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梅花 謝宗軍
現在,大家都在談論教師的幸福感,那么幸福感體現在哪里呢?在崇左市大新縣桃城第二小學(以下簡稱大新桃城二小)數學教師黃梅花看來,只有付出努力之后得到學生的喜愛和肯定,這種幸福感才最真實。“我的幸福感,就是給學生創造一個好的學習空間,讓他們愛上數學,覺得學數學是件輕松有趣的事。”樸素而簡單的目標,背后蘊含的是黃梅花的教育智慧和對學生發自內心的愛。
黃梅花在中學時期就酷愛數學,以優異成績考入當時的南寧地區第二師范學校,1991年畢業后,進入大新桃城二小擔任數學教師。在20多年的教學生涯中,她始終以教書育人為己任,把成為一個學者型教師作為奮斗目標。
在黃梅花看來,育人才是教學的最終目的,“教學能給學生帶來知識的積累,而育人則能塑造學生良好的品格,讓學生能立足于社會”。在日常教學中,黃梅花把德育放在首位,堅持教書與育人并重,不斷探索德育新方法。工作中,她講究科學性、實效性,善于抓住學生心理特點,通過言傳身教讓學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她善于將思想教育融入學生的學習生活,注重創設無形的教育環境,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積極進取的精神。對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她會耐心地給他們講學習的重要性,讓其樹立學習目標;對單親家庭的學生,她深入學生家中走訪,制定有針對性的輔導方案。多年來,她所帶的班級班風好、學風濃、凝聚力強,每學期都被評為學校的文明班級。“黃老師工作熱忱、細致,對每一個學生認真負責,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一般。”大新桃城二小教師農春萍說。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黃梅花深諳學習的重要性,努力給自己“充電”。她通過業余函授學習取得小學教育專業專科文憑,提升了自己的學歷層次,并通過參加繼續教育,有目的、有計劃地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理論和業務水平。她還積極參加教學研討、觀摩學習等活動,進一步提升和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通過一系列學習,她的專業理論水平和教學技能不斷提高,為更好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經過多年努力,黃梅花在教學上取得了顯著成績,先后獲評為大新名師、崇左市第三批學科帶頭人、廣西小學數學先進教研工作者。她撰寫的多篇數學教學論文發表在專業刊物上并獲評為一等獎,2013年參加崇左市小學數學優質課展評活動榮獲教學設計一等獎。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黃梅花深知,作為學校骨干教師、市級數學學科帶頭人,自己有責任帶領全校教師提高教學理論水平和教學技能,發揮傳、幫、帶作用。
“黃老師逐條指出我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不足,讓我得以及時改進。在她的指導和鼓勵下,我的教學自信心不斷增強,參加教學比賽還獲獎了。”大新桃城二小青年教師梁瑋萍告訴記者。在黃梅花的指導和幫助下,梁老師2013年參加了“名師大課堂”廣西優質課比賽并榮獲一等獎。
對于年輕教師,黃梅花總是給予無私的幫助,在研讀教材、備課、上課方面給予專業指導,并堅持聽課、跟蹤評議優缺點、指明改進方向,讓年輕教師盡快熟悉教學流程,勝任教學工作。
對于有5—10年教齡的教師,黃梅花通過教研課、評優課等方式,使她們在評課議課、反復修改、多次試講中獲得再次成長。
對于骨干教師,黃梅花通過同課異構、示范課、賽課等方式給這些教師壓擔子,讓他們在磨課中不斷進步,朝著學科帶頭人的目標邁進。
“學校間進行教學交流,為我們教師的專業成長提供了更多可能。”上文提到的農春萍老師深有感觸地說,“通過共同參與備課、聽課以及研討、交流,我們的教學理論與教學方法能有效互補,這對我的教學很有幫助。”因為黃梅花的牽線,大新桃城二小得以與廣西民族師范學院附屬小學等多所學校開展了教學交流,開闊了本校教師的教學視野。
除了校際交流,黃梅花還積極為教師搭建成長平臺。在校長的支持下,她全面推行“語文、數學學科同年級互聽,其他學科學科內互聽”的聽課制度,通過輪流聽課,指出執教教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再集中評議解決,實現同伴互助。她積極聯系兄弟學校,合作開展學科同課異構課堂教學展示,探究在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學策略,推動有效課堂教學研究,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她主動承擔學校教研課、匯報課、示范課和公開課的任務,為一線教師的專業成長做好示范。
黃梅花堅持深入教師的課堂聽課,每學期聽課不少于25節,積極主動為教師的課堂“問診把脈”。在她的引領下,大新桃城二小一批優秀數學教師成長起來,除了上文提到的梁瑋萍老師,還有參加崇左市2013年小學數學優質課展評活動榮獲一等獎的李雪榮老師。
黃梅花還特別關注鄉村教師成長,多次參與“左江源特級教師工作坊”大新站“送教下鄉”活動,先后深入昌明、那嶺、福隆等7個鄉鎮,把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送到鄉村學校,提升當地教師的教學水平。
“每次課前五分鐘,班里都會有同學輪流上講臺講有趣的數學小故事,同學們都聽得津津有味。”大新桃城二小學生黃明軒說。趣味學習,是黃梅花課堂教學所追求的一種境界,而課前五分鐘帶有啟發性的“我的小故事”,成為她探索趣味教學的“試驗田”。在這五分鐘里,她讓學生上講臺講小故事,不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無形中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中,黃梅花深入鉆研教材,圍繞新課程標準,認真研究教學,形成了互動性、啟發性趣味課堂。這樣的課堂,既注重啟發式故事引導,又注重知識的傳授和講解。黃梅花把學生的“學”作為教學設計的核心,每一節課都精心設計問題,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和求知欲望,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
“黃老師善于啟發學生的思維,經常能從小故事中引申出課堂學習的內容。在她的教導下,我的小孩比以前更喜歡思考和提問,學習進步很快。”多次到校聽課的學生家長李小月說。
作為分管教學的副校長,黃梅花一直致力于教育科研工作,每學期協助校長召開專門會議研究制定教研計劃。她主持市級課題《小學數學運用“畫圖”策略解決問題》的研究,還參與多個國家、自治區級課題研究工作,形成了“學校教研工作要圍繞課題的研究來開展”的工作思路,總結出“理論學習—集體備課—專題討論—撰寫反思”的教研流程,為學校開展數學教研工作提供了寶貴經驗。
從教二十余載,黃梅花謹記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箴言:“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她努力付出之余,更享受工作中與學生相處的幸福。她說:“我最大的快樂,就是能為孩子們帶來歡樂,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是我不斷前進的動力。”
(責編 歐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