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梅,李春江,馬曉君
摘要: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是教學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環節之一,該項工作對于學生與教師都十分重要,目前的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解決。文章主要就控制論的概述進行了簡要的闡述,而后針對高校教師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結合本次研究最終提出了制定衡量標準及內容、確立評價指標體系、確定評價方案的實施主體、運行評價體系的方式等實施策略,最終希望借助本次研究,能夠為相關的基于控制論的高校教師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構建提供有益的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控制論;高校教師;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構建
教學質量是衡量一個教師教學能力的重要指標。課堂教學質量評價不僅是教學管理的重要工作,也是教學管理的主要環節。評價課堂教學質量可以促進教學管理工作,推動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通過課堂教學質量評價,可以發現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總結課堂教學經驗,使教師明確自己的教學工作方向。近些年,隨著高校教育的發展,教學質量評價的功能有所轉變,從傳統的管理功能變為了促進學校人才培養、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一種重要手段。為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必須尋找合適的教學質量評價方法,構建科學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
一、 控制論概述
1948年,美國數學家諾伯特·維納創造了“控制論”這一用語,在其作品《控制論——關于在動物和機器中控制和通訊的科學》中指出控制論(cybernetics)是當動物(包括人類)、組織、機器被視為包含各部及其組織的自治體時用來加以調節及控制的科學,從而建立了控制論這一學科。從宏觀理論上來講,控制論(cybernetics)把溝通和全部自有復雜體系的控制視為是模擬的。它與經驗科學(物理學、生物學等)的差異在于不對物質形式而對實體的組織、模式、溝通感到興趣。目前,由于計算機逐漸變得復雜,而人們努力使之表現人類行為模式,現今控制論與人工智能、機器人學已經緊密結合,也大量運用了信息論所發展出來的理念。
控制論系統(cybernetics system)有四大特征。第一,需要提前預定一個平衡狀態,保持其穩定性。如提前設置好控制系統的速度給定值以保持平衡與穩定。第二,信息傳遞是從外部環境系統到內部系統。例如一旦轉速有變動,速度控制系統的離心力也會發生變化。第三,控制論系統通常配有專門的裝置用以校正行動。例如為速度控制系統配備調速器就可以起到控制速度的作用。第四,控制論系統能夠在不斷變化的狀態中維持相對穩定性,其內部具備自動調節功能,可以說控制系統屬于動態系統。
二、高校教師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的問題
(一) 評價主體單一
我國教學質量評價主體過于單一,大部分高校都以學生作為評價課堂教學質量的主體。評價方式通常是在學期中或學期末由教務管理部門印發調查表,讓學生通過填表對教師課堂教學質量進行評價,或者以網絡填寫調查問卷的方式對教師進行評價,最后由教務管理部門統一收集信息并統計,以此確定教師教學質量的的考核結果。評價課堂教學質量由學生進行,理論上并沒有什么錯誤之處,因為課堂教學的對象就是學生。但是,目前這種評價教師教學質量的方式太過籠統,并不科學,沒有統一的評價標準,學生也十分隨意。部分學生會通過自己對教師的喜愛程度來評價一個教師的教學質量,致使某些教師為了得到較高的評價故意迎合學生的趣味。
(二) 評價觀念偏頗
大部分高校過于注重教師的科研成果,通常以教師的科研成果作為評價教師的標準,導致教師的教學評價十分尷尬。教師的個人晉升機會、職稱評定都與教師的科研和發表文章的數量相關。學校并不注重教師的教學質量好壞,僅是象征性地承認教師的教學質量,低估了教學質量的重要性。學校對教師科研成果的重視程度遠遠高于教師的教學質量,這使得對教師教學質量的評價過于表面化,評價教學質量的操作不夠具體、嚴格。學校不重視教師教學質量的評價,以致于學生的態度更不認真,部分學生甚至聽從教師的安排虛假評價,不能做到實事求是。
(三) 評價制度不健全
高效運行高校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基本保障是制定健全的教學質量評價制度。目前大部分高校都有自己的教學質量評價制度,例如院系教學評估制度、教學檢查制度等,但這些制度的實施者是校級教學職能部門,評價主體的主動權不突出。評價結果反饋的渠道不暢通,以致于反饋不及時,反饋信息不能按時傳達。校級職能部門對這些信息的處理不夠科學,甚至很隨意,處理完之后也不公開。這不利于實行激勵機制,會影響教師的教學積極性。
三、基于控制論的高校教師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構建
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評價工作是一個系統的工程,不僅要構建合理的評價體系,還要將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模型化,保證它可以在實踐中實施。
(一) 構建高校教師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
構建完善的高校教師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應做好三方面的工作。第一,根據學校的教學性質來確定教師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通常,師范院校的以培養優秀教師為教學質量評價指標,而外語院校則以能否培養高素質翻譯人才為衡量指標。第二,根據課堂教學質量衡量標準來量化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指標。
(二) 構建模型化的高校教師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
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是一種共享的、在時間上呈梯級遞進的有效互動方式,在此基礎上建立模糊綜合評價方法的數學模型和相應的計算機模擬計算程序。在對教師課堂教學質量進行評價時運用模糊綜合評判法,根據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模型中的層級指標分別采用德爾菲法和專家賦分法確定各級評價指標的權重,對教師課堂教學質量的優劣進行綜合分析。
(三) 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運行
評價體系構成系統。目前,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構成系統主要包括學生評價、同行之間的評價與教師自我評價。其中,學生評價系統由在校生與畢業生兩大群體組成;同行之間的評價涉及到了本校同行之間的評價和外校的同行評價;教師自我評價須嚴格按照指標進行。
運行評價系統。從總體上來講,運行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須注重六大工作環節,即確定好目標、建立重要教學環節的質量標準、做好測量與統計工作、完成評價、進行反饋、實施必要的調控。
四、基于控制論的高校教師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應用
(一) 制定衡量標準及內容
課堂教學質量能夠集中體現高校教學水平,做好教師課堂教學質量評價工作,確保評價結果的客觀、公正有助于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質量。在進行教授課堂教學質量評價工作時應堅持五大原則:第一,引導教師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原則;第二,客觀、公正、公平、合理以及科學原則;第三,確保教師集體參與,廣泛收取信息原則;第四,促進教學理論與實際教學工作相結合原則;第五,將客觀實際與師生的主觀意愿相結合原則。需要注意的是,在收集課堂教學質量評價信息時,理應將學生作為信息的來源,傾聽學生的心聲與意見,制定更加科學、全面的評價制度,實施多方面的測評工作,不僅要重視教師當前的教學效果,而且要客觀評價教師選用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工作態度,這樣方能全面高效提升教師課堂教學質量。
(二) 確立評價指標體系
學生針對教師課堂教學質量的評價主要涉及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教學評估,該項評價內容主要包括學生群體對教師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講課形式、教學內容、教學工作態度與教學效果等方面的評價;課程評估則主要包括對教參資料、課本教材、課件、課堂所提問的問題,課后作業,教學項目以及期末考試內容等方面的評價。確立學生針對教師課堂教學質量的評價體系是構建高校教師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前提基礎。
(三) 確定評價方案的實施主體
教師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系統共有三部分,即學生評價、同行之間的評價與教師自我評價。從評價效果來分析,學生的評價分為長期效果與短期效果。這是因為學生評價系統由在校生與畢業生兩大群體組成,在校生可以體現最直接的短期評價效果,畢業生能做出長期評價效果,這也是最重要的評價結果。
(四) 運行評價體系的方式
教師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運行方式包含六個工作環節,即確定好目標、建立重要教學環節的質量標準、做好測量與統計工作、完成評價、進行反饋、實施必要的調控。這六項工作均以評價教師課堂教學質量為主線。從學生對教師課堂教學質量這一評價結果來看,學校在構建評價體系時會要求學生評價教師的時間、頻率,問卷調查表的設計內容以及評價的具體程序等,以此保證學生對教師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的正常進行。
(五) 選用現代化的評價體系
實現教學的科學管理以及提高教學質量的一大措施是現代化的管理手段,進行科學的教師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目前的教學質量評價存在許多問題,在對當前課堂教學質量進行深入研究后,運用軟件系統將設計出來的評價指標體系、運行模式替換過來,創新出網絡教學質量評估系統,通過教師與學生在網絡平臺上的交流來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率。
面對我國高校教師課堂教學質量評價中的諸多問題,相關工作人員必須抓緊時間找出解決辦法。將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質量作為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的目標,借鑒中國與外國評價課堂教學質量的相關經驗,基于控制論構建高校教師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
參考文獻:
[1]楊金香,李小龍.高校教師教學質量考核評價體系的構建[J].高教學刊,2016(16).
[2]潘四群.淺談高校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J].教育管理,2010(1).
[3]柴艷妹,馬燕林,張艷梅.高校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探討[J].大學(學術版),2011(3).
編輯/岳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