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花娥
【摘 要】中專教育作為我國教育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其發展越來越偏重于學生的職業技能的提升,導致我國大部分中專院校形成了只講述書本知識內容及技能訓練,而忽視了語文這一基礎性學科的教學質量,這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升非常不利,阻礙了我國中專教育目標的實現。因此,只有積極轉變教學思維,采取探究式教學方法進行語文教學,才能推動中專語文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文章將對探究式學習進行簡述,并分析中專語文探究式教學的具體方法。
【關鍵詞】探究式教學;中專;語文教學
近年來,中專院校的學生來源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大部分中專院校的學生學習重點在于專業技能的學習,而忽略了基礎課程,比如語文。甚至有的學生認為語文課程只要及格就好,將精力放在語文課程上沒有任何意義。這種消極的學習態度嚴重影響了語文學習的積極性,無法實現語文教學的最初目的。語文學科是提升一個人基本素質的重要學科,對一個人的未來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所以,加強語文教學對中專院校而言勢在必行。
一、探究式教學方法概述
(一)探究式教學方法的含義
探究式教學指的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課程要求及教學目標,以教材為基礎,通過引導的方式,與學生展開討論、問答及實踐探究的過程,從而在掌握教材知識內容的同時,激發學生積極性,提升自主學習技能,使其可以秉承著正確的積極的學習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探索之后學習生活遇到的知識。換句話說,探究式教學就是通過探究、摸索的學習方法學習學科知識,從而使學生養成主動思維、積極探索的習慣,實現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提升的目的。
(二)探究式教學方法在中專語文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探究式學習是一種使學生獨立工作、自行發現問題并掌握知識的一種方法。它是學生在一定的問題情境中,借助課本和教師等提供的材料信息,圍繞問題收集、加工、處理信息,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法,或獨立探索、或協作討論,通過探究學習、合作學習、自主學習等方式最終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式和方法,進而形成正確的結論與概念。由于過去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對書本中格式化了的知識和大量只能意會難以言傳的知識往往只能靠死記硬背,機械訓練,卻又無法真正領悟。中專學生之所以出現如此嚴重的厭學情緒,與教師的教學觀念和課堂教學方法有著直接或間接的聯系。作為現代語文教育工作者,要想扭轉當前語文課堂教學的被動局面,首先要轉變自己的教育觀念,豎立以“學生為本”的“生本”教育理念,轉換學生的角色,讓學生處于主體地位,設置能夠吸引學生自主參與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尊重學生自己的想法,讓學生在輕松、自由的教學環境下很好的學習語文,這樣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因此,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主動地探索多種教學組織形式,正確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究式學習,最終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二、中專語文探究式教學具體方法
(一)以學生為教學主體
近年來,國家在進行課程改革的過程中越來越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斷強化教學過程面向全體學生的思想。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開展過程中,部分教師仍然以自己的講授為主,造成學生的存在感降低,不能融入語文課程的學習中,學習積極性下降,阻礙了教學目標的實現。探究式教學作為科學的教學方法,可以合理的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可以將課堂中涉及到的內容劃分為多個具體的問題,也可以劃分難度等級。這種方式可以讓所有的學生都清楚課堂學習任務,也都有可能被提問到。在此前提下,學生就不再會是課堂的旁觀者,而是積極地投入思考問題,可以回答教師的提問。
探究式學習方法是一種靈活、生動的教學模式,它強調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期待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形成良好的互動溝通,通過平等交流、互相合作實現共同進步。這就要求教師摒棄傳統教學觀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放手讓學生進行探究活動,給予學生充分的發揮空間和有力、簡潔的指導。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某些有代表性的、難度適中的文章,讓學生設計課堂。
(二)構建語文教學情境
傳統中專語文的教學模式以教材為主,以板書為輔的形式,導致學生對所學內容的代入感較差。溝通交流能力的提升是語文教學的一大目標。學生只有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真正的語文情境,才能將其吸收轉化為自身的素養。所以,在中專語文教學中創建與學生實際接受能力相符的情境非常有必要。這種方法可以使學生感受到原有情感認知與語文課程中的道理之間的差距,從而提出問題并進行思考。如此一來,就形成了學生的探究式學習過程。探究式學習的本源是學生對學習的內心對學習的動機與興趣,即學生積極學習的內心驅動力。
不難發現,科學情境的構建對語文探究式教學的應用非常重要。語文教師應當利用一切可以使用的道具、場景構建語文教學的問題情境,努力嘗試讓學生進入探究狀態,在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深層次的情感體驗,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中專語文教學在創設問題情境的時候,要關注學生原有的認知水平和情感狀態,要考慮學生的知識積累、思想認識水平和生活經驗。問題情境的設置既不能超出,也不能低于學生相應的認知領域。只有符合了學生的認知領域,才能達到最佳效果。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看到,學生經過自己的一番努力后所獲得的成功和喜悅會化作一股強烈的學習熱情,激勵著他們不斷探究。
(三)引導學生全方位思考
在中職語文教學中,要改變過去長期以來的應試教育觀念,由過去的只重視教育結果,向重視教育過程轉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中職學生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在課堂上,由于多數學生不會配合教師的教學活動,導致冷場局面的出現,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大多數是因為學生的基礎太差,無力配合老師,此外,他們中很多人還存在著認識上的嚴重偏差,因此,他們對語文知識的理解、閱讀和寫作都存在較大的問題。面對這種情況,教師要主動糾正學生被動學習的行為,并努力讓學生克服自身的惰性,努力提高自己的聽說讀寫能力。作為一門人文學科,語文教學過程需要學生參與到每一個教學環節中來,且教師要善于觀察學生,當學生有展示欲望時,要給他們提供充分的舞臺,同時教師要在課堂上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鼓勵學生將自己的見解表達出來,并對學生的答案少作判斷,而是留給大家討論或者通過教師引導,找到正確的答案,改變過去單一直線式的教育評價方式,不能僅將學生作為被評價的對象,將學生排斥在教育評價主體之外,而應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為學生創造一種沒有過多外在壓力的學習環境。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中專語文教學中應用探究式教學方法,要求一線語文教師以學生的學習規律和特征為基礎,構建與學生學習實際情況及教學內容相符的教學方案,建立合理的學習情境,使語文課程內容的呈現更加多樣化,可以使學生真實的享受語文學習的快樂、體會語文的魅力,從而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掌握語文學科教學要求的內容,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正確的思考、對待所見所聞,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李榮賦.淺談中專語文教學中的探究式學習[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13(03):273.
[2]朱辰.淺談中專語文教學中的探究式學習[J].衛生職業教育,2014,32(11):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