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若男
摘要:文人情感細膩如絲,每一種意象都能撩動文人的情絲。正如劉勰《文心雕龍·物色》中所講:“是以詩人感物,聯類不窮。流連萬象之際,沉吟視聽之區;寫氣圖貌,既隨物以宛轉;屬采附聲,亦與心而徘徊。(1)”詩人在遇到外界物象的時候,會生出無限的聯想。本文通過海棠這一意象,淺顯的分析其在宋代詩與詞中隱含的情感內蘊和品格意味。
關鍵詞:海棠;情感內蘊;品格意味
海棠,一詞在唐朝初見,而對于海棠最早的記載,出現于《詩經·衛風·木瓜》:“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2)”。這時的木桃即是木瓜海棠,又稱貼梗海棠,花影綽約。海棠,不雖比梅花素雅、桃花妍麗,更不比牡丹富貴,菊花蘭花之聲名,但其柔媚清淡之特色,便吸引大批文人紛紛稱贊。對于海棠這一物象的詠贊,大量出現于宋代詩詞中,成為文人抒發內心情愫和生活感悟的獨特情感意象。
一、雋逸悠揚的情感內蘊
(一)海棠花媚傷春去
美好的春光中海棠窈窕在春風里,詞人常常會因海棠花花期之短而聯想于生命,油然而生時光逝去的凋零之傷。在嬌媚的海棠花的零落里,體悟到了花已殤、春又去所帶來的生命無常、青春短暫之悵惘,然而詞人并沒有絕望凄涼,而是以悠哉豁達的心緒來賞花飲酒,看盡花開花又落、品完春去春又來,鐘情于霎時的快樂,以此追逐生命的真諦。
如曹勛《月上海棠慢》一詞:
東風飏暖,漸是春半。海棠麗煙徑,似蜀錦晴展。翠紅交映,嫩梢萬點胭脂。移西溪,浣花真景。濛濛雨,黃鸝飛上,數聲宜聽。
風定,朱闌夜悄,蟾華如水,初照清影。喜濃芳滿地,暗香難并。悄如彩云光中,留翔鸞,靜臨芳鏡。攜酒去,何妨花邊露冷。
本詞開篇即寫海棠花在暖暖的東風里開得綽約燦爛,濛濛細雨下,移步西溪,黃鸝在枝頭鳴唱,景致喜人。下片書寫在月光幽幽的庭院中,雨已停風已住,陣陣海棠花的清香襲來,此刻詞人不想睡去,靜靜地站在海棠花下,伴著美酒,自飲自樂。“何妨花邊露冷”,將詞人的喜愛和眷憐傾吐而出。正如周汝昌先生所言:“詞人如此惜花,為花悲喜,為花醒醉,為花憎風恨雨,所以者何?風雨葬花,如葬美人,如葬芳香(3)”。
嬌媚欲滴的海棠花,象征著美麗的春色,更隱含著生命的美好。在享受春光的間隙,除了傷感生命的短暫無常,更要珍惜與熱愛其間的美好。
(二)海棠花嬌托離思
傳說,陸游與唐婉在幼年時相識,兩人一同長大,一種情愫滋生于兩人心間,他們流連于甜蜜的愛意中,此時的陸游根本無暇顧及功課,因此陸母大為不滿,逼迫兩人分開,在離別之時,唐婉將一株海棠贈予陸游,至此之后,陸游便獨愛海棠,更是有“海棠癲”的雅名。由此而來,海棠便又喚“斷腸花”或“相思紅”,用以抒寫詞人連綿不斷的相思之情。如魏夫人《好事近》:
雨后曉寒輕,花外早鶯啼歇。愁聽隔溪殘漏,正一聲凄咽。不堪西望去程賒,離腸萬回結。不似海棠陰下,按《涼州》時節。(4)
這首詞作于與丈夫離別之時,上片為景語,在初春時節,描繪出了一幅雨后輕寒、花外鶯啼,詞人隔溪聽殘聲的凄涼清寂圖景。下片為情語,抒發詞人的內心活動,親人西去,離別時分的淚眼婆娑還歷歷在目,時至今日仍舊不敢望著西歸路。“萬回結”道出了愁苦的離情,渲染出了孤身一人的悲涼。海棠花雖然嬌美,卻觸發了離別之思,滿腔的惆悵在心間徘徊。
(三)海棠花柔憂自況
花開終有花落,任憑海棠花爛漫嬌艷,令人沉醉,但花落之時,也如白雪紛飛,凄迷傷感。世間滄桑的變化使人們觸物生情,感慨萬千。
如張冕《海棠》:
本期相伴千場醉,可忍輕邀百卉殘……飄零絳雪深盈尺,收拾晴霞散結團。時去獨應賢者識,色空前有達人觀……(5)
曾預想,能與花作伴,對飲千杯,到如今海棠花零落如雪紛紛,堆積數尺,卻無人欣賞。以此抒發了自己的孤苦落寞。花時已過,它曾經的美好只有懂花之士才可辨出,人生也是如此,奈何自己的才華不遇賢達之人賞識,滿腔的憤懣在現實面前幻化成了沉甸甸的失落。
又如吳芾《詠海棠》:
老來百事盡疎慵,頗喜與花時欵密。豈知牢落向江城,驟爾乖離心若失……纖枝雖瘦不禁春,亦有花光相照拂……愈令倦客憶故園,不覺淚沾衫袖濕。(6)
詩人以海棠的孤傲幽獨抒寫自己無人賞識之愁緒,身處幽僻,無所依托,寂寞凄涼,哀傷之情醞于詩作之中,年華易老,客居他鄉,不免生出哀怨與凄寒之感。
宋代的大量海棠詩詞中,韶華易逝的傷感、背井離鄉的思愁、孤寂落寞的別緒和凄寒憂傷的自況,都是互相交織融合的。由物到己,將內心真摯的情感寄托于海棠花中,植入深深的眷念,留戀一切美好光陰。
二、雋永綿長的品格意味
每種花都有專屬的花語,就更有獨特的品格。文人在長期的審美過程里,運用審美經驗,將花的特質和現實社會里的某種品格相比附,漸漸地,某些花就被賦予了某些特定的品格。廣受宋人喜愛的海棠花,自然也被賦予了各式各樣的品格,意味深厚,雋永綿長的暗藏在詩篇詞作中。
(一)神幻高貴之品
唐代賈耽在其《百花譜》中,因海棠花媚而不俗、超凡脫塵、艷而有雅,具有神仙高貴之氣,便將海棠花喻為“花中神仙”。王禹偁在被貶商山之時便由海棠花生出感慨,作《商山海棠》一詞:
錦里名雖盛,商山艷更繁。別疑天與態,不稱土生恩。淺著紅蘭染,深于絳雪噴……春里無勁敵,花中是至尊……不忝神仙品,何辜造化恩……(7)
商山海棠花開繁茂,艷麗非凡。“春里無勁敵,花中是至尊”一句更是將海棠的地位拔的異常之高,甚至超過了梅花和牡丹,那么海棠花又為何長于此等偏僻之地呢?“不忝神仙品,何辜造化恩”,海棠花賦予了詩人的情感,傲然之態彰顯其高貴地位,高度贊譽海棠花為“花中至尊”,是自身的映照,更是有才賢之人的化身。
(二)幽獨傲岸之品
海棠的內在品質,在蘇東坡筆下得到了升華。其在《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貴也》中將海棠花的清艷融于情感之中,宛若一位幽獨高潔的佳人:
江城地瘴蕃草木,唯有名花苦幽獨。嫣然一笑竹籬間,桃李漫山惡粗俗。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自然富貴出天姿,不待金盤薦華屋……雨中有淚亦凄愴,月下無人更清淑……(8)
蘇軾借花寄情,托物抒懷,將自己的懷才不遇,漂泊他鄉的傷感寓于詩中,“空谷佳人”更有著“幽獨傲岸”的個性,嫣然一笑就是富貴的天資,粗俗鄙夷都是其他花的特征,這般品性,與其自然不加雕飾的美麗有關,更與其身處的環境及詩人的境遇相關聯,是寄精神理想于海棠花中的結果。
(三)嬌媚富貴之品
“棠”與“堂”取諧音之意,象征著富貴滿堂。海棠花,花姿明艷粲然,嬌媚大氣,與生而來帶著一份貴氣。宋代文人也有強調海棠花富貴天姿的一面。
如楊萬里《二月十四日曉起看海棠八首》其六:
除卻牡丹了,海棠當亞元。艷超紅白外,香在有無間。(9)
又如魏了翁《次韻虞永康十月海棠二首》其一:
冷淡庭梅儼玉顔,孤高翠竹聳修鬟。如何富貴天然質,猶欲尋盟二友間。(10)
再如方岳《次韻海棠將》:
嬌懶不知春二月,風流堪聘晉諸賢。天生富貴家何在,花有神仙譜未編。誰鎖二喬深院落,只將愁思過年年。(11)
陸游筆下的海棠花雖嬌媚卻不低俗,宛若優雅富貴的美人。楊萬里眼中的海棠花僅次于牡丹花,既然牡丹是富貴之花,而海棠次于之后,其富貴之氣也不是尋常花可比的,這等評價足見海棠之高格。魏了翁將梅花的冷漠孤傲和翠竹的耿直孤高與海棠天然富貴質相并立,可見其在詩人心中的富貴之位。方岳更覺海棠花這般不俗之品不應就此埋沒,將其與三國的二喬之美相比擬,嬌艷富貴,定是雅致之物。
三、結語
在宋代詩詞中,海棠花雖不及梅蘭竹菊四君子那般具有高尚格調,但其嬌媚妖嬈的姿色也是文人爭相詠贊的焦點。春意闌珊中,淡雅嫵媚的海棠花觸動了文人敏感的情絲,沁出了海棠花媚時的傷春之情,點起了海棠花嬌時的離思之苦,道出了海棠花柔時的自況之憂。從表面來看,文人將海棠花與孤獨落寞的美麗女性相關聯,寄托著他們纏綿悱惻而又魂牽夢縈的感情,從內里來說,海棠花的嬌媚與凋零之中,文人們將其對于自由與愛情的渴求轉化成對于生命美好點滴的追求,把體悟深層次的生命意識升華到了深厚的價值意蘊。
注釋:
(1)王運熙,文心雕龍(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3月:第309-310頁.
(2)程俊英,詩經(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3月:第15頁.
(3)周汝昌,宋詞三百首鑒賞辭典(上)[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6年3月:第334頁.
(4)周汝昌等撰,宋詞鑒賞辭典(上)[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3年6月:第316頁.
(5)傅璇宗等主編,全宋詩[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第9738頁.
(6)傅璇宗等主編,全宋詩[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第21868頁.
(7)傅璇宗等主編,全宋詩[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第719頁.
(8)傅璇宗等主編,全宋詩[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第9301頁.
(9)傅璇宗等主編,全宋詩[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第26650頁.
(10)傅璇宗等主編,全宋詩[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第38406頁.
(11)傅璇宗等主編,全宋詩[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第34926頁.
參考文獻:
[1]孫書安.詠花詩品[M].北京:中華書局,1983.
[2]陳植鍔.詩歌意象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
[3]傅璇宗等主編.全宋詩[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
(作者單位:內蒙古師范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