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垚 趙浚吟
共享經濟發展亟待從生活資料、生活服務層面向生產資料、生產服務層面拓展,從而帶動經濟轉型升級;從簡單、自發的資源共享平臺向規范、有序的資源共享平臺轉型,從而為政府監管方式創新提供更多浙江經驗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浙江共享經濟發展萌芽早,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并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但先發往往意味著會更早遇到“成長的煩惱”,亟待從生活資料、生活服務層面向生產資料、生產服務層面拓展,從而帶動浙江經濟轉型升級;從簡單、自發的資源共享平臺向規范、有序的資源共享平臺轉型,從而為政府監管方式創新提供更多浙江經驗。筆者梳理了當下浙江共享經濟發展面臨的“瓶頸”,提出了加快打造浙江共享經濟“升級版”的五點建議。
生產領域滲透不足是一大短板。浙江是制造業大省,但長期來不少企業轉型升級之路頗為艱辛。共享經濟能夠有效改變生產組織形式,大大激發傳統產業新動能,促進產業形態創新和應用。如阿里巴巴“淘工廠”正在崛起,平臺上的企業商鋪覆蓋了服裝、家居、工業品等49個一級行業和1709個二級行業。但在浙江生產領域共享經濟整體上還處于起步期,由于企業轉型參與的意識不足、信息化水平不高、工業互聯網尚不成熟等原因,共享模式尚處于探索階段。浙江共享經濟目前仍主要限于生活服務領域,集中于交通出行、住宿共享、知識技能共享、共享辦公(空間)、共享物流、共享金融、生活服務共享以及餐飲共享類,與制造業的融合滲透程度還很低。浙江正處于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利用共享模式全面改造提升傳統動能、推動傳統產業邁向中高端的需求越來越迫切,亟待讓傳統制造業搭上共享經濟快車,加快推動經濟轉型升級。
新興業態監管是一大難題。傳統監管體系強調屬地管理、行業管理、科層管理,與共享經濟的跨區域、跨部門、跨行業等發展實踐的現實需求不匹配,“一個平臺、服務全國”的運營特點與傳統的屬地管理制度之間的沖突日益凸顯。以交通出行領域為例,“共享單車”在滿足公眾出行需求、構建綠色出行體系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是共享經濟發展的排頭兵,然而也因“隨意占用公共資源”“車輛運營維護不到位”“企業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引發一系列治理難題。2017年,全省工商和市場監管部門共受理租賃類投訴1萬余件,其中高達64.6%的投訴均指向共享單車。尤其是2017年下半年開始,隨著悟空單車等企業紛紛停止運營或倒閉,小鳴單車等企業用戶的押金退還出現困難,加劇了公眾對共享單車行業的不滿。
壟斷趨勢逐步形成是一大隱憂。共享經濟需要通過大數據技術提供高質量用戶體驗,降低交易成本。同時,用戶流量的增加又會作為副產品不斷完善企業的大數據系統,兩者相互促進。這種模式如無外界的管控和介入,最終會形成強者恒強的“馬太效應”,發展形成行業壟斷。網絡平臺一旦形成,其巨大的容納能力成為市場進入的阻礙。互聯網經濟只有第一沒有第二,平臺壟斷形成后,平臺經營者可以借助平臺形成的優勢地位,收取壟斷價格或者限制進入。如共享金融領域的螞蟻金服,行業地位無可撼動,中國人民銀行原副行長朱民曾公開表示,螞蟻金服很有可能是一個壟斷平臺。
統計監測底數不清是一大缺陷。共享經濟已經成為浙江創新發展的一張金名片,進入了政策決策者視野,省級相關部門也在全國率先出臺了發展省一級共享經濟的指導性意見,但共享經濟規模到底有多大?細分領域發展狀況如何?缺乏官方的權威數據,完全依靠研究機構通過模型估算,尤其是共享金融領域,在浙江發展極快,但不少企業擔心監管不愿意披露信息。底數的不清必然影響頂層的設計,按照現有的依行業、地域、法人(機構)分類采集數據和抽樣統計的核算體系,無法一一對應共享經濟業態,無法反映共享經濟平臺跨行業、跨地域、大量自然人參與的特點,也就難以準確地反映共享經濟發展的規模、速度、結構、貢獻等狀況。
共享經濟成長速度之快,單靠市場之手難以實現健康持續發展,必須依靠政府“有形之手”,一手抓規范發展,對新業態采取“管標準、管合規、管信用”的新型監管模式;一手抓補鏈延伸,加快向制造業等“藍海”領域拓展。
推動共享經濟在全國率先立法。現有法律法規多數制定時間較早,難以適應共享經濟跨區域、跨行業和網絡化特點。共享經濟立法的時機已經成熟,浙江可以在全國率先開展地方性立法,對共享經濟的邊界、平臺責任的認定、平臺與勞動者的關系、政府監管的創新、平臺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規制等內容進行界定。結合浙江需求加快建立共享經濟重點領域標準體系和行業規范。開展共享經濟平臺誠信體系建設,大力推動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依法嚴厲打擊泄露用戶個人信息、損害消費者權益等行為。
以共享經濟示范點建設為抓手構建一批示范平臺。
平臺是共享經濟的核心。要注重兩類示范平臺的構建:一是對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有積極影響的共享經濟平臺。在服裝生產、小商品制造、物流運輸、裝備制造等行業樹立起標桿典型,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鼓勵傳統企業參與其中。二是對創業孵化有積極影響的共享經濟平臺,對個人創業幫助較大、影響力較強的平臺掛牌認定為“網絡眾創空間”,享受眾創空間專項財政支持或稅收減免等政策。當前浙江要以建設共享示范點為抓手,積極爭創國家級共享經濟示范點,研究啟動省級共享經濟示范點工作,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先行創建一批具有影響力的省級共享經濟示范平臺,形成特色鮮明、配套完善的共享經濟產業示范基地。
培育一批重點“制造業+共享”示范企業。共享經濟模式在制造業領域的深入滲透、全面融合以及再次創新,是重構浙江供給側生產結構的重要途徑,是推動浙江制造轉型升級、激發經濟增長潛力的重要動能。一些大型國企開展高端智能設備共享,如沈陽機床廠“i5”智能機床共享,用戶可以根據加工零部件的品種、數量、加工時間等進行付費,只需要每小時支付10元服務費,就可以使用一臺售價20萬元的機床設備。可以考慮從產業基金中專門切出一部分用于設立省級共享經濟發展引導基金,浙江可以針對11大傳統制造業領域,以高端制造領域為重點,依托產業集聚區、創業園區、特色小鎮等發展載體,培育一批示范企業。
加強面向未來的政策研究和規劃引領。鼓勵智庫開展共享經濟理論與實踐研究,提前謀劃和布局浙江面向未來的制度改革與設計。研究建立健全共享經濟專家咨詢委員會制度。將共享經濟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和信息經濟、信息化等專項規劃,加強頂層設計和系統部署。
加快建立完善共享經濟統計體系。建議統計部門充分運用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手段,創新統計調查方法,推動部門統計信息共享,多渠道收集相關數據并建立數據庫,建立反映共享經濟的統計調查指標和評價指標,科學準確評估共享經濟在經濟發展、改善民生、促進就業和增加居民收入、擴大國內消費等方面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