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媛
摘要:儒家思想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最為優秀的核心部分,至今仍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當代中國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很多困境,而儒家思想中的精髓如“仁愛”“孝悌”“禮”等能夠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產生有益影響。本文探討了儒家思想對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以及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強儒家思想教育的途徑。
關鍵詞:儒家思想;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隨著社會信息化水平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當代大學生從包羅萬象的網絡文化、形形色色的新媒體中汲取精神食糧,而傳統文化特別是儒家思想在他們的思想觀念中逐漸缺失,存在著一些困境和隱患。
儒家思想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中華民族乃至全世界最為悠久的寶貴精神財富,而儒家思想的精髓可以作為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資源,對于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高當代大學生自身修養具有積極意義。
一、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受經濟全球化和多元思想的影響,當代大學生的精神和價值觀念也受到了新思想和新潮流的沖擊,西方個人主義、享樂主義、金錢至上等錯誤的價值觀對于當代大學生精神文化塑造產生消極影響,一些大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理想信念模糊、傳統美德淡化、社會責任感及正義感缺失、誠信意識淡薄、以自我為中心等問題。
(一)理想信念模糊,價值觀偏差
隨著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人民大眾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同時人們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倫理道德也都發生了變化,金錢至上的觀念使人們摒棄了積極向上的正確價值觀,一些大學生也在利益為先的社會環境中跟風的去追逐金錢、追逐享樂,逐漸的迷失了自我,得過且過,精神空虛,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喪失了大學生最為重要的精神支柱即理想和信念。
(二)傳統美德觀念淡化
勤儉節約、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美德,但在當今大學校園中鋪張浪費已成為常態,“酒”文化在部分大學生中體現的淋漓盡致。一些大學生一味地攀比,追求高消費,名牌產品,最新的電子產品,把本該用在積累知識上的時間精力用來追求紙醉金迷、奢侈浪費的生活。在公共場合,比如公交車上,許多大學生對車上的老年人、孕婦、嬰幼兒視而不見,不主動讓座,充分體現出當代大學生傳統美德的缺失。
(三)社會責任感、正義感缺失
在當前復雜的社會環境下,一些大學生缺乏社會責任感和正義感,思想過于功利化,追求利益最大化,甚至不惜損害他人的利益。個人享樂主義至上,缺乏公德心,部分大學生隨意破壞公共財物,小到亂扔垃圾大到在歷史古跡上亂寫亂畫,不僅在國內產生不良影響,甚至在一些他國的歷史古跡上留下“某某到此一游”的字跡,給祖國抹黑。
(四)誠信意識淡薄
誠實守信是做人的根本,而很多大學生在校期間頻頻曠課,考試抄襲,在一些國家級考試如英語四六級和各種資格證書考試中,抄襲替考現象屢禁不止,還有一部分大學生本末倒置,不僅不學習,還天天研究如何提高抄襲技巧。畢業求職時,個人簡歷抄襲更有甚者造假,這些現象都體現出當前大學生誠信意識淡薄的問題。
(五)社會關系中以自我為中心
現在的大學生多為對生子女,長輩的寵溺使得部分大學生從小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自私自利,缺乏包容心。在日常的人際交往中,因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發生爭執且懷恨在心,忽略了他人的感受,不懂得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問題,更不懂得諒解,這正是現今社會殺害舍友、毒害同學事件不斷發生的原因。還有一部分大學生人際交往范圍過于狹窄,依賴于網絡游戲,生活在虛擬的世界中,缺乏人際交往的鍛煉。
以上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當中存在的比較突出的問題,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重視的問題,因此,對于提升當代大學生的道德素質教育已箭在弦上刻不容緩。
二、儒家思想的精髓對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
儒家思想推崇“仁愛”,要愛人,尊重人,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能夠強加到其他人身上,強調人際關系的和諧。“孝悌”是儒家思想當中的重要到的條目,即孝敬父母,愛戴兄長。儒家思想重視“禮”,孔子認為“不學禮,無以立。”①《論語·季氏》意思為不學習禮教,就無法在社會上安身立命。儒家對于“禮”的重視,要求人們嚴格約束自己的行為,克制不當的欲望。儒家推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愛國主義精神使我們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歷史上的那些體現民族氣節和愛國情感的仁人志士是當代大學生德育教育的重要資源,也是培養當代大學生愛國主義精神的教育資源。
三、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強儒家思想教育的途徑
(一)將儒家思想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文化背景
儒家思想是中華民族的寶貴文化遺產,以經典文獻、制度等存在于當今社會,成為影響人們思維方式、知識結構、價值觀念、倫理規范、行為方式、審美情趣、奉上習慣的重要文化背景,營造儒家思想與社會主流思想一致的社會環境,能夠將儒家思想更好地運用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當中。可以通過營造具有儒家思想的校園文化環境、家庭環境等方式,使儒家思想滲透到大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潛移默化的凈化當代大學生的思想。
(二)提高高校教師隊伍的儒家文化素養
當代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中學時期較為模糊,多在大學時期形成,高校教師的言談舉止與價值觀念在學生三觀形成時期具有指引和示范作用,對大學生人文素養、科學素養、職業素養的塑造有良好的影響,這就要求高校教師應不斷提升自身文化素養和理論素養,用嚴格的道德標準要求自己,具有高尚的品格以及執著的敬業精神,成為學生的榜樣。各高校應通過多種途徑對高校教師隊伍進行培養培訓。
(三)組織有關儒家思想內涵的社會實踐活動
實踐教學已成為課程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學生通過實踐課程能夠切身感受儒家思想的主要內涵,并內化為自身知識體系中,做到“知行合一”。各高校可以結合實際情況,組織能夠體現出儒家思想豐富內涵的社會實踐活動,比如參觀孔府孔廟孔林,或者孟子故里鄒城等,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社會實踐活動中,更好的吸收儒家思想的精髓。
(四)利用新媒體技術,向當代大學生傳播儒家思想
當代大學生對于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強,已成為新媒體的主要用戶群體,恰好可以根據大學生的這一特點,將新媒體、網絡等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陣地,開展教育活動,如《于丹心語》《國學堂》《朗讀者》《信·中國》等電視節目可以作為教學資源,將優秀傳統文化通俗化并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傳遞給當代大學生,使大學生能夠在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得到精神陶冶與思想熏陶。
儒家思想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義,我們應當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吸納優秀成果,對于與時代發展相違背的內容如三綱五常、封建迷信等應舍棄。只有深入學習儒家思想文化的理論價值,才能運用到實際教學當中,豐富當代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為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服務。
參考文獻:
[1]李暉,李四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儒家思想教育[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9(2).
[2]田長生.論儒家家仁學對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鑒價值[J].長春大學學報,2014(2).
[3]蔡映輝.試論儒家思想對中國高等教育的影響[J].當代教育論壇,2005(1S).
[4]張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J].中國冶金教育,2012(5).
[5]支少華,嚴嬌嬌.略論儒家思想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中國成人教育,2007(23).
(作者單位:山東外國語職業學院公共教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