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與寒
今天的教師有多累,今天的教師有多忙,恐怕只有當過教師的人才有真切的感受,才有發言權。在這個喧囂的時代中,教師猶如一葉浮萍,有的隨波逐流,有的雖有心與急流抗爭,但終究會被淹沒在洪流之中。其實有的時候真不知道教師在忙些什么,有多少精力與時間的分配與教育無關,與學生無關,又與教師的自身發展無關呢?
曾經讀過一篇朱永新教授關于卓越課程的專題報告,對其中的一些觀點深感認同。“請花木公司把學校種滿花草樹木,這與課程無關;讓學生從種子或幼苗開始,進行種植、培育,這會成為課程的一部分。”“請裝潢公司把學校打扮得琳瑯滿目,張貼滿名人像和名言警句,這與課程無關;把一堵白墻交給孩子,卻可以成為一個課程的起點。”“朗讀背誦唐詩宋詞算不上新教育課程,在一組古詩詞中遭遇活生生的人,古代的農人、旅人、詩人,以及今天因此而生活在古典語詞溫度里的我們,才是新教育課程。”……這是一種怎樣的教育呢?每一位教師其實都有這樣美好的夢想,但是在真正付諸實踐的過程中又會遇到多少來自社會、家長、學校及自身惰性的阻力呢?于是,教育僅僅停留在了暢想階段,大部分教師屈從于現實,每天繼續與學生和題海“奮戰”。
其實在我眼中教育應該是自由的,少一些對教師的束縛,少一些目標性的考核標準,給教師多一些空間,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自身都會感受到幸福。我的身邊就不乏有才華的教師,美術教師拉得一手好琴,微機教師畫得一手好畫,語文教師寫得一筆好字,如果給他們空間與時間,相信教師會把這些平時難得一見的才華展示給學生,相信這一定會成為學生對生活的另一種認知。
在我的眼中教育應該是幸福的。強調“幸福”,是強調在學習過程中的愉悅、興奮、激動,對未來生活的憧憬和向往,不能夠以犧牲師生當下的幸福感為代價,而追求所謂未來的幸福。當下的教育環境是唯分數的,素質教育早已成為一種運動,想起來就會奮力呼喊一陣子,最終還是妥協于應試教育。在這樣的糾結中教師早已沒有了幸福感,喪失了看風景的心情,又怎么會帶著學生感受美好呢?
在我的眼中教育應該是安靜的,在每一個陽光明媚的清晨,坐在明亮的教室里閱讀;在每一個愜意的午后,學生盡情地游戲。但這似乎已成為一種奢侈,多少次安靜的課堂被急促的敲門聲打斷,多少所安靜的校園充斥著如火如荼的各色活動。為了體現辦學的特色,各種形式的創新早已剝奪了課堂的靜土。教師和學生在各種要求中趕著場,恨不能自己長著三頭六臂,拼了命在迎合別人,唯獨委屈著自己,這樣的可憐是不是一種可悲呢?
在我的眼中教育應該是深刻的,教師要有更多的時間來思考,而不是每天像一部教育的機器,被強調執行力。只有教師深刻了,才有可能指導學生對事物進行深入的思考,正如海明威的冰山理論中所說的那樣:“冰山運動之雄偉壯觀,是因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教師要有更多的時間同學生交流,以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生命體驗對課程進行補充,幫助學生盡快成長、成熟,最終實現超越。
18年的班主任生涯,讓我接觸了形形色色的學生,各種各樣的教育同伴。我身邊的學生都是那樣純真可愛,雖然學習能力各有不同,但至少每一個學生都是美好、真實的。我身邊的教師都是那樣善良,有責任心,有才華,很多人沒有機會展示自己,在庸庸碌碌中度過了自己最好的時光。我們很偉大,但也很可悲,常被人要求戴著鐐銬起舞,還要舞得漂亮。多希望這一切能有改善的一天!暢想著自己心情無比放松地走在上班的路上,有時間欣賞清風、白云、陽光,為每一朵鮮花微笑,為每一片落葉悲傷,那時的我們、那時的學生一定會比現在幸福吧!
(作者單位:哈爾濱市南崗區教師進修學校)
編輯/魏繼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