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改萍
【摘要】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實驗教學法指的是借助學校內的實驗設備、儀器、藥品、試劑等,依據教材內容的實驗要求,展開生物問題探討,在實驗中教師主要擔任著指導作用,實現學生實踐能力、思維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初中生物 實驗教學 教學分析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3-0186-02
引言:
實驗教學在近幾年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屬于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借助實驗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能夠促使學生掌握更多的理論知識,進而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操作能力、思維能力。初中生物本身是在實驗的基礎上展開教學,引入實驗教學法能夠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強化學生的生物意識。 一、實驗教學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作用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實驗占據著較大的板塊。通過相關調查顯示,初中生物中,涉及的實驗總共60項,其中有40項需要學生親自動手操作,意在強化學生的生物意識。在新課改背景下,實驗教學屬于基本生物教學方式,借助實驗,將生物理論呈現出來,使得學生能夠更好的接受與消化所學的生物知識。
例如:在講解《單細胞生物》內容時,若是采取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式,照本宣科的將教材內容講解出來,知識過于抽象,學生難以理解。若是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操作,通過顯微鏡能夠直觀的觀察到單細胞生物(變形蟲、衣藻、眼蟲等)、使得學生能夠明確單細胞生物的特征,進而掌握單細胞生物的相關知識。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夠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還能夠實現學生創新、探究能力的培養,使得學生更好的學習生物知識,激發自身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激情。
在新課改中明確提出,初中生物教學主要是為了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鼓勵學生積極動手,鍛煉自身的思維,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實驗教學法能夠將學生的主體地位凸顯出來,完全符合新課改的教學理念。在整個實驗過程中,學生必須自己動手操作,教師主要負責引導。
二、初中生物教學實驗教學法的分析
(一)注重實驗的時效性
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要重視教學效果的提升。在實驗教學中,可以先進行演練,接著讓學生進行實驗模仿。也可以讓學生提前查閱試驗步驟與試驗器材,使得學生能夠明確基本的實驗流程。在學生掌握實驗流程的基礎上,能夠清楚不同實驗步驟的變化,進而實現學生自身綜合素養的提升。
例如:在講解《唾液與淀粉之間關系》的內容時,借助實驗教學法。首先通過震蕩,將唾液與淀粉之間的關系展現出來,促使實驗效果能夠清晰的呈現在學生眼前。教師在實驗結束之后,需要進行總結,統一分析試驗結果。針對一些實驗失敗的學生,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進行實驗反思,總結導致實驗失敗的原因,明確實驗中的影響因素。通過使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能夠促使學生樹立深刻的認知,接著掌握相關的知識點,不斷完善自身的生物知識結構。
(二)融入生活知識教學
在生物教學中,實驗屬于唯一的證明途徑,實驗與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為了確保學生更好的掌握生物知識,實現學以致用,教師必須要加強生物實驗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引導學生主動開展學習,進而強化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為了將實驗教學的效果發揮出來,教師可以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小組,以小組為單位展開學習,研究其中的知識點與理論知識。
例如:在教學《植物萌芽》相關知識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找一枚植物種子,在課堂上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觀察種子的形狀,使用多媒體將種子的階段變化呈現出來,激發學生對生物生命的好奇。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接著教師要求學生自己培育出種子,記錄種子的生長過程,在一段時間后,種子會發芽,學生在觀察過程中能夠感受到生命的強大,在實驗過程中學生不僅實現了自身動手探究能力的培養,還能夠創新生物實驗教學方式。
(三)強化合作探究教學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融入實驗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需要注意的是,實驗教學模式不是單一的,能夠在其中融入不同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鼓勵學生,開展自主、探究學習,促使學生能夠在相互幫助中完成實驗。實驗結束后,需要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師生之間的互動,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生物教學中,通過強化實驗教學能夠提升學生對生物知識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激情與學習興趣,進而提升學生的生物成績。通過將實驗教學引入初中生物教學中,能夠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提升初中生物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徐和.基于實驗教學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12):172.
[2]閆肅.實驗教學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實踐與運用[J].亞太教育,2016(1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