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春梅,韓慧慧
(山西大學體育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6)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常常會合理的運用一些隊列隊形的變換,這不僅可以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還可以相應的提高教學質量。一般體育教學中常用到的隊列隊形變換有一列橫隊變二列或三列橫隊、二列橫隊變三列橫隊等。在查閱眾多參考文獻的基礎上,得知目前已有大多的文獻探討過以上隊列定位變化的方法和運用,但隨著教學實踐的發展,豐富隊列定位變化的需要,有必要再探討更多的隊列變換。本研究從二列橫隊出發,以探討研究二列橫隊變五列、變七列橫隊及還原的方法為主,同時在此基礎上分析其運用,以為體育教學和隊形編排運用提供更多的可參考素材。
以二列橫隊變五列、變七列橫隊及還原的方法為研究對象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隊列隊形、團體操等相關資料,將收集到的資料進行閱讀、歸類、篩選和整理。
1.2.2 專家訪談法 走訪相關專家,收集相關資料。
1.2.3 分析歸納法 對收集到的文獻資料、訪談資料加以統計、歸納。
2.1.1 現行二列橫隊變多列橫隊的隊列變化 查閱第三版《體操》教科書可知,關于二列橫隊的隊列變化,相關的有二列橫隊變三列橫隊、變四路縱隊及還原,以及一列橫隊變二列橫隊及還原也有涉及,這些隊列變化不僅被合理的運用到體育教學中,而且也被靈活的運用到表演中,如團體操、啦啦操的隊形編排等。
2.1.2 二列橫隊變五列橫隊及還原的分析在參考《體操》教科書和國外隊列變化的基礎上,二列橫隊變五列橫隊時需從右至左“1~5”報數,口令為“成五列橫隊——走!”隊列變化按照4拍完成,第1、第2拍時,后排喊“3”的同學右腳向右后斜方跨1步,左腳并攏右腳,站到后排喊“2”的同學后邊,同時前、后排喊“5”的同學右腳向右后斜方跨1步,左腳并攏右腳,分別站到前、后排喊“4”的同學后邊;第3、第4拍時,只有前、后排喊“1”和前排喊“3”的同學原地不動,其他同學均同時向自己的右后斜方跨1步,左腳并攏右腳,至此二列橫隊就變成了五列橫隊。五列橫隊還原成二列橫隊時,遵循“早出晚歸、晚出早歸”的原則,還原的第1、第2拍,第3、第4拍分別與變化的第3、第4拍,第1、第2拍的動作相同且方向相反,還原時同樣也只有前、后排喊“1”和前排喊“3”的同學原地不動,其他同學均會向左斜前方跨1步直至到最初變化位置,如圖1所示。

圖1 二列橫隊變五列橫隊及還原
2.1.3 二列橫隊變七列橫隊及還原的分析同樣,二列橫隊變七列橫隊時,學生從右至左“1~7”報數,口令為“成七列橫隊——走!”,隊列變化也按照4拍完成,第1、第2拍時,前排喊“2”“6”的同學向前上1步,后排喊“2”“6”的同學向后退1步,右腳并攏左腳,同時前后排喊“4”的同學分別向右后斜方、左斜前方跨1步站到同排喊“3”的同學后邊或前邊;第3、第4拍時,除了前、后排喊“2”“6”的4位同學原定不動,前排喊“1”“5”的同學向左斜前方跨1步,分別站到前排喊“2”“6”的同學后邊,相對應的后排喊“3”“7”的同學要向右斜前方跨1步,分別站到后排喊“2”“6”的同學前邊,同時前排喊“3”“4”“7”的同學要向右平移1步,相對應的后排喊“1”“4”“5”的同學要向左平移1步,這樣二列橫隊就變化成了七列橫隊,同時經過多次教學實踐,為了方便學生快速理解,第3、第4拍煩瑣的變化方法也可以通俗地理解為喊“1”的同學要始終站到同排喊“3”的同學前邊,喊“7”的同學要始終站到同排喊“5”的同學后邊,這種方法僅供大家參考。
在七列橫隊還原成二列橫隊時,其變化同樣可同樣遵循“早出晚歸、晚出早歸”的原則,其還原的第1、第2拍,第3、第4拍分別與變化的第3、第4拍,第1、第2拍的動作相同且方向相反,如圖2所示。
2.2.1 二列橫隊變多列橫隊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 眾所周知,隊列隊形變化可貫穿靈活運用到體育課的全過程中,包括課的開始部分、準備部分、基本部分和結束部分,通過隊列隊形練習,在訓練學生正確身體姿勢的同時,還能夠培養學生的組織紀律性、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上課的興奮程度以及培養學生們協同一致的集體動作能力等等 ,可見隊列隊形變化對體育教學的組織和順利進展都極為重要。同樣經過多次實踐教學,發現二列橫隊變五列、變七列橫隊及還原的方法也可靈活運用到體育教學當中,其巧妙靈活的變化方法運用到體育教學中,在擴充體育課上課素材的同時,不僅提高了學生們上課的積極性,還改觀了同學們對隊列隊形一貫枯燥的認識。

圖2 二列橫隊變七列橫隊及還原
2.2.2 二列橫隊變多列橫隊在現代團體操中的運用 本論文研究的團體操統括健美操、花球舞蹈啦啦操、體育舞蹈團體舞等。眾所周知,現代團體操是由幾十人、幾百人以至成千上萬人在大的場館中,通過以體育為主體的各色各樣的動作、文藝形式和隊形變化、圖案造型,配以音樂、道具、服裝以至背景、場景(舞臺)、燈光等藝術裝飾,所構成的體育藝術性的集體表演項目 。正因為現代團體操具備以上的特點,越來越受到各種大型體育運動會及盛大節日慶祝活動的歡迎。同樣查閱眾多有關現代團體操的文獻資料可知,現代團體操的發展對創編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尤其是要求在較短的時間內創編出一套有水準的現代團體操,對創編者的創編和訓練常會造成困難,例如選擇動作、隊形變化和音樂等藝術裝飾等等。
對于本研究,主要是從隊列隊形變化出發,為團體操的隊形編排提供快速巧妙的隊形變換,雖然說隊列隊形練習是集體的單一性體操練習內容,而團體操是綜合性的體操表演項目,二者的目的雖然不同,但表現形式上卻有許多相似之處,例如它們都是集體練習或表演項目,都具有一定的審美要求,因此,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隊列隊形是團體操的基本框架,而團體操則是隊列隊形的藝術升華,同時也有研究發現隊列隊形練習對現代團體操的創編及訓練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
按照團體操的結構,每一場團體操應由入場、場內表演及退場3部分組成,對其隊形的選擇需要從主題思想出發,根據表演的人數,充分利用隊列隊形練習中現成的或變化規律的隊形和圖案來創編隊形和組織圖案。近年來通過多次參與大型團體操的創編工作,發現二列橫隊變多列橫隊適合在團體操中被廣泛運用,尤其是場內表演的隊形,更適合、需要選擇這樣的隊列隊形變化。例如,100人的團體操表演,可以采用二列橫隊變五列橫隊及還原的方法,靈活巧妙、整齊劃一的將10×10的方隊迅速變化成25×4的方隊以及將25×4的方隊迅速還原為10×10的方隊,同樣也可采用二列橫隊變七列橫隊及還原的方法,將類似25×4的方隊迅速變化成14×7(多于2人根據實際情況排)的方隊。
3.1.1 二列橫隊變五列橫隊、七列橫隊及還原時,可遵循“早出晚歸、晚出早歸”的原則,還原的第1、2拍,第3、4拍分別與變化的第3、第4拍,第1、第2拍的動作相同且方向相反。
3.1.2 隊列隊形練習在各級各類學校體育教學訓練中廣泛采用,通過隊列隊形的練習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身體姿勢,以及培養協同一致的集體動作能力等等。3.1.3 二列橫隊變多列橫隊也可廣泛運用到團體操的隊形編排中,由于團體操對隊形編排的要求越來越高,經實踐研究,二列橫隊變多列橫隊的方法可為其提供隊形變化的原始素材。
團體操對隊形的合理選擇和運用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整體的藝術價值和視覺效果,可見隊形變化的編排創新是尤為重要的。因此,為了團體操動作隊形變換上的巧妙設計,急切需要教練員、運動員及研究者們開動大腦,去創新出更具觀賞性和藝術價值的隊形編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