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彩霞
【關鍵詞】 生本理念,即時評價;案例;氛圍;個體差異;時機
【中圖分類號】 G6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07—0041—01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環境人口與可持續發展教育委員會明確提出:“一切教育活動都是為了學生的成長和發展,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德國著名的民主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 筆者認為教師對學生的即時評價很重要!特別是帶有欣賞的、鼓勵的、啟發性的評價能極大地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培養孩子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孩子形成良好的品格,為孩子的可持續發展奠基。 但在實際課堂教學中, 很多老師不重視即時評價語言、不尊重學生切身感受,無形中打壓了孩子學習的主動性、挫傷孩子的積極性,久而久之,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這些沒有激勵或正面引導的評價,完全不利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
一、 案例及分析
1.案例:下課的鈴聲已經響過,學習內容還沒有完成,教師不得不拖堂繼續上課,可這時學生的注意力明顯開始渙散,期盼著老師快點下課。
A:老師說:“看看你們的樣子,就知道玩!坐起來!認真聽!”學生無可奈何地坐直了身體,眼神里透出不滿。
B:老師微笑著說:“呵,很抱歉,還需要三分鐘,你們能堅持把這些內容學完嗎?”學生坐直了身體響亮地回答:“能”。“你們真是愛學習的好孩子,老師喜歡你們!”
2.分析: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過:“同樣的教育方法,正因語言不一樣,就可能相差二十倍。”拖堂本來就是教師的過錯,此時學生的注意力難以集中也是符合客觀規律的事情,前者居高臨下的命令式語氣使學生口服心不服,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后者用平等的、詢問式的語言使學生在心理上得到了尊重,從而產生積極的反應,學生能很快調整情緒,繼續進入學習狀態,提高了教學的效率。
綜上所述,在教學中,教師只有“以生為本”,真心愛孩子、尊重孩子,關注孩子細微的變化,著眼于孩子的發展,用真摯、關愛、和藹、鼓勵的語言正面評價學生,引導學生,一定會助力學生積極健康地發展。
二、在具體教學中發揮評價的積極作用的做法
1.營造和諧民主的課堂學習氛圍
蘇霍姆林斯基說:“只要課堂上充滿著師生間相互體諒的氣氛,有了一種智力受到鼓舞的精神,那么每一個學生都在盡量靠自己的努力去達到目的。”即時評價是一種師生溝通的藝術,需要在特定的環境中進行。好的課堂學習氛圍,使學生身心愉悅,思維活躍,這樣的氛圍,正是課堂即時評價所需要的。營造寬松、民主的評價氛圍是追求小學課堂即時評價有效性的重要前提。
2.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
美國教育家古萊德說:“學生各不相同,其不一樣的程度超過了我們至今所能認識到的,學生是很難把握的,他們不會同樣地成長起來。”因此,在實施課堂教學即時評價時,教師要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從多個角度去看待學生,以發展的眼光去評價學生,對學生學習中的任何一個方面的進步,無論其現狀何等不理想,離教育目標有多遠,都應該通過評價加以肯定,鼓勵學生樹立信心、不斷進步,這樣才有利于每個學生個性的發展和潛能的激發。如果教師用統一的、理想的標準去看待、要求學生,就會產生“學生個個有缺點”的心理感受,激勵性評價就無法實施。因此,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用寬容的心去看待學生,是實現評價激勵性的基本要求。
3. 把握即時評價的時機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高度的語言修養是合理地利用時刻的重要條件”。“教育的藝術首先包括說話的藝術,同人心交流的藝術,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課堂教學即時評價是一種瞬時評價,因此時機的把握顯得十分重要,如果把握不好,會影響評價的結果,甚至于適得其反。課堂中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當學生在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學習結果等方面取得點滴進步時,應抓住時機,及時進行激勵性評價。當學生理解得不夠準確,表達不夠完整時,教師不要急于作出否定性評價,采用延時評價,應根據學生錯誤所在,補充設問,點撥學生引發思考,使學生經歷一個自悟自得的創新過程,真正發揮評價促進學生學習的作用。
總之,在學習的樂園中,還有許多需要發掘的評價點,需要教師在評價的過程中都能有所創新和發現,學會做一個“有心人“,去“捕獲”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閃光點”,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助力。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