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麗麗
【中圖分類號】G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2-0035-02
早期教育指導的重要性已經(jīng)得到普遍的認可,科學先進的育兒理念在一些早教機構中也正在踐行,比如“協(xié)商性早教指導”等。早期教育指導是由早期教育轉變而來,那么早期教育指導就從“師幼互動”轉變成“三方互動”——即家長,教師,幼兒。由此,教師不再單單與幼兒接觸,更多的要與家長互動,那么教師與家長的有效溝通變得尤為重要。
一、重視與家長溝通的價值和意義
2012年,英國政府頒布了最新的《早期教育專業(yè)教師身份標準》,特設了一種新的教師身份,即早期教育專業(yè)教師身份(EarlyYears Professional Status,簡稱EYPS)學前教師需接受早期教育專業(yè)教師身份培訓,并達成所有標準條項的要求,方能成為合格的早期教育專業(yè)教師。他們的標準之一即是與家庭展開緊密合作,重視與家長溝通交流方面的培養(yǎng)。全美幼教協(xié)會(NAEYC)對早期教育教師在家長工作方面也足夠重視,比如早期教育專業(yè)人員培養(yǎng)指南和標準的修訂史中清晰可見,對于家長溝通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
我國的早期教育教師主要是具有幼兒教師資格的人員來承擔。而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培養(yǎng)的過程當中,不管是中專層次還是本科層次,雖然也重視家庭對于幼兒成長的重要作用,然而未曾提到與家長溝通交流的技巧,這不免使教師在與家長互動中產(chǎn)生困惑或者困難,在與家長產(chǎn)生矛盾時不知所措。雖然與人交往并不專屬于學前教育專業(yè),但是由于我們的交往對象是孩子的家長,我們共同關注同一個孩子而產(chǎn)生互動行為,所以交往對象的特殊性便不言而喻。此外,我們與家長的關系也是非比尋常,家長和教師之間并不存在直接的利益關系,共同的目的指向第三方即孩子,希望孩子發(fā)展得更好。科學的早期教育理念更多的認識到家長的重要性,家長需要教師提供更多的育兒方法,這就向新教師提出了嚴峻的挑戰(zhàn),教師不再只是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者,不再只單方面的與幼兒互動,而要面臨著指導比自己年長的家長。那么職前教師的培養(yǎng)計劃中,幾乎沒有與家長有關的專項訓練,就增加了教師的入職適應坡度和入職焦慮。
二、掌握與家長溝通的方式和策略
無論是在早期教育指導機構還是在幼兒園當中,家長工作已經(jīng)被視為機構或者幼兒園工作當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家長工作的成敗關乎機構的順利發(fā)展。因此建議在學前教師的培養(yǎng)過程中能夠增加有關家長工作的指導或培訓。
首先,使教師掌握分析家長特性的方法。大多數(shù)的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學生并沒有很多的與孩子家長接觸的機會,而近些年新入職的教師本身就是獨生子女,他們如果沒能很好的掌握了解家長特性的方法,不免會不知如何應對這些稍年長于自己的家長。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若掌握了分析家長特性的方法,此時就可以快速的大致了解分析家長的特性,會使得入職適應的難度大大降低,同時也能使家長更加信任年輕教師。
其次,使教師能夠正確解讀家長。教師和家長因為關注同一個孩子才相識,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讓他們關注的同一個孩子發(fā)展得更好。家長面對看似并不成熟老練的教師,心生不信任之感可以理解,教師如何正確的解讀家長的這份心思是獲得家長信任的重要一步。此外,在工作中新手教師如何能正確的了解家長的困惑,及時給予行之有效的幫助和解答,也是新手教師需要面對的嚴峻挑戰(zhàn)。
再次,使教師了解與家長溝通的技巧。時常聽到剛剛參加工作的教師抱怨,有的家長太難纏了,真是不可理喻……這些雖然不能絕對的說是由于溝通不暢引起,但是,現(xiàn)在的年輕家長大多數(shù)是接受過至少義務教育的,并不是那么的胡攪蠻纏,并不都是不講道理的。新手教師往往不能很好的與家長溝通,造成雙方的互不信任,結果使得許多不必要的矛盾發(fā)生。由此可知,教師職前培養(yǎng)的過程中,不僅有專業(yè)知識,還應強調溝通技巧。
三、與家長協(xié)作,共助孩子發(fā)展
幼兒教師基本素質的提高是確保早期教育質量的基本要素之一。我國高師院校作為培養(yǎng)幼兒教師的重要基地,也在不斷改革幼兒教師培養(yǎng)方案以適應專業(yè)領域及社會大環(huán)境發(fā)生的變革與提出的新要求。與年輕家長和祖輩家長的有效溝通,是教師專業(yè)素質至關重要的體現(xiàn)。不同時代背景下,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學生不僅需要擁有更多的有關兒童保教的知識,同時能夠擁有良好的與家長溝通的能力,將會大大減小新教師入職適應的坡度,有利于新入職教師與家長輕松有效的溝通,無形中增加了家長對學前教師專業(yè)性的認同,家長和教師的高效合作最終將使幼兒享受更加溫馨的精神氛圍,增加孩子的安全感,促進他們更好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霞琴.淺談年輕教師如何與祖輩家長有效溝通[J].課程教育研究,2016(09):214-215.
[2]黃欣.親子活動中教師對家長的指導[J].黑河教育,2014(01):21.
[3]肖丹.親子園活動中家長指導策略研究[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3(10):163.
[4]徐紅.幼兒教師與家長的溝通:障礙、成因及消解[J].教育導刊(下半月),2013(04):64-67.
[5]楊麗.淺議親子活動中教師與家長溝通的策略[J].貴州教育,2012(08):19-20.
[6]譚峰.親子教育機構中教師對家長指導策略的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