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城柱
【摘要】客觀講,農村小學語文學科教學對于作業設計及其評價方式均不夠重視,雖然作業量較大,但隨意性也相對較大,且內容存在單調乏味、局限性、機械性等等問題,比較遠離學生的實際生活與社會生活。本文希望跟進思路,從作業評價方式的角度為農村小學語文作業豐富評價方式,提高作業質量,強化學生課后學習及知識鞏固能力。
【關鍵詞】農村小學語文 作業評價方式 分層性 開放性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2-0085-01
目前我國無論城市和農村都十分注重素質教育,特別是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格外重視。就以農村小學為例,在對小學生的作業改進方面已經做出了多項有益改進嘗試,例如像“主體性作業”、“開放性作業”、“分層性作業”、“發展性作業”等等,僅僅圍繞作業的創新設計就層出不窮。而在作業評價方式方面也相對比較豐富,它對激發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方面非常有幫助。
一、農村小學語文作業評價應用的基本內涵
農村小學語文作業評價應用具有它一定的現實作用及內涵,它也希望結合當前農村小學教育相對落后,正處于發展中的現實狀況,以滿足語文學科教育的完整性。首先從學生層面講,它旨在提高小學生的作業完成質量,更渴望激發他們的興趣欲望來有效完成作業內容,優化學習效果;從教師發展層面來看,小學農村教師整體業務素質亟待提高,第一就是提高他們在課堂上的教學有效性及教學意識,即鼓勵他們有意識的展開課后作業設計過程,創新提出更多作業內容、管理方法及評價方式,以此來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過程。再一點就是要做到作業少而精,精心設計優化作業評價布局,保證作業評價方法更加多元化、合理化與有效化。
二、農村小學語文作業評價的基本標準
當前農村小學語文作業評價應該基于多元化發展方向,這里以廣州市增城區正果鎮麻冚小學為例,具體談談該校在語文學科作業評價方面所提出的四點基本標準,并提出相關注意事項。
(一)基本標準
首先,語文作業評價需要成為該校檢查語文教育教學工作及學生學習狀況的重要手段。
其次,語文作業評價需要為語文教學工作提供科學合理的反饋信息,并結合作業內容通過評價了解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果,如此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發展長處,彌補傳統農村語文教學中所存在的各種不足,這有利于該校語文教學工作的有效改進。
第三,通過語文作業評價該校希望評定學生的語文學習過程成果,通過評價來實施語文教學管理工作,其中就包括了學生表揚、批評、指導與獎勵等等,希望全面促進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發展。
第四,該校希望通過語文作業評價指標來實現對語文教學工作的有效定向,同時明確師生在語文學科方面的共同努力方向。
(二)注意事項
在該校的語文作業評價方面,一定要與城市同步,迎合新課程理念,提出語文作業評價的三點注意事項。
第一,首先從評價功能層面來看,語文作業評價需要強調甄別與選拔功能,同時轉向發展功能層面上,做到促進每一名學生語文學科能力發展。
第二,其次從評價類型層面來看,語文作業評價注重終結性評價向形成性評價的有效轉變,最終強化形成性評價。
第三,最后從評價方法層面來看,語文作業需要注重對定量評價向兼顧定量與定性評價的有效轉化,特別是利用各種評價方式來強化定性評價部分。
三、農村小學語文作業評價方式的應用研究
麻冚小學在語文學科作業評價方式應用方面存在多種模式,這里簡單提出其中兩種。
(一)分層性評價的應用
麻冚小學在語文學科作業方面采用了分層性評價,其在分層作業設計策略方面主要遵循兩點內容:首先是基礎分層并對號入座。以一年級語文教學為例,考慮到小學生的識字寫作能力不盡相同,所以在課后作業的設計方面必須處理好層次性問題,嚴格遵循學生的識字水平設計作業,同時讓學生自主的分層選擇作業內容。
在語文分層次作業評價方面要倡導多元化基本原則,圍繞教師評價為主,學生自評為輔。這里主要談教師評價,在教師評價方面注重對作業的有效批改,彰顯教師評價藝術,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對于批改后進生的作業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多以鼓勵語言批改其作業內容,對它的書寫規范問題、知識掌握問題進行指導。比如說教師會在批語中說到“你的書寫還不夠規范,你要保證字體大小相同、字形規范,我相信只要不斷努力,你一定能做到這些。”而在批改優等生的作業時,教師就應該多與學生探討有關語文教學內容中的關鍵點,例如在小學語文二年級杜甫的《絕句》學習中,教師就可以和他們討論有關古詩中非典型的對仗關系,例如“兩只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中的“兩只”就對仗“一行”,“翠柳”對仗“青天”。為此教師希望他們能夠通過自身思考來找到類似的工對例子,而有些學生則通過搜索資料和自身思考給出了“門迎東西南北財,戶納春夏秋冬福”這樣工整的工對,獲得了教師較高的作業評價[1]。
(二)開放性評價的應用
開放性評價更適合小學語文教學,它希望突破小學語文傳統作業設計與評價層面相對刻板的不利形態,圍繞作業布置、命題考查等等方面來評價小學生的知識主動接受能力,改變傳統中強迫性的學習方式。特別是在新課改背景下,麻冚小學作為農村小學也要與國家素質教育政策對接,做到與時俱進,在語文作業設計與評價方面強調更多開放性評價內容注入,例如在語文作業中設置更多的參與性命題與自主性命題。具體來講,可以在教室板報上制作“知識娛樂空間”,教師與學生共同約定完成對一篇課文的課后作業設計,并將每一名學生的作業內容張貼在板報的“知識娛樂空間”上,看誰的課后作業設計趣味性、創新性更強,并予以相應獎勵,每周都評出“最佳語文作業設計師”。實際上這就是一種開放性的作業評價應用形式,它希望為學生搭建一個自我實踐、自我展示的開放性舞臺,最大限度培養學生們的探究創新與合作進取精神[2]。
農村小學教育正在努力適應新課改背景下素質教育的有效發展,努力實現自身與城市小學教育的意識、資源同步化。本文所談到的麻冚小學也希望通過多種作業設計及評價管理方式來優化小學語文學科教學水平,實現對人才能力培養的時刻進步。
參考文獻:
[1]姚翠梅.小學語文作業分層設計與評價微探[J].作文成功之路(上旬),2017(9):83.
[2]張學艷.淺議小學語文作業評價的“四個開放”[J].考試周刊,2014(9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