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燕


摘要 目的:探討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在腦卒中偏癱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收治腦卒中偏癱患者128例,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64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試驗組在此基礎上給予早期康復護理干預。結果:護理后,試驗組患者Barthel指數、Harris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護理后HAMA評分、HAMD評分均有所降低,試驗組患者降低水平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在腦卒中偏癱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較為明顯,患者各項指標評分均明顯升高,生活質量有所提升。
關鍵詞 早期康復護理干預;腦卒中偏癱患者;應用
腦卒中屬于腦血管疾病中的一種,給患者生活帶來諸多不便[1]。早期康復護理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方法,其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指導患者進行適當的鍛煉,可以有效提升神經系統的可塑性,進而實現改善肢體功能的目標[2]。2016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腦卒中偏癱患者128例,對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在腦卒中偏癱患者中的應用療效進行研究,詳細內容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腦卒中偏癱患者128例,隨機將其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64例。試驗組男32例,女32例;年齡33-78歲,平均(55.50±17.27)歲;發病時間7-72h,平均(39.50±19.04)h。對照組男33例,女31例;年齡33-78歲,平均(55.52±17.97)歲;發病時間7-72 h,平均(39.53±20.01)h。兩組在臨床資料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方法:兩組患者入院后均給予常規護理,護理內容包括用藥指導,健康教育和日常生活護理等。試驗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同時給予早期康復護理干預,詳細內容如下。①患者患病期間比較容易出現煩躁、焦慮和恐懼等負面情緒,在患者出現上述情緒時護理人員需要及時進行開導,將腦卒中偏癱疾病的相關知識以及主要治療方法等講述給患者及其家屬,讓其對此種疾病產生更多的認識,進而提升其自信心,能夠以積極向上的心態接受后續治療;與此同時在患者病情較為穩定且心情愉悅時護理人員可以使用和藹可親的語氣同其進行溝通,讓患者對護理人員產生更多的信任。②在患者人院后護理人員需要對其患側肢體進行合理擺放,避免因擺放位置不當導致患者患側肢體出現麻木或者患側病情加重的情況,為后期康復訓練奠定堅實的基礎;并且護理人員需要對機體整體方面的知識進行講述,讓患者以健側帶動患側進行相應的運動,提升康復訓練的主觀能動性,同時需要根據其病情制定相應的肢體康復訓練方案,在制定完成后逐項進行講述,讓患者有所了解。如果患者發生任何問題,護理人員需要盡快做出解釋,避免其產生不信任的心理,之后便可展開肢體康復訓練。護理人員需要指導和協助患者進行肢體按摩、屈伸,內旋以及外展等,2次/d,每次時間0.5h左右。并且需要告知家屬每天用溫水給患者泡腳,在訓練一定時間后根據患者病情加大訓練強度,讓其下床拄拐進行走動,在此期間護理人員或者家屬需要全程進行陪同,避免患者出現摔倒的情況。③在患者住院期間護理人員需要對其體位進行護理,當患者患病位置在下方側臥位時護理人員需要對其頭部和頸椎位置進行調整,使頭部和頸椎上部處于彎曲的狀態,對下頜進行內收處理;將患者患側的肢體向前方伸出,使肩關節彎曲度<90°,對患側肩胛進行托起,在肩胛與上肢下對長枕進行合理設置,確保掌心方向朝上,在手指伸直后將各手指分開,將上肢平方在長枕上,減少長時間壓迫肩關節而出現疼痛的現象。④除上述護理內容外,護理人員還需要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進行訓練,訓練內容包括吃飯、洗臉、刷牙、穿衣服和上廁所等等,幫助其恢復自理能力,進而提升康復效果。
評價標準:使用Barthel指數對患者日常生活能給力進行評估,內容涵蓋吃飯、洗澡、穿衣服和行走等,滿分100分,分數越高代表日常生活能力越強;使用Harris評分對患者肢體功能進行評估,內容包括疼痛,活動度和畸形等,滿分100分,分數越高表示肢體功能恢復的越好;使用HAMA和HAMD對患者護理前后的焦慮、抑郁程度進行評價,分數越高代表焦慮和抑郁程度越嚴重。
統計學方法:運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所得數據進行整理、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使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護理前后Barthel指數、Harris評分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的Barthel指數、Harris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試驗組患者Barthel指數、Harris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護理前后HAMA評分、HAMD評分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后HAMA評分、HAMD評分均有所降低,試驗組患者降低水平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討論
腦卒中偏癱在老年人中的發病率較高,在患病期間患者會出現運動障礙,肢體神經功能障礙和感覺障礙的情況,如果未及時進行處理,致殘率將會明顯增加,患者生活不能自理,極易出現暴躁和焦慮的情緒[3]。腦卒中偏癱患者所需恢復時間較長,為了更好地提升恢復效率及效果,臨床上定制了相應的康復訓練內容,康復訓練介入時間包括早期、中期和晚期,相關研究表明在早期介入康復護理干預對提升恢復效果有較大的積極影響,早期康復護理干預的內容包括心理護理、肢體訓練、體位護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訓練等[4]。
本研究顯示,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在腦卒中偏癱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較為明顯,患者各項指標評分均明顯升高,生活質量有所提升,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陳丙坤,張偉濱,呂政,等.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在腦卒中偏癱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導報,2017,14(8):156-159.
[2]林曉妹,林芳芳.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在腦華中偏癱患者中的應用[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6,9(28):104-105.
[3]秦紅艷.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在28例腦卒中偏癱患者中的應用[J].中外醫學研究,2016,14(13):95-96.
[4]許風蓮,葉蘭芬.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功能恢復的影響[J].吉林醫學,2013,34(1):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