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建良/江蘇省丹陽市匡亞明小學校長

蔡建良
從美術特色項目到藝術特色課程,再到審美特色學校,導墅中心小學走出了一條“立美育人”的發展之路。從學校正式掛牌更名為“丹陽市匡亞明小學”以來,我們以匡亞明教育思想引領學校發展,高舉“求真尚美”的旗幟,啟動農村小學發展方略研究,努力讓校園充盈四種空氣,即道德的空氣、讀書的空氣、探究的空氣和審美的空氣,積極打造審美學堂。在這里,孩子們發現美,感知美,欣賞美,表現美,創造美,在美的校園里詩意、快樂、美美地成長!
匡亞明先生指出,“學校沒有校長可以,沒有教授就辦不成?!薄皹酥疽凰髮W水平的,是教授的數量和水平?!彼J為,學校必須是內行來管理,讓教師尤其是教授參與學校的校務管理,指導教學科研工作。無論是在吉林大學,還是在南京大學,他都推行“教授治?!钡霓k學理念,實行民主嚴明的行政管理。
人是學校管理中決定性的因素,充分調動教職工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是學校管理的核心,也是成功管理最大的追求。因此,我們繼承和發揚先生的思想,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原則,本著“以人為本”“以人的發展為本”的管理思想,大力倡導“人性化”管理,根據每位教師不同的個性、素質、能力,用人所長,盡其所能地安排工作,激發工作熱情。首先,學校通過公開競聘上崗的形式選拔一些有能力、懂業務、樂奉獻的教師進入行政團隊,極大地提高了學校的管理能力。其次,學校制訂了各項嚴明的規章制度,使學校管理做到有規可依、有章可循。學校的重大決策都通過教代會提案、討論、全體通過形成決議方可實施。平時定期或不定期地召開各種會議,向校內師生員工公開校務,傾聽一線教師的意見和心聲。在決策過程中,讓更多的老師擁有“話語權”,共同為學校的發展出謀劃策。
匡亞明先生曾說:“提高教學質量是學校工作的主要任務。而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在于教師、教材、教具和教法,其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則在于建立一支又紅又專的教師隊伍,在于教師學術水平的不斷提高?!睂W校只有擁有一批甘于寂寞、勇于開拓、醉心于學術研究的教師隊伍,才能在治學上取得斐然的成績,培養出優秀的人才。
本著“教師第一”的思想,我們著力組建一支教學科研都過硬的師資隊伍,強化“三種意識”,即:奉獻意識、質量意識、特色意識,大力提高教師素質,培養特色隊伍。學校大力實施青年教師“青藍工程”,開展“師徒結對一幫一”活動,成立“青年教師培訓班”,設立“客座教師培訓制度”,邀請專家到校面對面地對教師進行指導,充分解答青年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的困惑與疑難。學校還成立各學科名師工作室,通過同課異構、專家講座、同行點評、外出交流等形式,讓“校本名師培育校本優師”,從而帶動青年教師的成長。
學校在業務上對教師不斷“加壓”,而同時則在生活上不斷為教師“減壓”。學校經常開展各項文體活動,豐富教師的業余生活;同時還為住校教師建造公寓式宿舍,改善教師的住宿條件,解決教師生活的后顧之憂,讓他們沉下心來,潛心教學,不斷豐厚自己的治學水平。
我們學校地處農村,廣大教師缺少前瞻性的視野和成長的階梯,為了更好地尋找到農村小學和教師的發展路徑,我們充分利用豐富的外部資源,搭建平臺,組建聯盟,擴大對外交流與合作。一是大學聯盟育優師,學校通過與吉林大學和南京大學合作辦學,選派教師到大學學習,提高科研能力。二是名校聯盟提水平,學校參與全國22所關注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名校聯盟,與不同地區、不同辦學特色的同行分享教育實績,探討教育問題,促進共同提高。三是區域聯盟促教研,學校與區域內兄弟學校結成聯盟,積極開展教研活動,不斷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更新教學觀念,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滲透和共享。
審美課堂注重師生生命的相遇,讓彼此之間感受到更多的美好。我們立足審美課堂開展專題研究,讓“審美有效”成為課堂的追求。提煉出具備以下“四性”的“審美化教學模式”,即:愉悅性、和諧性、發展性和創造性。師生美妙的語言、鮮活的思想、流動的情緒使課堂充滿了靈動與想象,組合成審美課堂美的交響。
為了讓每個學生都得到最充分的發展,我們充分發掘校本教育資源,多渠道地拓展審美教育的育人時空,開發系列審美課程。
儀式課程。學校精心組織開學典禮、升旗儀式、休業式、入隊儀式等,節日文化得到放大,師生在儀式和節日文化中成長。
名人課程。學校挖掘本土名人事跡,編撰校本教材,出版了《追尋大師的足跡》之“學習匡亞明”“我們的思考”“我們的實踐”等系列校本課程。組織教師編撰匡亞明故事,結合學生特點,出版一至六年級《匡亞明故事》校本教材。每兩周舉行匡小論壇活動,由學校校長、行政及邀請的專家進行講座,傳遞最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和研究成果,探尋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國學課程。我們在全校推廣學習踐行《弟子規》,開展“三禮教育”,讓學生受到中華文化經典的熏陶。通過開展各項活動,讓與“孔學”有關的傳統文化在匡亞明小學師生乃至家長身上深入地扎根、傳承、弘揚。
特色課程。學校編撰了《走進美的世界》兒童畫專集和書法專集校本課程;開展“七彩班級文化”活動,有“小春筍繪本閱讀班”“小懷素書法班”“小荷花寫作班”等,學校特色與班級特色相得益彰;還根據各種活動課程,開設了《走進大自然》綜合實踐課程等。
學校審美社團的活動豐富多彩,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社團:兒童畫、中國畫、素描、書法、舞蹈、籃球、聲樂、篆刻、兒歌童謠、經典閱讀……在活動中,學生的學習熱情、個性特長和身心健康得到發展。特別是學校新增的武術社團,給社團活動注入了一劑新的活力。審美社團讓學校成為一片生命的綠洲,成為一塊希望的熱土,這里琴聲瑟瑟,笛鳴悠悠,鼓點鏗鏘,鑼音陣陣,這里是藝術的殿堂。
“美美地成長”是一個生活的場景,也是我們對所有孩子美好的期盼。今后,我們將繼續以匡亞明的教育思想為引領,創設一個充滿想象、詩意、唯美的成長空間,用智慧和汗水詮釋美育理想,讓學校、師生在美的世界里美美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