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樂云
摘要:薩特在《禁閉》中實現了其在《存在與虛無》中提出的自由選擇的哲學觀念在戲劇領域的運用。自由選擇理論是薩特存在主義哲學的核心,且在《禁閉》中多有體現,本文將從文本角度進行分析,明確其中獨特的自由選擇思想內涵。
關鍵詞:《禁閉》;自由選擇綜述
《禁閉》(或譯《間隔》、《密室》)主要講述了在地獄的一間密室里,因不同“罪惡”而死于陽間、活在陰間的一男二女。雖然房間里只有他們三個人,而且衣食不缺,但是他們為了實現個人的自由,相互攻訐相互折磨而無法和諧相處的沖突過程。三個罪惡的靈魂,沒有選擇,沒有行動,只是生活在他人的目光下,忍受地獄般的煎熬。
一、自由選擇與他人
《禁閉》通過三個罪魂的相互折磨,點明了自由選擇與他人的關系,即“他人就是地獄”。這三個人不僅在生前一切為了自己的私欲而選擇,到了地獄,他們依舊進行自己罪惡的選擇,他們為了自己的私欲互相追逐、互相排斥。加爾散要找伊內絲,卻被拒絕,因為伊內絲要追求艾絲黛爾搞同性戀。艾絲黛爾拒絕伊內絲而去追逐加爾散,又遭加爾散回絕。
然而,雖然會給彼此帶來痛苦,但依然“誰也離不開誰”,因此《禁閉》中的三個靈魂只能在地獄中越陷越深。
二、放棄選擇則墮入地獄
《禁閉》不僅指出人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而且強調了選擇的關鍵作用。加爾散抱怨“人家沒有給我時間,讓我做出我的行動。”時,伊內絲針鋒相對地反駁“結束了的一生在那兒擺著,像賬單一樣,已經記到頭了,得結賬了。”三個剛死的人,雖然還能看見人間發生的事,但是已經不能再采取行動來改變什么。種種意愿都沒有意義,只有行動才決定了靈魂的本質。
劇中密室的門打開過一次,加爾散有過出去的機會,只是因為他執意想從伊內絲那里、通過她的審判來獲得自由,才失去了機會。如果加爾散能夠承擔責任,采取不再向他人尋求價值肯定的行動,同樣可以重獲自由。然而如果僅僅在思想里進行選擇,他就只能承受自我心靈那毫無意義的痛苦。
三、“惡”的自我選擇
《禁閉》從反面揭露了“惡”的自我選擇,揭露了這種自我選擇所帶來的自私狹隘的心態以及丑惡本質。薩特在《禁閉》中實現了其在《存在與虛無》中提出的自由選擇的哲學觀念在戲劇領域的運用。自由選擇理論是薩特存在主義哲學的核心,且在《禁閉》中多有體現,密室中的每一個人都希望通過他人的承認來肯定自己,這是一種在被別人“注視”下而產生出的自我欺騙心理,但立即被“注視”著的第三者所破壞。
這也正是薩特對人與人之間基本關系的看法,即“我”的自由和他人的自由在本質上是絕對對立的。《禁閉》主要講述了在地獄的一間密室里,因不同“罪惡”而死于陽間、活在陰間的一男二女。雖然房間里只有他們三個人,而且衣食不缺,但是他們為了實現個人的自由,相互攻訐相互折磨而無法和諧相處的沖突過程。三個靈魂互相牽扯,欲望永遠得不到滿足,從而造成人性的扭曲和沉重的精神危機。
四、結論
《禁閉》主要講述了在地獄的一間密室里,因不同“罪惡”而死于陽間、活在陰間的一男二女。本文從文本角度進行分析,明確其中獨特的自由選擇思想內涵。
參考文獻:
[1]于雙.再論薩特自由觀[J].學理論,2017(08):68-69.
[2]史永霞.主體性的“自由”與“禁閉”:薩特戲劇創作的現代性悖論[J].四川戲劇,2015(02):78-80.
[3]夏世華.薩特文學作品中的自由思想解讀[D].湘潭大學,2008.
(作者單位:河北工業大學人文與法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