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
【關鍵詞】 物理教學;實驗;創新
【中圖分類號】 G63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07—0065—01
創新是事物發展過程中量的積累,是量變過程。同時創新又是創造,是一個全新的事物和方法,是事物發展過程中的質變。創新教育是以培養創新精神和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它能夠使學習者通過對已有知識的學習,在現有的基礎上積累經驗,拓展視野,孕育創新。物理實驗教學能夠很好地體現這一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下面筆者就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來探索創新教育的具體實施。
一、更新實驗教學的思路
物理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也就是物理的定義、定理、定律都建立在大量的實驗和實踐活動中,那么我們所說的實驗也就不僅僅局限于現行初中物理教科書中所安排的19個學生分組實驗,211個演示實驗和若干課外小實驗。其實,我們的實驗教學可以在課堂上,也可以在課堂外。可以使用實驗室所配備的器材,也可以自備自制教具,甚至可以使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現有物品做實驗。如,用鉛筆和小刀做壓強實驗,用雪碧瓶做液體壓強與深度關系的實驗,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實驗等。這些器材學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學生體會物理與生活聯系的緊密。而且通過這些課本上沒有出現的器材更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調動學生剛剛起步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
二、改進實驗教學,優化教學過程
1.強化演示實驗。除了重視做好每一個教學大綱中所規定的演示實驗外,筆者在強化實驗手段上做了一些嘗試:用演示實驗創設情境,引入新課,促使學生理解、鞏固和深化知識。用演示實驗解決抽象疑難問題,如布朗運動、浮力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等,生動直觀,有效降低了學生的理解難度。另外,教師在做演示實驗所表現出良好的實驗素養也對學生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為了提高物理教學的整體水平,教師必須充分利用演示實驗的特點,充分發揮實驗在教學中的功能。
2.重視學生的分組實驗。學生的分組實驗是培養學生實驗技能的必要實驗類型。我們將各個實驗歸類為“基本儀器的使用、測定性實驗、驗證性實驗、探索性實驗”四大類,指導好各類實驗的特點和通用的實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儀器的使用”要能記住基本儀器、儀表和量具的構造、用途和操作規程,掌握操作要領和讀數方法;測定性實驗”往往是通過測定某些物理量再借助某些物理規律,間接地得到待測的物理量,“驗證性實驗”主要是讓學生學會研究物理規律的兩種科學方法,即由理論到實驗和由觀察、實驗到理論的方法;“探索性實驗”又稱研究性實驗,則是對學生進行用實驗歸納法研究未知物理規律的訓練。此類實驗難度較大,在課本中數量較少,教師可以按照教學大綱所指出的“有條件的學校應增加探索性實驗的數目”,將一些驗證性實驗改為探索實驗(如牛頓第二定律、玻意耳定律)。
3.增加隨堂實驗。為了增加學生的動手機會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還可以增加許多隨堂實驗,讓學生邊學邊實驗。它可以配合課堂教學內容,通過親自做實驗去探索和獲取知識。對于一些可見度不高,不宜演示的重點實驗但與課本知識密切相關的小實驗,如一些儀器刻度的觀察;或適合學生動手動腦探索規律的實驗,如初三的歐姆定律;或對于有些基本儀器的認識和使用,如電表、秒表、溫度計、滑動變阻器等,都可以設計成隨堂實驗。
4.開展課外活動。結合課本里的“小實驗”,引導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通過一些簡單器材和自制儀器獨立完成。如,學完“浮力”知識后,學會制作潛水艇模型;學完“光的反射定律”后,制作簡易潛望鏡;學完“安全用電”后,學會安裝照明電路,排除照明電路的故障;學完“照相機”后,配合勞技課開設攝影講座和組織攝影實踐活動。
三、實驗教學評價中的創新意識
教師對教學目標的完成情況進行評估,由教師和學生總結這個過程的經驗所得,從而形成再創新能力,這個環節是必不可少的。在以往的教學評價當中,往往是以學生的考試成績為標準來評價,具有片面性。在具有創新意識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對實驗教學的評價是其中的重點。新的評價觀點不僅僅應該看到學生在操作實驗中的熟練程度、準確程度,更應該重視實驗中解決問題的能力。由于這種評價還在起步當中,在實際操作時就更應該努力避免死板缺乏創造力的觀點,這也是今后需要注意的地方。
總之,創新教育能使學生學會學習, 增加了鍛煉的機會,提高了動手能力,發展了智力。而創新教育在物理實驗教學中的具體實施,也會給我們培養大量的適應現代化社會需要的人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