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介紹了我國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的現狀,并且對我國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的技術進行分析,具體從生物處理技術、好氧處理技術和生態處理技術三個方面進行分析,最后提出了有效的生活污水處理措施,以期為相關管理與從業人員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農村生活污水;現狀;處理技術
中圖分類號:X79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18)05-0093-02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8.05.055
Abstract: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rural domestic sewage treatment in China is introduced, and the technology of rural sewage treatment in China is analyzed. It is analyzed from three aspects of biological treatment technology, aerobic treatment technology and ecological treatment technology, and effective domestic sewage treatment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for reference.
Key words:Rural domestic sewage; Status quo; Treatment technology
在我國農村,人們的居住通常比較分散,并且管控難度較大,生活污水隨意排放現象較為嚴重,生活污水已成為我國農村環境污染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其影響的范圍比較廣泛。農村生活污水給農村的水源地帶來潛在的威脅[1],同時也加劇了淡水資源的危機,這不利于我國農業和農村的健康發展。為此,我們應加強農村生活污水的處理,因地制宜,采取科學合理的解決措施,不斷提升污水的控制和管理水平,有效解決農村生活污水問題,建設全新面貌的新農村。
1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的現狀
(1)自然處理。在我國農村生活污水中包含的物質比較多,如廚房垃圾、糞便等,人們在對其物質處理的過程中,通常采取土壤、植物等相關的作用原理進行處理,這是一種自然的處理方式,利用土壤和植物的自身特點吸收生活污水,通過自然界的生物進行污水的處理,但是此種方式在實施時沒有形成規范的處理過程,直接排放到河流中,造成水資源污染的發生。
(2)生物處理。近幾年來,隨著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生活污水的自然處理方式得到相應的改進,人們開始使用生物處理的方式進行生活污水的凈化。借助微生物的新陳代謝功能,將生活污水中的有機物進行清除。但是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處理之后的生活污水直接用于農田的灌溉,沒有進一步的處理,生物處理技術水平有待提高,污水凈化不夠徹底,使得水體中的微生物和有機物存在超標情況。
2 農村生活污水的處理技術
2.1 生物處理技術
(1)沼氣池處理技術。采取沼氣池處理技術,主要是根據生活污水的特點,對污水的厭氧消化和沉淀過濾等技術進行有效利用和整合,設計出相應的處理裝置。此種技術是一種有效的分散處理生活污水的方式,借助物理和化學原理,對生活污水中的多種污染物進行去除。此種技術實現了污水處理和綜合利用的有效結合,實現資源的再次利用。在厭氧的條件下,對污水進行處理,無水腫的大部分有機會經過厭氧發酵之后產生沼氣,可以在家庭能源中使用。同時發酵之后的污水可以用于灌溉和觀賞。沼氣池處理技術的工藝比較簡單,并且建設和運行的成本較低。沼氣池處理技術使用的過程中,應當和其他污染物如畜禽糞便、秸稈等綜合使用,保證污水的濃度,提高工藝的效率[2]。
(2)生物濾池技術。生物濾池主要是使用碎石或者塑料制品構建生物處理構筑物,以土壤自凈處理作為基礎,污水用于灌溉,并且在間歇砂濾池和接觸濾池的基礎上發展的,使得污水和填料表面的微生物接觸,進行生活污水凈化的一種人工生物處理方式。生物濾池主要有升流式和下向流式厭氧濾池、降流式厭氧濾池、平流式厭氧濾池和串聯式厭氧濾池四種類型。生物濾池具有處理能力大、抗沖擊能力強、凈化水質好、占地面積較小并且管理簡單的優勢。
2.2 好氧處理技術
(1)氧化法處理技術。好氧生物處理技術是一種常見的生活污水處理方式,且其工藝較多,各有優點,因此,在選擇的過程中,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兼顧經濟性和實用性。氧化法處理技術,借助相應的風機等設備給污水輸入氧氣,使得污水中生成生物菌和微生物。菌種和微生物能夠將污水匯總的大部分有機物進行分解,生成無污染的二氧化碳和水等,一少部分合成細胞物質,促進微生物的生長,并且以污泥的形式排出,實現生活污水的凈化。如SBR技術,能夠機曝氣、沉淀和排水等多種功能集于一體,不停的轉換,節約污泥回流設備,降低建設中的費用等。生物處理技術相對于自然處理技術來講,其占地面積小,并且具有較強的抗氣候能力,處理穩定,處理效率高,缺點是建設的成本較高。
(2)蚯蚓生物濾池處理技術。此種技術主要有布水器、濾料床和沉淀室構成。布水器具有均勻布水的作用,蚯蚓主要在濾料的表層活動,濾料的表層需要一定厚度的植物性調料,講過蚯蚓的吞食、降解,進入到濾池底部沉淀進行泥水分離,將凈化水排出。通過引用相應種類的蚯蚓能夠進行有機物的分解,加快有機物質的降解,并且能夠清除濾池中污泥堵塞的情況,有效地提高濾池的處理能力和效率。采取此種技術能夠提高污水處理的效果,并且產生的污泥具有較高的礦化程度,穩定性強,植物的營養豐富,可以用作農田肥料和土壤改良。蚯蚓生物濾池主要是利用蚯蚓的特性,提高土壤的透氣性和透水性,是一種低能耗、高效率的污水處理技術,能夠有效地凈化生活污水,減少污泥的產生率[3]。
2.3 生態處理技術
(1)人工濕地處理技術。此種處理技術主要是利用生態系統的中的生物,發揮其稀釋和降解作用,去除生活污水的中的污染物。在處理的過程中,經過植物進行去污、土壤進行凈化以及微生物和藻類的凈化,達到污水凈化的目的。具有一定條件的村莊可以利用荒地、廢棄池塘、洼地和沼澤地等,建立相應的人工濕地處理系統,形成獨特的生態系統,促進植物、動物以及微生物等綜合作用,實現污水的處理和凈化。濕地處理技術工藝比較簡單、管理比較方便,具有能耗低、費用低等特點,凈化的水質好并且穩定。
(2)地下土壤滲濾凈化系統。此種技術通常在較為分散的農村使用,并且農村的周邊具有閑置的荒地。地下土壤滲濾凈化系統主要利用自然生態原理,建立小規模的污水凈化處理工藝,將污水控制在一定構造并且一定深度的土層中。土層具有良好的擴散性,并且在周邊布置相應的碎石和砂層,在土壤的作用下使其逐漸擴散。在表層的土壤中具有大量的微生物,能夠對污染物進行過濾、吸附和降解。
3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總結和建議
(1)總結:通過對生物、生態以及好氧三個方面進行污水處理技術的分析發現,不同的處理技術各具優缺點,因此,在選擇的過程中,應當結合實際選擇合適的污水處理技術。通過上述技術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幾點結論:農村地區建設一定數量的沼氣池,能夠實現生活污水凈化的效果。在建設的過程中,可以采取幾家合建或者獨自建立的方式。通過這樣的方式凈化農村生活污水,促進水質系統的改善,滿足排放的要求。生物濾池技術主要在技術水平不高、資金較為不足的農村中使用。生物濾池中的生物是厭氧生物,濾池和氧化池在結構上相同,但是生物濾池是密封狀態,并且具有較多的優點,節約資金,操作人員不需要具備較為專業的技術水平,能夠在農村生活污水處理中廣泛的使用。氧化法是生物濾池的一種改良技術,屬于新的處理技術,操作比較簡便,并且適合在農村推廣使用。通常在我國農村溫度較低、出水較為困難并且用地受到限制的地區使用。在農村使用蚯蚓生物濾池技術具有較大的優勢,蚯蚓在農田中比較常見,相對于其他的處理技術具有一定的優勢,應當大力的推廣和利用,解決我國農村的生活污水問題。采取人工濕地處理技術方式能夠加快農村生活污水問題的解決,達到凈化的目的。濕地處理技術具有凈化環境的效果,通常在較為集中的農村地區使用。地下土壤滲濾凈化系統的費用較低,過程比較簡單而且更加容易管理,主要在居住相對集中,地勢比較平坦的村莊使用。
(2)建議:在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的過程中,應當做好科學規劃和設計工作,保證處理工作有序開展,充分考慮和周邊城鎮間的聯系,并結合農村自身的條件,積極制定出相應的規劃方案。同時,還應加強排水系統的規劃,不同的階段突出不同的重點內容,滿足農村發展的需求。明確規劃的目標,結合生活污水控制的依據,因地制宜采取科學合理的處理技術和方式。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的技術有很多種,生態處理方式和人工處理方式各有適用的范圍和優缺點,在選擇污水處理技術的過程中,應當根據當地農村的實際情況,促進自身優勢的發揮,采取最佳的處理技術,有效地降低管理難度,提高生活污水處理的效率。同時,在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的過程中,加強處理工作的監督工作。建立工作的規范流程,加強管理人員的培訓,保證污水處理工作順利開展。加強宣傳教育工作,促進全民參與。農村生活污水的處理和農民的日常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應當采取多樣化的宣傳方式,增強農民的環境保護意識,調動其積極性,參與水資源保護工作。
4 結語
在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的過程中,應當科學合理地選擇處理技術。根據農村的實際情況,結合地區的地質、地形、經濟以及人口等多種因素,因地制宜選擇適合的生活污水處理技術,以有效促進農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升。同時,我們還應當加強現有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的優化與升級[4],積極探索出高效率、高質量、低投入、操作簡便的生活污水處理技術,以期促進我國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羅錦文.關于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分析[J].城市地理, 2017,(10):78.
[2]李云.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分析[J].資源信息與工程, 2017, 32(1):175-176.
[3]陳雪竹.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分析[J].科學與財富, 2017,(2):56..
[4]張文廣.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分析[J].綠色環保建材,2018,(03):42.
收稿日期:2018-04-10
作者簡介:潘澤鑫(1988-),男,本科,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為環境監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