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媛媛
【摘 要】近年來隨著國家高等教育改革,全國高校畢業生數量逐年遞增,預計2018年更將達到創紀錄的820萬人,大學生就業壓力也逐年增加。由于接受了高等教育,具有較高的個人素質和業務素養,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狀況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本文以遼寧SF大學HH學院為例對大學生就業環境和前景進行了研究,引導大學生保持合理的求職就業心態。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形勢;前景;分析
一、畢業生的就業現狀
(一)畢業生的總體就業情況
遼寧SF大學HH學院是2000年7月經遼寧省教育廳批準成立、2003年12月教育部首批確認、按新機制和新模式舉辦的全日制普通本科學院(獨立學院)。遼寧SF大學HH學院2017年的畢業生數量在1500人左右,近幾年畢業生的數量,每年遞增200多人。按照教育部公布的就業率計算公式,遼寧SF大學HH學院畢業生,全部為本科生,近幾年年終就業率都為90%左右。總體上基本實現了畢業生的充分就業,但就業質量良莠不齊。
(二)畢業生畢業流向分析
根據全校畢業生填報去向登記表的數據,截止到2017年12月31日,全校畢業生中,簽協議形式就業占58.81%,其他錄用形式就業占27.98%;簽勞動合同形式就業占0.99%;國內升學占3.84%;出國出境占0.59%;其它占7.79%未;未就業占6.77%。
(三)畢業生的就業單位分布
1.畢業生就業的單位性質
學院2017屆畢業生就業的單位性質覆蓋了其他企業(89.18%)、中初等教育單位(5.93%)、其他事業單位(1.41%)、國有企業(1.19%)、黨政機關(0.44%)、醫療衛生單位(0.44%)、其他單位(1.41%)這些類別。其他企業是指除國有企業和三資企業之外的企業,主要包括私營企業、集體所有制企業等。其中,其他企業和民營企業是畢業生最主要的就業流向,所占比例達到89.18%。
2.畢業生就業的單位規模
根據調查反饋,畢業生的就業單位規模分布如下,畢業生在規模100人及以下單位工作的比例最高,達到28.00%;其次是在規模301-2000人的單位工作,所占比例為24.00%;在101-300人、2001-15000人和15001以上規模的單位工作的畢業生比例較少,占比均為16.00%。
(四)畢業生就業地區分析
將畢業生的就業地域劃分為本校所在地(遼寧省)和外地(除遼寧省之外的其他省份),統計分析畢業生的就業地域分布。畢業生目前已落實的工作地域主要集中在遼寧省,所占比例為71.41%,在外地就業的畢業生所占比例為28.59%。在本地就業的比例明顯高于在外地就業的比例。進一步統計畢業生在外地就業的主要省份,主要集中于東部沿海各省。
(五)畢業生就業主要行業分析
學院2017屆畢業生的就業行業分布。其中,建筑業、批發和零售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教育業為畢業生主要的行業流向,所占比例為65.57%;其次為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所占比例為6.98%。
二、就業質量相關分析
(一)就業滿意度分析
高校畢業生的就業質量指的是高校畢業生所獲得的工作優劣程度及工作固有的特征滿足高校畢業生要求的程度,因此,畢業生就業滿意度水平是衡量畢業生就業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
對就業狀況為“簽就業協議形式就業”、“簽勞動合同形式就業”、“其他錄用形式就業”的畢業生,調查了其對目前工作地點、工作環境、工作發展前景、薪酬、工作內容以及對工作整體的滿意度。將畢業生對目前工作的滿意度評價分為:很不滿意、比較不滿意、一般、比較滿意、很滿意,分別賦予1-5的分值,求出每個指標的平均值。經過問卷調查的統計,滿意度均值集中在4.05-4.24分的區間內;其中對對職業發展前景的滿意度和工作環境的滿意度最高,分別達到了4.22分和4.21分,相比較而言,對工作薪酬的滿意度稍低。總體來說,畢業生對目前工作的整體滿意度為4.24分,偏向于比較滿意,表明畢業生對初入職場的崗位和發展前景等方面比較認同,目前已落實的工作整體比較符合自身的就業期望。
(二)專業對口度分析
畢業生反饋目前工作專業對口情況的結果如下圖所示。52.00%的畢業生認為目前就職崗位與專業對口,48.00%的畢業生認為目前就職崗位與專業不對口。超過半數的畢業生認為其工作與專業對口,可見學院專業設置基本符合社會的需求,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中具有一定的競爭優勢,畢業生能夠學以致用。
三、就業發展趨勢分析
(一)就業地區的分布特點
截止到2017年12月31日,在遼寧省本地就業的畢業生比例達到71.41%,其中,在沈陽市就業的比例最高,達到55.65%;其次為大連市,所占比例為16.21%。畢業生在本地就業是服務地方是校、地、生三方共同的需求,遼寧省近幾年也出臺一些針對畢業生的優惠政策,預計今后會有更多畢業生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發展。
(二)就業單位和就業行業的分布特點
截止到2017年12月31日,有89.18%的畢業生集中在企業就業(包括其他企業和國有企業),主要是會計學、藝術設計、英語、新聞學、日語、法學、廣告學等專業的畢業生在這些企業工作。除了在企業就業之外,學院2017屆畢業生就業單位還包括中初教育單位、其他事業單位、醫療衛生單位、黨政機關、城鎮社區、高等教育單位、司法服務、媒體媒介單位等,在這些單位就業的比例達到10.82%,整體上呈現“一體多元”的立體化就業市場格局。
學院2017屆畢業生就業的行業主要集中在建筑、批發和零售業,所占比例為16.01%和12.26%;其次是文化體育娛樂業和居民服務及其他服務,所占比例分別為10.65%和10.06%。整體來看,學院畢業生就業行業分布廣泛。
(三)進一步加強就業工作的舉措
一方面,為了促進畢業生在各行各業的就業,學院就業部門每年都會舉行供需見面會,吸進眾多單位來校招聘,為畢業生就業提供相應崗位。同時發揮就業專員信息體系,保證就業信息全覆蓋、無盲點。同時學院分別在沈陽、北京等地建立了實習基地。使學生在實習過程中了解社會、盡快融入社會、積累經驗為就業奠定了基礎。另一方面,國家和地方也出臺相應的就業政策,學院近年來逐步加大畢業生參加國家和地方基層項目,以及參加國家公務員、各地方公務員、選調生選拔的宣傳力度,努力拓展學院畢業生面向政府機關、基層組織就業的渠道。學院先后有多名畢業生參加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每年更有一定數量的畢業生主動選擇中西部地區、基層單位就業。
四、總結
當下的大學生就業形勢盡管嚴峻,但還是樂觀的。只要大學生調整心態,保持自信,積極響應國家和地方政策,支持國家和地方建設,不再眼高手低,想要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不是難事。
【參考文獻】
[1]張紅梅.當代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J].大觀周刊,2012(33).
[2]滿濤.淺議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與策略[J].中國經貿,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