因,并提出有效護理方法。方法:選擇2016年2月-2018年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240例剖宮產產婦為研究對象,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本組的240例產婦中,34例發(fā)生產后出血,發(fā)生率為14.17%,其中11例為胎盤異常,占4.58%,12例為軟產道損傷,占5.0%,5例為凝血功能障礙,占2.08%,6例為子宮收縮乏力,占2.5%;經對癥護理后,所有患者的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無1例患者出現嚴重并發(fā)癥或死亡。結論:剖宮產產后出血的原因有很多,及時采取有效護理干預措施,能夠提高止血成功率。
【關鍵詞】針對性護理;剖宮產;產后出血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5-148-02
分娩作為女性的一個重要階段,近年來,隨著人們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的轉變,越來越多產婦在分娩時選擇剖宮產,使我國的剖宮產率明顯上升,雖然剖宮產作為一種有效分娩方式,但是其術后并發(fā)癥也逐漸凸顯出來[1]。有研究發(fā)現,在剖宮產產婦中,產后出血具有較高的發(fā)生率,約為2%-3%左右,不僅危害產婦健康,也是導致產婦死亡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本文對剖宮產產后出血原因進行分析后,提出有效護理措施,現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期間收治的剖宮產產婦240例為研究對象,孕周37-41周,平均(38.7±2.1)周,年齡23-39歲,平均(30.5±8.4)歲,其中40例為經產婦、200例為初產婦。
1.2 方法 對剖宮產產婦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對產婦的產后出血情況進行了解,對產后出血原因進行分析,并且根據產婦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進行護理干預。
1.3 觀察指標 統(tǒng)計本組產婦的產后出血發(fā)生情況,并且記錄出血原因,包括胎盤異常、子宮收縮乏力、軟產道損傷以及凝血功能障礙等。
2 結果
本組的240例產婦中,34例發(fā)生產后出血,發(fā)生率為14.17%,其中11例為胎盤異常,占4.58%,12例為軟產道損傷,占5.0%,5例為凝血功能障礙,占2.08%,6例為子宮收縮乏力,占2.5%,見表1;經對癥護理后,所有患者的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無1例患者出現嚴重并發(fā)癥或死亡。
3 討論
3.1 剖宮產產后出血原因 本次研究發(fā)現,影響剖宮產產后出血的原因有很多,包括以下幾點:①軟產道損傷。手術的過程中,因為醫(yī)生取出胎兒后出現不規(guī)范操作,往往因為過度用力將子宮下段撕裂,損傷軟產道,從而導致出血;②凝血功能障礙。血小板作為一個重要的凝血細胞,因為一些產婦的血小板水平不高,無法發(fā)揮有效的凝血作用,所以誘發(fā)產后出血,但是這種情況在剖宮產產婦中所占比例不高;③胎盤異常。有研究發(fā)現,胎盤滯留、胎盤粘連等因素均會對宮縮造成影響,在分娩的過程中,胎兒離開母體后,如果沒有及時取出胎盤,容易對子宮產生刺激,誘發(fā)痙攣性宮縮,或者因為充盈膀胱,對子宮下段造成壓迫,導致宮縮障礙,從而出現產后出血[2];④宮縮乏力。宮縮乏力是導致產后出血的一個重要因素,正常情況下,子宮肌纖維能夠壓迫毛細血管,但是在剖宮產手術中,因為麻醉或子宮肌纖維發(fā)育不全使子宮肌纖維收縮無力,不能有效壓迫毛細血管,從而導致產后出血[3]。
3.2 護理措施 為了預防產后出血,在剖宮產手術中,有以下幾點需要注意:①產前預防護理。分娩前,責任護士要對產婦進行探視,加強交流和溝通,運用簡單易懂的語言,對產婦進行產前健康教育,使產婦正確認識和了解剖宮產手術,減輕內心的恐慌和焦慮,使自我保護意識增強。同時,同時存在產后出血風險的產婦,應該進行詳細檢查,對產婦的子宮內膜損傷情況進行了解,一旦發(fā)現羊水過多、前置胎盤、多胎以及巨大兒等情況,應該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搶救準備工作;②搶救護理。有文獻報道,產婦產后2h內的出血量能夠反映失血情況,這一階段也是確保搶救治療效果的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4]。術后,責任護士要對產婦的出血情況進行細致、耐心的觀察,尤其的高危妊娠產婦,加強病房巡視力度,對于產后出血產婦,醫(yī)護人員要沉著、冷靜應對,互相幫助配合,在短時間內對產婦的出血量進行評估,確定出血原因,并且對產婦的生命體征指標進行密切監(jiān)測,包括血氧飽和度、心率、血壓以及脈搏等。同時,迅速建立靜脈通路,給予患者常規(guī)治療如輸液、糾正水電解質紊亂以及吸氧等,對于子宮收縮乏力的患者,要嚴格按照醫(yī)囑要求,運用催產素或米索前列醇藥物,增強子宮收縮;③產后護理。責任護士要對產婦的身體狀況進行觀察,待穩(wěn)定生命體征后,給予產婦健康教育,讓產婦了解產后的相關注意事項,并且護理操作期間,堅持無菌原則,合理安排產婦飲食,有助于促進產婦恢復健康[5]。
綜上所述,子宮收縮乏力、胎盤異常以及軟產道損傷等因素是導致剖宮產產后出血的重要原因,及時采取有效護理干預措施,可以提高治療效果,改善預后。
參考文獻
[1] 王黎霞.剖宮產產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的研究[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7,15(13):231-232.
[2] 劉云.剖宮產產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預見性護理的應用效果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6,9(30):161-162.
[3] 張翠玲.陰道分娩與剖宮產產后出血的比較及護理觀察[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6,16(42):1-2.
[4] 張東,彭偉.小劑量肝素加地塞米松在預防剖宮產術后出血的效果觀察及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15):53-54.
[5] 劉燕君.剖宮產產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臨床醫(yī)藥實踐,2012,21(02):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