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麗敏
【摘要】本文主要對“先研后教”的教學模式進行探索,關注教學的本質,即師生、生生交往與對話的活動,是師生在對話、交往與溝通中共同創造意義的過程。“先研后教”為主線的課堂教學,符合這一教學本質,有利于促進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
【關鍵詞】先研后教 引導自主學習 構建“先研”“后教”的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3-0139-02
“先研后教”的教學模式是指課前,教師充分研究教材、教參和學情,然后編寫研學單,讓學生課前自主完成;課中,生生交流互動,練習訓練,教師點撥,即時反饋;課末,學生分層練習鞏固,相互交流,教師反饋評析。教學的本質是師生、生生交往與對話的活動,是師生在對話、交往與溝通中共同創造意義的過程。以“先研后教”為主線的課堂教學,符合這一教學本質,有利于促進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而在數學學習的課堂上,如何體現這種“先研后教”呢?筆者進行了如下探索:
一、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研究
學習過程中,學生既要爭取教師的指導和幫助,又不能處處依靠教師。學生必須自己先主動去學習、去探索,在自己認真學習和研究的基礎上再去尋求教師和同學的幫助,達到求教與自學相結合。
例如,在《三角形的特性》這一內容的教學中,我特地在研學單上設計了一些有關于三角形定義、三角形性質的填空題,另外還設計了“寫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和“用字母表示三角形”這些題目作為課前的導學。我的設計意圖是:對于“三角形的定義”和“三角形的性質”,大部分學生通過課前自學文本都能掌握,課堂上再通過小組合作對話,大多數學生都能把這部分內容很好地理解了。因此,教師就不需要在課堂上重復講解了。這不僅體現“先研后教”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學習的目標更加明確,還有效地突出了本節課的重點。
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文本
學生的學習,首先要立足對文本內容的認真研究,從中提出疑問,追本溯源。對每一個概念、公式、定理都要弄清其來龍去脈、前因后果、內在聯系,以及蘊含于推導過程中的數學思想和方法。
例如,在《分數的意義》的研學單中,我設計了以下三個課堂研學環節。研學一,分數的產生;研學二,分數的意義;研學三,分數單位。其中,研學一是讓學生通過自學課本,了解分數是怎樣產生的。研學二是先讓學生寫出一個自己喜歡的分數,再用自己想用的方式表示出來,最后通過小組合作,討論并概括出分數的意義,從而突破本節課教學的難點。研學三同樣是通過自學,理解什么是分數單位,然后在小組內交流自學的成果。三個研學環節結束后,學生對于分數的產生、分數的意義、單位“1”、分數單位等知識都有了比較全面的了解,很好地突出了本節課的學習重點,學習難點也得到了有效的突破。
三、引導學生自主擴展閱讀
教材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來源,但不是唯一的來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引導學生認真研究教材,還要引導學生閱讀有關的課外資料,來拓寬知識領域。
例如,在《容積和容積單位》的教學中,一定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在小組中說說容器容積的計算方法,說說求容積和求體積的聯系與區別,說說運用排水法求物體體積的原理。在研學單中,我設計了通過查閱資料,了解生活中物體的體積和容積分別指什么?可以用什么樣的方法得到物體的容積和體積?你有什么困惑?促進學生擴大知識面,進行深入思考。
四、引導學生自主學以致用
研學單中研與學密不可分,學生應該在消化理解的基礎上,開動腦筋,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看法,而不拘泥于已有的框框,不囿于現成的模式。教師在設計相關練習時要注意梯度呈現和知識延伸,讓數學知識回歸生活,讓學生感覺數學學習就在身邊。
五、引導學生自主總結評價
數學學習的總結和評價,是學習的繼續和提高,它有利于知識體系的建立、解題規律的掌握、學習方法和態度的調整,以及評判能力的提高。在研學單中,我們可以設計一些讓學生自己總結學習心得的題目,應注意什么、解題中的收獲和體會。學生在自我總結中慢慢感悟探究數學知識的目的,把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體會學習數學的價值。
總而言之,“先研后教”這種教學模式對學生學習起到了重要的輔助作用,有助于學生的終身學習。教師應在課堂中努力構建“先研”“后教”的實施策略,以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數學學習不僅僅止于課堂!
參考文獻:
[1]王小紅.讓學生成為學習數學的主人[J].《教育教學論壇》,2011(8):116.
[2]張建明.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J].《江蘇教育》,2002(20):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