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為提高臨床護理教學水平,本文將探討研究翻轉課堂教學在臨床護理教學中的應用。方法 擇于2017年7月至2018年1月我校在某醫院實習的60名高職護理學生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表,平均分為兩組,參考組和實驗組,參考組采取常規教學方法,實驗組采取翻轉課堂教學方法,對比兩組學生實習成績及護理臨床教學滿意度。結果 實驗組學生的實習成績、教學滿意度明顯優于參考組,組間數據對比差異顯著,符合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翻轉課堂教學在護理臨床教學中的應用明顯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并且具有可行性高、適應性強、易于接受的特點,具有臨床推廣與應用價值。
【關鍵詞】翻轉課堂教學 臨床護理教學 應用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3-0244-01
臨床實習實踐是迅速提高護理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關鍵,因此臨床護理教學采取科學高效的教學模式非常重要。翻轉課堂自應用以來,在國內外受到一致好評,不僅能夠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還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引導學生形成自主思考、善于發問、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本文擇于2017年7月至2018年1月我校在某醫院實習的60名高職護理學生為研究對象,探討翻轉課堂教學在臨床護理教學中的應用,旨在為護理臨床教學提供改革依據。具體分析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臨床資料
擇于2017年7月至2018年1月我校在某醫院實習的60名高職護理學生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表,平均分為兩組,參考組和實驗組。60名學生均為女生。參考組30名,年齡20-23歲,平均年齡(21.5±0.8)歲;實驗組30名,年齡20-24歲,平均年齡(22±1.0)歲。學生均實習超過半年,根據以上基礎資料對比可知,兩組護理人員在性別、年齡、學歷、實習時間等一般資料方面均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教學方法
參考組采取常規教學方法,實驗組采取翻轉課堂教學方法。
常規教學方法:學生分配至科室后,科室帶教老師向學生介紹科室情況、實習內容、病房環境、規章制度。實習開始后,采取護理人員“一對一”的教學方式,每個月組織一次教學講課和一次教學查房。實習結束前,由科室組織實習學生進行理論與操作考核。最后由總帶教老師評定總結,并填寫實習手冊。
翻轉課堂教學方法[1]:實習開始前,科室帶教老師將臨床理論教學知識制作成PPT,實踐操作內容錄制成視頻,一并上傳至科室公共郵箱。學生可在工作之余自行查看學習。實踐操作時,帶教老師讓學生獨立完成。實習一個月后,帶教老師考查一次實習情況,并對其中的問題進行反饋,促使學生詳細了解自身的實習情況。實習結束前,帶教老師總結所帶教學生的實習情況,組織學生進行理論與操作考核,并填寫實習手冊。
教學評定:選取兩組學生的實習成績及護理臨床教學滿意度作為評定指標。實習考核包括:理論、實踐、平時表現三個方面。考核成績采取百分制,最后以綜合成績為準:理論30%+實踐30%+平時40%。考核的同時使用問卷調查調查學生對教學方法的滿意度。
1.3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運用SPSS 12.0數據包開展數據分析,計量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即百分率(%)表示,并通過t檢測;通過χ2檢驗,若P值低于0.05,代表具有統計學意義[2]。
2.結果
實驗組學生的實習成績、教學滿意度明顯優于參考組,組間數據對比差異顯著,符合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一直以來,傳統教學模式都過于注重灌輸理論知識以及教師的主體地位,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導致學生一直處于被動受教的狀態,無法充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模式過于單一,缺乏靈活性、多樣化[3]。伴隨護理臨床教學理念的更新,護理教學模式的變化,要求護理臨床教學改變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主體作用。
本文研究中,對實驗學生采取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整體提高了護理專業學生的學習效率,提升了教學滿意度,應用效果顯著,具有臨床推廣與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宋俐,王欣怡, 張珺.翻轉課堂教學法在護理教學中應用效果的系統評價[J]. 循證護理, 2017,(4).
[2]付艷枝,田玉鳳,鄧紅艷,等.基于“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在護理本科臨床教學中的應用[C]//2016中國組織化學與細胞化學雜志臨床研究研討會論文匯編(二).2016.
[3]邊芳.臨床護理教學中應用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效果評價[J].心理醫生,2017,(20).
作者簡介:
謝巧玉(1986.6-),女,漢族,湖北十堰人,碩士,教師,研究方向為護理教育,職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