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婷婷
【摘要】在當前的社會發展形勢下,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給人們的生活方式帶來了巨大的轉變,也在一定程度上產生了顛覆性的影響。在此情況下,高校教師的網絡輿情應對成為全媒體環境下的主要工作內容。本文在深入分析全媒體環境下高校網絡輿情特點的基礎上,較為詳細的闡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對網絡輿情的實踐。
【關鍵詞】全媒體環境 高校教師 思想政治教育 網絡輿情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3-0078-01
由于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全媒體環境已經成為當前的時代形勢,在此過程中,高校教師在應對網絡輿情的過程中就出現了較為復雜的環境。高校網絡輿情是指以互聯網為媒介,對一般的熱點事件發表自己的觀點和想法。這些事件可以是緊急突發事件,也可以是時下流行的熱點問題,也可以是針對社會上的某一現象發表自己的觀點,由于事件本身具有一定的熱度,所以關注的程度相對較高。在此過程中,高校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對于網絡輿情的應對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
一、網絡輿情對高校教師思想政治教育產生的主要影響
(一)在一定程度上豐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一直以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都采用較為集中的形式,并且教學內容都以規定的政治教材或者學習文件為基礎,這種教育形式存在較多的缺陷和弊端。因為受教材內容的局限,思想政治教育很難有效提升高校教師的政治素質,無法起到預期的教學作用[1]。而在全媒體環境下,通過網絡輿情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有效吸引注意力,因為網絡輿情本身就具有較高的關注度,也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更豐富,可以說,網絡輿情在一定意義上改變了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給當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營造了良好的學習環境。
(二)有利于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課堂說服力
從教育形式來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主要都是采取說理式的教育形式,在課堂上只有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因此,老師在講解過程中的說服力就顯得尤為重要。話語是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因素,只有話語具有一定的力量,才能使被教育者產生思想上的共鳴。在全媒體環境下,網絡輿情的運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強話語的說服力,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2]。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該對網絡輿情進行深入認識,并且掌握其應用的具體方法,從而在課堂上創設出容易被受教育者接受的教育環境。
二、全媒體環境下高校教師思想政治教育應對網絡輿情的基本對策
(一)善于利用時事熱點,占據傳播主流陣地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利用網絡輿情進行教學時,應該注重網絡輿情的選擇和應用。也就是說,思想政治教育應該具有積極的正能量,所以在進行輿情選擇的時候也應該有所取舍,盡量采用可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事件,讓思想政治教育成為宣傳和諧校園文化的媒介,從而促進先進思想文化和正能量的傳播。除此之外,在教學實踐中,老師應該具有一定的熱點事件敏感性,對于網絡輿情具有一定的洞察力,一旦發現熱點事件,就可以進行適當的加工和整理,進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為我所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整體質量。
(二)健全和完善高校網絡輿情應對工作機制
在當前的高校工作中,由于管理形式和多方面原因共同影響,許多工作機制還存在一定問題,其中比較突出的就是網絡輿情應對機制。因此,在高校網絡輿情應對的時候,首先應該對輿情應對機制引起足夠重視,通過多種有效途徑,不斷健全和完善網絡輿情應對機制,做好網絡輿情預警。其次應該完善輿情處置機制,一旦發現,立即啟用應對措施,及時分析輿情走向,確保將網絡輿情的影響力降到最低。
(三)建立一支高素質的網絡輿情應對團體
全媒體環境下,高校要想有效的應對網絡輿情,必須建立一支具有較高思想政治素質的輿情應對隊伍。具體來說,一個結構優化、思想政治素質較高的網絡輿情隊伍,是保證高校網絡輿情應對工作質量的必備條件。對此,高校應該加大硬件設施投入,及時更新陳舊的工作設備,為更快速的應對網絡輿情提供良好的前提條件。另一方面應該加大人才投入力度,強化人才專業素質,不斷提高整個隊伍的網絡輿情應對能力和應對水平。
三、結語
綜上所述,網絡輿情應對是高校的一項重要工作之一,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在此過程中,高校教師應該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健全和完善網絡輿情應對工作機制,把握輿情發展動向,提升輿情應對水平。
參考文獻:
[1]何雅琴, 王云良.網絡輿情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索[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2):4-6,43.
[2]閻高程, 徐子明.高校思政課教學對大學生網絡輿情的引導策略[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6(11):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