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通過網絡移動端訂餐逐漸在日常生活中興起,借助餐飲品類多和免費送達宿舍等優勢,外賣進大學校園已是屢見不鮮。但在享受外賣帶來便利的同時,大量的餐飲垃圾造成了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等問題。本文探究了大學校園外賣訂餐現象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為建設綠色生態環境與可持續發展提供一定的參考借鑒。
關鍵詞:校園外賣;生態倫理;環境污染;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X1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18)05-0194-02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8.05.115
Abstract: With the advent of the mobile Internet era, ordering via the mobile Internet has gradually emerged in everyday life. Nowadays, it is not uncommon for takeaways to come to university campuses with the advantages of multiple dining categories and free delivery of dormitories. Knowing that while enjoying the convenience of the food delivery, a large amount of food waste has caused problems such as wast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auses of such proble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ethics, and proposes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to provide a certain reference for building a gree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words: Campus take-away; Ecological ethic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1 校園外賣現象及其引發的生態問題
1.1 外賣現象興起
隨著“互聯網+”的興起,人們的生活和工作節奏不斷加快,吃飯已經不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事,所以很多人開始選擇網絡或電話訂餐。大學生作為社會新鮮事物消費主體,網絡訂餐服務也開始在校園生活中漸漸普及。不管是烈日當空的夏日,還是冰雪皚皚的冬天。大學生只要用手機app下單或者電話訂餐,外賣小哥就會將美味的食物送到學生手中。然而,大學生們在享用外賣服務,大快朵頤的同時,大量的餐飲包裝垃圾也隨之產生。比如發泡餐盒、塑料袋、一次性筷子等,這些構成了外賣垃圾的主要部分。
1.2 外賣垃圾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自然污染也越來越嚴重。尤其是塑料垃圾所造成的白色污染非常嚴重。可以說人類在和文明的對抗中竭盡全力。而外賣訂餐所帶來的各種垃圾造成的環境污染也成為人類和文明對抗中新的一員。這一點是在外賣平臺開發過程中所沒有預料到的。外賣誠方便,環境價更高。花兩三元餐盒費就能省掉清洗餐具的麻煩,雖然看上去十分劃算。但很少有人想過:日復一日被扔掉的餐具垃圾有多少,它們對環境將造成怎樣傷害。根據國內三家知名外賣平臺公布的數據,全國高校的日訂單量大概在200萬單左右,據此可以粗略算一筆賬,按照每單外賣用 1 個塑料袋,每個塑料袋 0.06㎡計算,每天所用的塑料袋可覆蓋120000㎡,約占 18個足球場,使用60天左右塑料袋,面積即可覆蓋一個西湖。[2]大量的塑料餐具如果回收清洗再循環利用,會造成很高的成本代價,所以現在被收集后往往進行掩埋或者采取焚燒的方式進行處理。眾所周知,塑料埋在地下要經過大約兩百年的時間才能腐爛,會嚴重污染土壤。特別是塑料袋強行進入土壤之后,由于它自身的不透氣性,還會影響到土壤內部的熱傳遞和微生物的生長,從而改變土壤的特質。這些塑料袋經過長時間的累積,還會影響到農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導致農作物減產;如果是焚燒處理,則會產生有害煙塵和有毒氣體,影響人體健康。[3]
2 生態倫理視野下的探究
2.1 生態倫理內容簡述
生態倫理,即人類處理自身及其周圍的動物、環境和大自然等生態環境的關系的一系列道德規范。這里的自然是包括人之外的一切生物及無生命自然環境在內的整個生態圈。生態倫理的內涵包括兩個緊密聯系的方面,首先,它表現的是一種客觀的關系,即人與自然之間的道德關系;其次,它是用以調整相應的關系的積極手段,即生態道德。[4]
生態倫理觀不是狹隘意義上的自然保護主義,而是生態經濟的理論基礎,它不是簡單地強調自然的某種權利,而是更緊密地與人聯系起來,其倫理實質正是尋求各方利益(自然、人類、社會、經濟)的交叉和平衡。生態倫理把和諧性、整體性和全面性原則作為人們實踐活動的基本價值原則,它要求走出人類中心主義。開拓人與自然協同進化的生態倫理,在這個層面上生態倫理是指人自身、人與人、人與社會以及人與自然的關系達到一種理性和諧狀態。
2.2 生態倫理對生態文明建設的作用
在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中一種特殊的精神力量就是生態倫理。生態文明建設的基礎就是生態倫理的學習,宣傳和研究。可以說這兩者從本質上而言具有一致性。雙方都著眼于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盡可能解決人與自然共同發展過程中的生態失衡問題。但生態倫理更偏向于理論化,而生態文明則偏向于實踐。生態文明的建設就是以生態倫理為基礎來進行發展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關于環保、生態等問題,近些年來政府高度重視。在“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限制一次性用品使用,健全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絡機制,加強生活垃圾分類回收與再生資源回收的銜接;[5]黨的十九大報告也提出了“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的要求。人民健康、生態環境保護已成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要著力點。
3 校園外賣現象存在的生態倫理問題
3.1 大學生缺乏生態德育
外賣餐具在校園內造成污染,與部分大學生生態意識淡薄、自律意識不夠具有一定關系。這也正是學校要加強道德教育的地方。有些學校采取禁止外賣進校園,但這不是根本辦法,因為大學生主觀的訂餐意識是極為關鍵的原因。對校園環境的保護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需要全校師生員工共同努力。而校園的環境保護關系著廣大師生的身心健康和幸福指數,作為一個知識群體聚集、智慧層次較高的地方,應該采取更加高明的辦法。[6]
3.2 商家缺乏保護生態責任感
商家缺乏保護生態責任感和生態保護知識。只有掌握更多的生態理論知識,才能夠更好進行生態保護。就我國當前而言,很多商家對于生態知識和環保意識到都很薄弱,大多數商家對于生態保護的了解和認知都僅僅停留在表層,沒有進行系統化地學習。商家往往是只顧盈利,為了縮減成本,配送方便,塑料類型餐具依然是他們的首選。
4 針對外賣引發倫理問題提出的解決措施
該怎樣處理好外賣垃圾是當前我們需要面對并解決的大問題。這一問題的解決需要政府,外賣平臺和商家,客戶共同行動起來。只有這樣才能夠打贏這場保護戰。
(1)盡可能減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盡可能推廣能夠降解的環保餐盒和碗筷。盡量采用可回收和降解的環保餐盒。而我國也應該盡快出臺相關法律法規,來對外賣平臺和其整個外賣過程中一定要多注意環境保護,對資源的利用和垃圾的回收做明確的規定。另外,外賣平臺還可以邀請客戶來對其訂購的產品進行評價,用激勵的手段來讓消費者理性選擇。另外一次性餐盒回收利用率不高。如果在為消費者提供服務時適當收取一些費用,這樣也許可以主動讓消費者選擇可以重復急用的餐具,以免造成更多的浪費。(2)在政府加大支持力度的同時,市場運作也是重要的一環。比如說外賣平臺可以在點餐程序中加入一些選擇項,像自備餐具,回收袋子等等。另外還可以采取激勵性的措施來促進用戶環保行為額發生,比如可以選擇零餐具可以獲得一定積分等等。不過目前我國外賣平臺在這方面的舉措還較少,即使有相應舉措,效果也并不明顯。所以接下來,我國外賣平臺在這方面的舉措還應該進一步加強,我們將非常期待。
5 結語
外賣的出現是社會高效發展的結果,但其引發的問題也是客觀存在的。因此應該進一步加強環境資源的保護和配套處理。一頓外賣需要付出多少環境成本,這個問題已不是一個簡單的計算,而是一個亟待解決的環境生態問題和社會發展問題。從校園角度出發,大學生作為推進社會發展的主要力量,減少外賣垃圾責無旁貸,需要從自身做起,從少點一次外賣做起。期待大家共同努力,尋求針對外賣環境污染現象的可持續性解決方案,保護好我們的綠色生態家園。
參考文獻
[1]楊衛軍.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哲學思考[J].鄭州輕工業學院學報,2011,(06):3-5.
[2]李金磊.外賣帶來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問題不容忽視[J].現代物流報,2017,(10):2.
[3]高濤,章煜君,潘立.我國廢舊塑料回收領域的現狀與發展綜述[J].機電工程,2009,(06):2-4.
[4]王霖嬌.生態文明視野下的生態災難與可持續發展[J].南方論刊,2016,(02):3-4.
收稿日期:2018-02-12
作者簡介:高一波(1994-),男,碩士,研究方向為生態環境倫理與科技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