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輝
不知是自己過于關注課改動向,還是網絡化、信息化之下各類教育信息不停更新,傳播得快,抑或是課改之風已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沖入了我們這些偏安東北一隅的前郭縣城。作為普通高中的一名最平凡不過的歷史教師,短短兩周的時間里,我所接觸到的課改新名詞完全可以用“知識大爆炸”來形容。
剛剛對兄弟校的導學案有了自認為較深刻的認識,“翻轉課堂”又將導學案由紙質版提升為了網絡版,借助互聯網教育和北京四中網校的學習平臺,在教學模式、備課流程、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等很多方面實現了質的飛躍,實現了優秀的師資和教學資源的共享。尤其是在教學中融入了微課這一模式,讓學生的學習空間無限放大,學習時間自由隨意,可無限延長,并可以隨時與老師、同學互動、討論、探究。通過網絡學習平臺的搭建,家校真正合二為一,學生的積極性在新的模式下得到了極大的激發。優秀發帖、優秀回帖讓學生充滿自信心,內心充斥著極大的滿足感和自豪感。
“互聯網+教育”的最大優勢是及時、高效,真正實現了以學定教的教育理念,實現了課改的常態化。這種模式開拓了學生的思維,將局限在教室內、課堂上的小組合作探究擴展為網絡平臺上的全班師生共同交流。而且網絡平臺利用其強大的數據庫功能,能夠迅速有效地將學生的討論情況、答題情況、預習情況、作業完成情況等以精準的數據反饋給教師,教師便可依據這些信息準確地把握學情,并依據學情進行有針對性的二次備課,真正實現高效課堂的理念。就學生學習而言,這無疑也是一次歷史性的巨變。強大的網絡除了提供一些靜態的資源外,如資料、課件、試題庫等,還有大量優質的動態資源,如微課、名師面授、名師在線答疑等。“互聯網+教育”的模式真正實現了分層教學,很好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因為網絡課堂可無限制的“翻轉”,循環播放。對于接受快的學生完全可以一遍過,節約了時間,對于接受慢的學生來說,也不用擔心錯過后被落下,更不用顧慮反復問老師或同學同一問題的那份尷尬。這豈不就是課改之下真正的分層教學嗎?豈不就是課改之下真正的高效課堂嗎?自此之后,教師也不用擔心平行班授課內容有出入的問題了,也不用擔心遺漏了知識點怎么辦的問題了。
一口氣說了這么多,似乎“翻轉課堂”“互聯網+教育”便是無可比擬的最佳的教學模式了。其實我在聽了大連紅旗高中的“翻轉課堂”匯報講課之后,第一個感覺確實是新穎、震撼,尤其是學生的表現,讓我有一種“實體”教師馬上就要下崗了的危機感。當時就想,自己一定不能拖教育的后腿,一定要與時俱進,一定要做一名有“創課”意識的新型教師,要抓緊時間做微課,要充分利用網絡信息平臺進行授課……幸而我們的校長也是一位喜歡引領時代前沿的改革者,他給我們搭建了一個信息化平臺,讓我們有條件向名師們學習。可隨著萬事俱備,似也不欠東風的時候,內心深處的另一個我卻在不停的提醒著說“冷靜”“莫慌”,于是,我從對“翻轉課堂”“互聯網+教育”的崇拜,甚至是膜拜中暫時退了出來,開始換個角度重新關注我的《中學歷史教學》《中國教師報》等,結果,每天打開,幾乎都會有新的課改名詞、新的課改理念出現,讓我的眼球和大腦應接不暇。于是我在反思:這么多的東西我消化得了嗎?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因為課改一直在路上,而我卻一直在追逐。現在面前出現了很多的岔路口,我不知該作何選擇。而且我突然想到了我的學生,想想他們的層次,他們的需求,他們有限的精力……
課改勢在必行,但無論是哪一種課改方式都必須立足于學生的終身發展,立足于學生的全體,立足于知識與能力、情感與學科素養的提高。但當我從學情、校情出發來重新審視導學案、翻轉課堂、互聯網加教育、微課等等這些模式時,我又頓生了許多疑問:
1.學生沒有學習的主動性,布置的預習任務不去完成怎么辦?——興趣問題怎么解決?
2.每一科目都有新課的預習案,學生既要自學新課,又要完成各科作業,精力不足怎么辦?——學生減負的問題如何解決?
3.把所有精力都用在知識學習上,雖有知識層面的能力提升,但社會實踐的時間和能力提升怎么辦?——社會實踐的時間問題。
4.成績與學習能力上去了,但負擔不但未減反而加重怎么辦?
5.很多學校、很多學生不具備完善互聯網平臺的能力怎么辦?難道課改不是在縮小教育差距,而是在經濟上存在貧富差距的現實面前,進一步拉大不同地區的教育差距嗎?
6.課改模式不斷推陳出新,讓人眼花繚亂,每一種都似有成效,那么學習者是否能真正做到兼收并蓄、取其精華為己所用呢?是否會出現畫虎不成反類犬的現象呢?
7.萬變不離其宗,教師如何在萬花筒式的課改模式中找準適合自己的模式與方向呢?
誠然,各地區各校的課改都卓有成效,但那只能說明他們把準了自己學校的脈搏。但我想說的是:善于學習固然好,博采眾長也無錯,但術業有專攻方可成大器。引用局長的一句話:常規教學捉到極致,也就相當于原子彈。
謹以此文獻給那些像我一樣,像我一樣見到新課改、新模式就激動不已,欲罷不能的“跟風人”。
謹記:課改需冷靜,選擇要謹慎!
參考文獻:
[1]陳時見,王芳.中學課程改革的經驗與發展趨勢[J].比較教育研究,2010(12).
[2]旦智塔.關于普通中學課程改革問題的幾點思考[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0(2).
?誗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