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瑞霞
摘要 目的:探討中醫護理對腰椎間盤突出癥保守治療患者的效果。方法:收治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60例,根據護理方案不同分為甲乙兩組,各30例。對比不同護理方法下患者臨床效果。結果:護理后,乙組臨床總有效率明顯高于甲組(P<0.05)。結論:對保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在常規治療護理基礎上,予以針對性中醫護理,可顯著提高治療效果,促使患者盡早恢復健康。
關鍵詞 腰椎間盤突出癥;保守治療;中醫護理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由于腰椎間盤退行性變,在各種外力作用下致使腰椎間盤髓核突出或水腫,進而壓迫神經根而表現出腰腿痛、麻木、彎腰受限等一系列癥狀[1]。很多老年患者由于自身條件難以耐受手術,因此多選擇保守治療。但由于病程長,經常反復發作,嚴重影響到患者的生活質量,所以在治療中還需注重患者臨床護理情況。本文在此以我院收治6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為例,分析對其在保守治療中實施中醫護理的效果,內容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60例,根據護理方案不同分為甲乙兩組,各30例。甲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43-71歲,平均(57.5±4.6)歲;病程1-12年,平均(4.7±2.4)年。乙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42-73歲,平均(57.3±4.4)歲;病程1-13年,平均(4.5±2.2)年。對比兩組資料,發現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滿足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編制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關于本病的診斷標準,經CT或MRI影像學檢查確診;②年齡30-70歲;③同意治療方案,并簽訂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合并有嚴重肝、腎、肺等臟器性疾?。虎诰裾系K者;③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④骨質疏松嚴重者;⑤不愿參加或資料不全者。
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均予以保守牽引治療,讓患者在自動牽引床上取俯臥位,將下肢伸平并放松,確定病變椎間隙,分別將患者上半身和盆骨固定在牽引床的相應位置上,床面活動時,對上半身和下半身進行對抗性牽引,牽引力的大小需要由患者體質確定,通常20-35kg,牽引為持續性,每次牽引約20min,10d為1個療程,持續治療4周。牽引完畢后,提醒患者靜臥休息30min,然后指導其適當進行腰部活動。
護理方法:甲組患者在治療中予以常規護理。乙組予以中醫治療及針對性中醫護理,內容如下。①起居護理:患者治療期間應注意加強休息,通常需臥硬板床休息3-4周,癥狀有所緩解后可適當下床活動,6個月內不能進行重體力勞動。起床時采取側臥位起床,避免俯臥,翻身時盡量軀干上下一致,不要扭轉或屈曲脊柱。②飲食護理:飲食上應盡量保持高蛋白、高纖維素、易消化原則,多食用一些富含維生素和鈣的食物,不要食用辛辣刺激食物,禁煙酒。③情志護理:因該病病程時間長,且反復發作,患者長期受疾病折磨,存在一定心理壓力,護理可指導患者多聽音樂、多與他人交流、讀書看報等來轉移注意力,緩解患者緊張、焦慮、煩躁情緒,幫助患者維持健康、愉悅的心情。④針灸護理:對患者進行針灸治療及對應護理,用一次性針灸針刺夾脊穴、阿是穴、患側秩邊、委中、環跳、殷門、血海、髀關、三陰交等穴位。注意針灸中應留針0.5 h,1次/d,1周為1個療程,持續治療4個療程。⑤推拿按摩護理:推拿按摩可以幫助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改善臨床癥狀,是標本兼治的一種有效方法。在推拿按摩前,護理人員首先要對患者進行解釋,讓其了解推拿按摩的優點,從而提高患者配合度。在推拿按摩時護理人員應注意觀察患者情況,若患者難以耐受則應停止。在推拿按摩結束后應注意讓患者休息15min左右,并告知患者推拿按摩結束后2~3d內,可能會出現腰痛加重情況,這是因為中樞神經原有損傷記憶不斷被喚醒,也可能是因為機體產生痛覺過敏造成痛閾降低引起,向患者詳細解釋,以消除患者擔憂。
療效判定標準:療效主要參照《中醫病癥診斷標準》中相關標準,主要分為4個等級。①痊愈:治療后,患者腰腿部疼痛癥狀和體征均消失,腰背部功能恢復正常;②顯效:治療后,腰腿部疼痛癥狀和體征大部分消失,腰背部偶爾有疼痛,但不影響正常生活;③有效:治療后,腰腿部疼痛癥狀和體征有所減輕,腰背部功伴有輕度障礙;④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需要接受手術治療??傆行?(痊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統計學方法: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8.0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百分比(%)表示,結果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護理后乙組臨床總有效率(96.7%)明顯高于甲組(7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討論
腰椎間盤突出癥屬于骨科常見病,中老年是高發群體,近年來該病有年輕化趨勢。該病是由于腰椎間盤退行性變,在各種外力作用下致使腰椎間盤髓核突出或水腫,進而壓迫刺激到神經根表現出腰腿痛、麻木、彎腰受限等一系列癥狀[2]。因此,此病又稱為腰椎間盤纖維環破裂癥或髓核突出癥。當前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主要以保守治療為主,治療目標為改善血液循環,恢復腰部肌肉功能,常見保守治療方法主要是牽引治療。
從中醫角度來說,該病屬于“腰腿痛”“痹證”等范疇,當風濕外邪侵襲腰部肌肉引起氣血凝滯,經脈失養,進而導致肌肉痙攣。一側腰肌發生痙攣時,兩側腰肌以及韌帶張力不等,后關節受力不均便易發病。臨床實踐研究發現,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實施針對性中醫護理能夠顯著提高患者臨床治療效果,中醫針灸推拿等措施可幫助患者臨床癥狀改善,促使患者機體恢復[3]。本文研究說明,對保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在常規治療護理基礎上,予以針對性中醫護理,可顯著提高臨床治療效果,促使患者盡早恢復健康,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紀萌健.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行中醫護理時實施人文關懷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醫臨床研究,2017,9(12):89-91.
[2]利結芳.骨科腰椎間盤突出癥中醫護理方案臨床應用效果分析[J].中醫臨床研究,2016,8(30):102-103.
[3]王安鳳.推拿按摩與中醫護理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觀察[J].基層醫學論壇,2015,19(3):424-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