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飛平
人口發展戰略是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在人口發展中的具體貫徹和體現,目的是促進人口與社會、經濟、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支持社會經濟發展目標的實現,增加規劃對未來的適應性。科學制定麗水人口發展戰略,從人口與可持續發展的視角合理解決麗水建設浙江大花園最美核心園可能面臨的人口問題,對于麗水大花園建設以及優化人口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理論意義。目前,麗水正舉全市之力打造綠色發展綜合改革創新區、浙江大花園最美核心園,人口是其中最為活躍的因素之一,需盡早謀劃發展戰略和舉措。
2017年5月9日,浙江省政府批復《麗水市城市總體規劃(2013-2030年)》,提出“要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為統領,以‘八八戰略’為總綱,牢固樹立并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之路,努力提升城鄉規劃建設管理水平,不斷增強綜合競爭力,將麗水市建設成為國際生態旅游城市、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浙江省歷史文化名城和浙西南中心城市。”“合理確定城鄉建設規模。規劃2030年市域總人口315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約242萬人;中心城市常住人口70萬人。”麗水市統計局統計資料顯示,城鎮化率的不斷提高、城鎮常住人口的不斷增加,帶動了麗水地區巨大的投資和消費需求。從市際比較來看,麗水的城鎮化水平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但差距呈逐年縮小態勢。
現階段,麗水人口發展戰略研究尚屬空白,城市聚集能力相對較弱,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有所顧慮,要素制約人口轉移動力不足,全面二孩政策意愿不強,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較低。針對上述問題,筆者從城市總體規劃、人口變化、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等方面入手,提出對策建議。
注重與規劃相吻合,開展人口戰略研究。一是突出規劃引領。以全市域空間規劃編制為抓手,推進麗水國家公園創建、全域旅游發展、綜合交通等38個發展類規劃編制,建設空間格局優化的大花園。按照中心集聚、軸線發展、組團布局、網絡框架、集約建設的原則,構建“一心兩軸四區四級”空間結構,打造1個中心城市、10個小城市、20個中心鎮的“112”城鎮集聚主平臺,實現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到2020年,力爭全市常住人口城市化率達到65%。二是注重多規融合。在資源稟賦程度差異明顯、區域發展戰略不盡相同的前提下,打好全域統籌牌,注重全市域人口“集聚、擴散、均衡”發展。三是制定人口戰略。通過深入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制定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產業布局相適應的人口發展格局。實施與主體功能區布局相適應的財政、人口、產業等政策體系和績效評價體系,引導生產力合理布局,促進人口合理分布。同時,加強前瞻性研究,完善人口發展戰略,編制中長期規劃。科學評估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對生育行為的影響,準確研判生育水平變動態勢,做好政策儲備。人口管理向調控總量、提升素質和優化結構轉變,由主要依靠政府力量向政府、社會和公民多元共治轉變。
注重與產業相匹配,推進經濟發展戰略實施。一是主動適應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圍繞“培育新引擎,建設大花園”,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在保護好美麗環境的同時大力發展美麗經濟,增強產業發展對城鎮化建設的支撐作用,以產業集聚帶動人口集聚,以產業發展繁榮城鎮經濟,促進城鎮、產業、文化、旅游四位一體融合發展。二是加快推進生態工業新發展。以“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為主線,重點推進新領域、新體系、新動能、新模式和新平臺建設,大力發展生態工業第一經濟。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發展優勢、競爭優勢,繼續增強生態工業和服務業的發展,積極培育高端裝備制造業、新材料、生態能源及生物醫藥三大千億級產業,現代裝備制造、金屬制品、汽車空調配件等特色產業集群,加快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提高生產性服務業專業化水平,通過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優化就業結構,創造更多就業崗位。三是發揮產業集聚平臺新作用。推進產城融合發展,增強生態產業集聚區、省級開發區(園區)、休閑旅游景區、現代農業園區、服務業示范基地“四區一基地”產業集聚平臺功能。把握特色小鎮發展契機,全速加快全市38個特色小鎮培育創建步伐,大力融合城鎮現代文明,展現特色文化,創造城市文化的多樣性,打造新引擎,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

注重與環境相適應,建立可持續戰略體系。強調資源節約型體系與集約化經營相結合,變粗放經營模式為集約經營模式。一是建立與發展階段相適應的環保體制。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對麗水來說尤為如此”為總遵循,注重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相統一,將環保規劃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和長遠規劃相融合;在國土開發中堅持開發、利用、整治、保護并重的方針,在工業、農業及其它產業部門中,建立以合理利用資源為核心的環境保護戰略,積極發展清潔生產和生態農業等。二是創造良好的就業環境。合理規劃城鎮布局,加快城鎮化步伐,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強化新區功能配置,完善生活設施配套布局,優化城市、中心鎮的整體服務環境,為各類不同層次的就業者提供良好的創業環境。以人才結構優化引領和助推產業轉型升級,堅持人才集聚與產業升級互動并進。堅持把建設產業高地和打造人才高地緊密結合起來,通盤謀劃,聯動實施,力爭進入“引進一個人才,帶動一個產業”的發展新階段。降低創業成本,做好城市服務,鼓勵和科學指導勞動力回流自主創業。三是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深入開展“精準服務企業、振興實體經濟”專項行動以及大走訪大調研、大清單大服務、大交辦大督辦三大行動,把解決問題作為精準服務企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切實提高企業的獲得感。全面落實各項企業減負政策,確保今后三年減輕企業負擔100億元以上。
注重與服務相契合,合理配置公共資源。一是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圍繞人口政策調整帶來的新增公共服務需求,合理配置公共資源,科學測算新增幼兒園和小學入學需求,新建、改擴建一批幼兒園和中小學,重點加強產科、兒科和婦幼保健等醫療衛生資源配置和服務能力建設。通過拆建、改造等可行建設方式,規劃設置一批護理院,鼓勵社會力量參與老年護理機構建設。促進基本公共服務資源在區域之間的均衡配置。二是有效助推脫貧攻堅。加強區域統籌發展,堅持搬遷工程與城鎮化建設相結合,與產業發展相融合,確保種有田、養有圈、商有鋪、業有崗、弱有扶,真正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促進搬遷群眾盡快融入新環境,建設新家園,過上新生活。三是加快推進生育政策調整完善。研究人口戰略,歸根到底是研究人口再生產的發展戰略。恩格斯說過:“根據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歷史中的決定性因素,歸根結蒂是直接生活的生產和再生產。但是,生產本身又有兩種。一方面是生活資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產;另一方面是人自身的生產,即種的繁衍。”隨著麗水育齡婦女總數減少,出生人口仍會逐步回落,從區域長遠人口均衡發展需要,生育數量限制也應取消,對此要繼續積極向上爭取政策,力爭取消生育數量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