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茜
摘要: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多數留學生普遍認為“漢語難學,漢字更難學”,針對這種現象,筆者認為可以在對外漢語教學課堂上適當增設漢字書法課作為一門選修課程,以此來輔助對外漢語教學。本文試圖通過書法教學的目標確定以及內容安排,對書法教學進行多種教學方法的研究,深入分析漢字書法教學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必要性,以期達到高效、靈活的漢字書法教學目的。
關鍵詞:書法;對外漢語;教學構想;教學方法
一、書法教學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隨著我國綜合實力的進一步提升以及“一帶一路”計劃的推廣,全球范圍內都掀起了學習漢語的熱潮。2008年中國人民大學的校長曾做過一項調查,向海外人士(歐洲、美國等)分發了十萬份問卷,詢問在外國人的心目中,中國文化形象的代表是什么,結果中國書法超越了京劇、山水畫、太極拳等位居榜首,成為中國文化的形象代表。對于書法,西方各界普遍認為:“這種藝術表現形式,在我們畫與書極少融合的西方文化中,尚鮮為認知,她既使人驚詫,也使人著迷。”[1]這從一個側面可以說明,在對外漢語教學課堂上增設書法課程是十分必要的。書法在漢字教學、文化教學以及中華文化的傳播方面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書法教學的漢字教學價值
眾所周知,漢字屬于表意文字體系,與表音文字相比,漢字本身就包含了字意,這種形體上的可視性使漢字成為一部記載千年歷史的史書。漢字書法依托漢字的書寫而存在,學習書法本身也就是學習漢字。漢字由筆畫構成部件,再由部件構成字,這種一筆一畫的書寫規律,在書法中可以得到規范與落實。筆者認為,書法對漢字教學的價值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得以體現:
第一,書法增添了漢字學習的趣味性。與普通課堂上的漢字學習不同,書法課可以使學生近距離的感受漢字,體會漢字的形式美和結構美,有助于提升學生對漢字學習的興趣。相比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來學習漢字,書法課更給漢字教學增添了樂趣。
其次,書法豐富了漢字教學的課堂形式。書法教學屬于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漢字教學,旨在教授學生漢字的書寫規則,規范漢字書寫。同時,書法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幫助學生學習漢字。比如臨摹,學生可以通過臨摹的方式感受漢字的規整,熟悉漢字的基本筆畫,這也可以消除學生在初次接觸漢字時無從下手的心理感受。
最后,書法深化了漢字教學的知識性。通過書法課可以培養學生對中國漢字的熱愛之情,進而引導學生主動去探求漢字的音、義等要素,探求漢字的起源與發展演變過程,這種由情感引發的對漢字學習的熱愛,可以深化語言的運用,深化漢字的學習。
(二)書法教學的文化教學價值
中國書法歷史悠久,傳播廣泛,與民族文化關系密切,學習書法的同時也是在學習中國文化。書法是一門藝術,在潔白的紙上通過運筆的起承轉合,靈活多變的方式留下斑斑跡象,形成書法獨有的韻味。
借助于書法教學,我們可以介紹中國文化,起到融漢字教學與文化教學為一體的書法教學目的。詩、書、畫、印是中國傳統藝術的典型代表,而這些與中國書法都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在書法課上都可以加以介紹。比如,我們可以介紹書法的演變與流派;書法家的軼事與主要作品賞析;書法與繪畫之間源遠流長而又緊密聯系的關系;篆刻、對聯、碑文等相關內容的介紹等等。這種大量文化信息的注入,可以幫助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有更深一步的了解,激發他們學習中國文化知識的渴求,這樣,書法就能向著文化領域進一步拓展,豐富相關文化知識的補充。
(三)書法教學的中華文化傳播價值
中國書法在世界各國受到了廣泛的喜愛與歡迎。著名畫家畢加索曾說:“假如我生在中國,我一定是一個書法家,而不是一個畫家。”[2]1998年法國舉辦“中國現代書法大展”,法國總統希拉克題詞并參觀,稱“書法乃藝中之藝。”由此可見,書法是打開外國友人認識中國的金鑰匙,中國書法對中華文化的傳播來說具有重要的價值。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發展,國際地位的提升,都給書法的國際傳播提供了歷史性的機遇。書法可以提升學生對中華文化的了解,促進中國傳統文化和國學藝術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二、書法教學的設計構想
(一)教學目標的確定
對外漢語書法課常常作為選修課或興趣課來設置,教授對象是以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外國留學生,因而教學目標的設置就不適宜太高太全。以漢字教學和文化教學為主線,以培養學生學習漢語的積極性為目的,同時針對學生的漢語水平,確定合適的教學目標。大致有以下三點:
1.幫助學生了解與書法藝術相關的文化知識,如文房四寶,漢字的演變以及生活中的書法藝術等。
2.能夠做到筆畫規范,筆順正確,合理組織結構,提高讀寫漢字的能力,促進語言教學。
3.能夠獨立完成書法作品,同時具備一定的書法鑒賞能力。
(二)教學內容的選擇與安排
在對外漢語書法課程中,筆者認為,應當以楷書作為基本的教學內容,采取以硬筆書法為主,輔之以軟筆(毛筆)書法的訓練方式。《辭海》解釋楷書為“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楷書結構整齊,筆畫平整,最適合作為教學字體,也有助于幫助學生打下扎實的漢字基本功。對于書法課程的內容安排,筆者有以下構想:
一是筆畫。筆畫是漢字的基本元素,想要寫好字,首先就要寫好筆畫。漢字的基本筆畫有橫、豎、撇、捺、點、提,在教會筆畫之后,應該先從獨體字入手,初步感受漢字的韻味之美。
二是結構。在書法學習的第二階段,應該從結構入手,通過筆畫跟筆畫的組合,掌握合體字的結構規律。漢字的結構分為左右結構、上下結構、左中右結構、上中下結構,全包圍結構以及半包圍結構等,學生應該對這些結構有一個整體的框架與概念,基本了解結構的組合規律。
三是規范書寫。在書法教學的最后一個階段,教師可以靈活變換多種教學方法來幫助學生學好漢字,學好書法。在此階段,學生已經基本掌握了漢字的筆畫以及結構規律,那么規范書寫則成為重中之重了。學生可以綜合運用臨帖、摹帖等多種方式,循序漸進的掌握書法的奧義,從而規范書寫。
(三)教學方法的運用
1.講授法
講授法始終貫穿于整個書法教學。教師要通過講授、示范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漢字的構造規律,體會漢字獨特的韻味。教師的直觀演示,一筆一畫的示范,都有助于學生對書法的理解和模仿,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書法。
除了講授漢字的構造規律之外,教師還可以介紹相關的文化知識。大多數外國學生學習書法目的不在于練字,而在于增進對中國文化知識的了解。教師可以選擇重點字來進行講授,介紹字的發展流變,字的深刻含義。教師還可以在書法課上讓學生們接觸不同的書法字體,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也達到了文化教學和漢字教學的目的。
2.實踐法
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書法也應當遵循“精講多練”的教學原則,并且以“多練”為主。書法教學方法常見的有臨和摹兩種,不管使用哪一種方法,都是以練習為基礎的。通過實踐,掌握書法筆畫的起承轉合,掌握結構的規整嚴謹。
筆者認為,漢字書法課既要吸取傳統書法課的優點,又要結合外國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書法課的字體應當與教學字體相符合,實踐也應當立足楷書來進行教學。很多外國學生練習書法都是“照葫蘆畫瓢”,一筆一畫“畫”出來的,如果能夠在書法課堂上規范其筆順,筆畫,規范漢字書寫,也就達到了漢字學習的目的。
另外,也可以嘗試著讓學生通過反復的練習之后完成一幅書法作品,內容的布局安排,日期,落款等等完全由學生自己來設計,這樣當他們真正完成一幅作品之后,一定會很有成就感,從而促進對漢字書法的學習。
3.分數教學法
書法教學中,教師可以使用分數教學法。通過對漢字的拆分,先學筆畫,后學結構,最后組合成漢字。或將漢字具體細化到米字格分配中,使學生可以借助格子來掌握漢字的構造。在分數教學法中,具體又可以分為以下兩種教學方式:
一是補寫漢字。在這一部分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寫出不同的漢字,但是每個漢字都缺少一到兩個筆畫,讓學生補充完整。這種方法可以鍛煉學生對漢字字體結構的敏感性,掌握漢字構造規律,從而對漢字筆畫的書寫加深印象,對漢字整體的構造準確把握。
二是拆分重組。在這一部分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所學過的部件自己組合成字。比如“氵”可以組合成“江、河、浪、波”等等,這些字都是跟水相關的,因而都能使用“氵”作為偏旁。這種集體識字的方式,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大量的同類漢字,并且通過書法練習加深印象。
三、結語
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書法教學,融漢字教學與文化教學為一體,在對外漢語教學中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它可以培養學生學習漢字的熱情,豐富漢字教學的課堂形式,提升課堂的趣味性和知識性,幫助學生規范漢字書寫,達到高效的語言教學目的。同時,它又有助于擴充相關的文化知識,激發學生對中國文化的求知欲望。最后,書法也有助于中華文化的國際傳播。作為中國形象的符號代表,書法藝術以它獨有的魅力走向世界,越來越受大家所喜愛,基于此,在對外漢語教學課堂中適當增設漢語書法課程就顯得必不可少且十分重要了。相信隨著人們對書法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重要性認識的逐步深入,會越來越重視書法的教學研究,更好的傳播中華文化。
參考文獻:
[1]巴黎現代中國書法藝術大展作品集[M].青島.青島出版社,1998:152.
[2]幽蘭.中國現代書法在西方[J].美術觀察,1999(7):76.
[3]任曉明.對外漢語教學中漢字書法的文化價值芻議[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11):113-116.
[4]薛晨.書法與對外漢語教學[J].文學教育,2012(02):76-77.
[5]崔維艷.對外漢語教學中漢字書法教學構想[D].吉林大學,2012.
[6]李文丹.美國大學中文語言系列課程中的書法課[C].程愛民.對美漢語教學論集.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7:171-174.
(作者單位:四川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