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麗 陳花艷 任夢陽
摘要:在舊中國乃至上個世紀末,門第觀念對人們有很大的影響,尤其在中國人的婚姻中更是有著巨大的束縛作用。保守的思想觀念依舊禁錮著老一輩家長們,子女在考慮婚嫁問題時,第一要素不是愛情,更多的是先權衡雙方的家庭在社會上的地位、各自的經濟條件等是不是相互匹配,是不是能夠均衡。
關鍵詞:門第觀念;婚姻;愛情;影響
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中,有一種門第觀念,從封建社會開始沿襲至今,對人們的思想以及生活方式長久以來產生著深深的影響,尤其中國人的婚姻更是難以避免。即便是最純真的兩情相悅的愛情,常常因為人們思想中固有的門第觀念的束縛,在即將走向婚姻殿堂時而夭折。即便是相戀時有過海誓山盟,但是在面對客觀現實時,從內心深處油然而生的理智,在關鍵時刻往往會戰勝情感,最終,讓純真的愛情不得不摻雜了很多無奈的成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過大江南北,中國社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生活方式及思想開始逐步變得開放起來,但是在老輩家長們的思想里,保守的觀念依舊存在,在待人處事總是會禁錮著他們。他們子女的愛情與婚姻,依然受到了門第觀念的束縛。年輕人在考慮婚姻問題時,起決定作用的第一要素不是愛情,更多的是先權衡雙方的家庭在社會上的地位、各自的經濟條件等是不是相互匹配,是不是能夠均衡。所謂的“門當戶對”成了人們認可一門婚姻的法則,如果擁有愛情的男女雙方家庭門不當戶不對,那么,即使他們愛的再刻骨銘心,等待他們的往往是愛情悲劇。在《平凡的世界中》,孫少平兄弟遭遇的愛情與婚姻悲劇就是受門第觀念阻礙的兩個典型。
一、門第觀念造就了孫少安與田潤葉的愛情悲劇
在《平凡的世界》中,頭腦精明,踏實能干的陜北農村后生孫少安,在四鄉八鄰所有人心目中是一個響當當的有為青年,為了改變農村的貧窮面貌,他作為隊長敢于帶領村民進行拼搏。然而,在面對與田潤葉的愛情時,雖然他內心里有著美好的向往,與自己青梅竹馬的田潤葉一直是自己最心儀最愛慕的女孩,但是在現實中,內心的自卑讓他在面對愛情時成了一個不敢有絲毫逾越的懦弱的人,一想到自己作為“泥腿把子”,與已經成為公派教師的潤葉有著天壤之別,他們的愛情因為兩人的身份產生了無法逾越的鴻溝,這是他內心最大的障礙,一想到這他都不敢與潤葉接觸。他們兩個人的地位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他們根本就不再會是一個世界的人。所以,他絕對不能也不敢再對潤葉有非分之想,甚至在潤葉多次找他時,他都在極力逃避。在孫少安的內心深處,因為生活環境影響,存在著很嚴重的門第觀念思想。
田福堂,作為田潤葉的父親,他雖為雙水村在新社會的一把手,但是他也是封建社會沿襲而來的門當戶對思想的堅決捍衛者與守護者。田福堂作為老支書,當他發現了在縣城教書的女兒專程回家找菜地里干活的少安時,盡管孫少安已經憑借個人的努力當上了人人敬佩的隊長,他還是為這件事感到震驚:盡管他很清楚孫少安與女兒潤葉小時候比較要好,但是潤葉已經成為了公辦教師,而孫少安卻不得不始終在雙水村受苦,他們完全就是兩個世界的人,女兒心里怎么還有孫少安?自己無論如何也要想出辦法,絕對不能讓這兩人再有機會走到一起。“他有文化有工作的女兒怎么可能嫁給他呢?這不是全中國的一件怪事嗎?……不行!他就是尋死上吊,也不會同意讓他的女兒進孫玉厚的家門……”不要說讓女兒嫁給孫少安,就是他們倆在悄悄談戀愛這個消息,若是讓村里人知道了,極其看重顏面的田福堂都覺得自己的臉沒地方擱。文章中田福堂的這段內心獨白,已經明確地表達了他對女兒潤葉將來選擇婚姻的態度:他是絕對不允許女兒嫁給孫少安的。保守如田福堂一般的封建家長,“門當戶對”是婚姻的先決條件。為了自己的面子,即便女兒后來違心地嫁給了城里人李向前,即便女兒的婚姻已經暴露出嚴重的不幸,田福堂在自己的內心里,還是非常如意的,甚至是非常興奮的,因為他堅持了女兒的婚姻一定要“門當戶對”原則,他自始至終認為:孫少安作為農村人,就算再怎么飛黃騰達,終究也只是個泥腿把子,他的女兒是文化人,是國家干部,怎么說也要找一個吃官飯的人做丈夫。在他心里,子女門當戶對的婚姻帶給自己的榮耀遠比女兒的不幸對自己更重要,也更讓自己關注。
孫少安與田潤葉的愛情被毀滅后,娶的妻子——從山西遠嫁過來的農家女賀秀蓮,在思想深處也存在著門當戶對的觀念,在她得知丈夫年少時曾經與潤葉相好時,她內心中無比難過傷心。但當她得知潤葉已經成為城里教師,是個國家干部時,她馬上高興地喜笑顏開。在她的認識里,國家干部是不會嫁給農民的,就算他們以前好過,也不會威脅到她的婚姻。因為在她這樣四門不出的農家女心里,兩個人要結婚,必須得門當戶對。她也堅信:像田潤葉這樣的城里公辦教師再怎么樣也絕不會愛上像自己的丈夫一樣的泥腿子農村人的。
作為村支書的田福堂,作為農家女的賀秀蓮,他們這些人在看待婚姻問題時內心充斥著門當戶對的陳舊觀念,我們可以接受和理解。這是由于他們一直生活在農村這樣閉塞的環境中,很少有機會接觸新思想。然而,同為寒家子弟的孫少平,他可是村子里少數念過高中、與城市姑娘田曉霞一樣接受過新思想的教育的人,在他看待哥哥孫少安與潤葉姐的愛情與婚姻時,他也認為:自己的哥哥與田潤葉已經不可能再相好了,盡管兩人從小青梅竹馬的,但是現如今兩人無論在自身條件,還是家庭因素上懸殊都太大了。曾經相好是一回事,現在談婚論嫁那可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兒了!由此可見,由于農村環境及家庭教育的影響,即便孫少平受過再多的新式教育,門第觀念對他婚戀觀的影響還是很深的。
二、孫少平的愛情也受到了門第觀念的嚴重影響
孫少平與哥哥孫少安一樣是雙水村里數得上的有為后生。作為從農村走出去的知識青年,他具有遠大的理想和很高的人生追求。在他的學生時代,即便整天餓著肚子,在離開學校沒有成為國家正式工人而選擇做攬工漢時,盡管生活條件和待遇極差,在黑洞洞的礦井下當工人時,他承受了常人無法忍受的艱苦。為了改變生活現狀,為了早日實現理想,他利用一切機會讀書看報,創造一切可以創造的條件給自己補充精神食糧。對于追求愛情,孫少平是比較勇敢的,他為自己能有田曉霞這樣不論在學識、思想見解,還是個人容貌都無比優秀的的女朋友深感驕傲,他覺得這就是自己幾輩子才修來的福分。然而,他們兩人在知識層次、家庭條件、工作性質等很多方面卻存在著天壤之別,兩人條件的懸殊差距,常常使他自己也覺得這份美麗的愛情只是一個虛幻不切實際的夢。他常想:他們之間也只是能說些羅曼蒂克和富有激情與詩意的話,想要與田曉霞這樣優秀的女孩子結婚,那簡直是不可能的。
孫少平一想到自己與田曉霞因為個人身份與社會地位的巨大差異而形成的無法逾越的鴻溝,他內心總是無比苦悶。他很清楚地知道,他們的美好愛情不可能變成美滿婚姻,但是他又無比眷戀著與田曉霞在一起的美好感覺。因此,孫少平一直明白:就算田曉霞一直還在,就算她不會犧牲,他們之間的愛情最終也會是以悲劇收場。
雖然孫少平因為接受過新思想而在內心充滿了對浪漫主義愛情的無限向往,盡管他也對哥哥與田潤葉的悲劇愛情充滿同情,對自己與田曉霞因為社會等級的嚴重差別而無法走到一起而痛心疾首,但是他那閉塞落后的雙水村的陜北農村社會大環境,對他的思想產生著耳濡目染甚至刻骨銘心的影響,他的內心不可能徹底擺脫那令他無比憎惡的門第觀念,很多時候他的行為、他的決定還是難以避免地受那傳統觀念的支配的。
總之,不論是老支書田福堂,還是農村小伙孫少安,還有如同孫少平那樣來自于陜北農村的新一代文化青年,無論他們受沒受到過新式教育,無論他們的身份與地位有何變化,他們的骨子里依然頑固地鍥刻著狹隘的小農意識和古老的門當戶對的觀念,這種門第觀念對他們自己,對他們的生活方式,對他們的世界觀,對他們的人際交往,甚至對他們的子女的婚姻都是一種揮之不去、無法掙脫的束縛和禁錮。
(作者單位:西北大學現代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