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嘎
摘 要:小學生年紀小,心理不成熟,遇到挫折和困難不會正確應對。有效的對其進行抗挫教育,提高他們的抗挫能力,對促進健康成長作用重大。本文對如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抗挫能力進行了一次初步探討,力圖對小學生的抗挫教育做出有益探索。
關鍵詞:體育教學;小學生;抗挫折能力
近年來,在校小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嬌生慣養,在順境中長大,很少受到批評,從來沒遭遇到過挫折,心理非常嬌嫩。現在慢慢長大了,需要融入社會,難免遇到不順心的事兒,一時間非常的不適應,反應極為強烈。如有的在體育課上遇到費體力、有難度、有風險的諸如跳高、跳遠、前后滾翻之類的課目,就會感到膽小不敢做。久而久之,對體育產生厭煩情緒。一上體育課就躲避,就請假。有的在家被寵慣了,一直是小皇帝,與小同學在一起,遇到吃虧的事沒人讓著,覺著委屈,就大哭大叫,攻擊同學,頂撞老師。有的做錯了事,就是不敢面對,不愿承認,甚至公然說謊。還有的和同學鬧了矛盾,和老師頂了牛,跑回家不愿再來上學的,個別的甚至悲觀厭世尋求自殺。所以,這些問題如不及時的進行有力的疏導,會對學校的教學秩序產生不良影響,尤其是對孩子的健康成長造成更大的危害。為此,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抗挫折教育就成了小學教育中的一個重要課題。
由于體育學科在培養學生意志、強健身心、挑戰自我、不斷進取方面有著獨特的功能,因此最適合對小學生進行抗挫折教育。此外,《小學體育新課程標準》的課程價值中也曾明確提出“在經歷挫折和克服困難的過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所以抗挫教育就成了小學體育教學中一項重要內容。
但是多年來,由于學校對學生的抗挫教育重視不夠,缺乏具體要求;專職教師對抗挫教育認識不高,沒有具體計劃,所以這項工作在很多小學流于形式,沒有形成具體策略和有效方法。
對此,筆者查閱了一些相關資料,與教育界的行內人士進行了溝通。對如何搞好小學生挫折教育提出如下幾點看法。
一、有關方面要加強對學生抗挫能力的體育理論指導
隨著社會的進步,形勢的發展,對小學生的抗挫教育已逐步被列入小學體育教育的議事日程。但由于缺乏相關理論的指導,系統的介紹小學體育教學培養學生抗挫能力的資料太少,培養學生抗挫能力的策略和方法也不科學、不系統、操作性不強,這就導致對小學生的抗挫教育形不成體系,形不成規劃,從而使整個教育流于無序狀態。
有關方面應有計劃的組織對小學抗挫體育教育的理論研究,應有力的加強對小學抗挫教育方面的理論指導,盡快使這項工作有序的開展起來。
二、要爭取家長乃至全社會的大力配合
小學生的抗挫能力差,是當前比較普遍的一種社會現象,但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嬌寵的家庭教育造成的。要改變這種畸形現象,僅僅依靠學校和學校的幾節體育課是遠遠不夠的。必須社會、學校和家庭密切聯手,全力配合才能做好。
首先,全社會都要重視對小學生抗挫能力的培養,成立有關的組織和培訓機構,從物質和財務上大力支持配合學校搞好野外生存訓練、學生拓展培訓、走紅軍路等有益的社會活動,并使之形成規模化、制度化、長期化,不斷地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感恩教育、傳統教育。
其二,要動員學生家長與學校聯手對學生進行抗挫教育。學校要主動與家長溝通,幫助家長提高對孩子抗挫能力教育的認識。不要認為孩子上學了,交給老師了,就沒必要管了;強調工作忙,顧不上,就沒時間管了。要動員家長盡量延長與孩子接觸的時間,了解孩子的心理狀況,配合學校強化對孩子的抗挫教育。尤其是要與孩子的爺爺、奶奶、姥爺、姥姥等老年人多溝通,勸慰他們多接觸新事物,多學習新知識,樹立新觀念,克服“孩子小,剛上學就是以玩兒為主,只要高興不受委屈就行”,“沒必要進行什么抗挫教育”等錯誤想法。不要過分溺愛孩子,聽到孩子回家告狀,不問青紅皂白,動不動就找學校、找老師興師問罪,擔心孩子在學校受氣。這樣,對孩子的抗挫教育才能取得好成效。
其三,要提高體育教師對抗挫教育重要性的認識。體育教師是對學生進行抗挫教育的具體執行者,他們對這項工作是否重視,能否將此事兒擺到教學日程,對搞好教育關系極大。但通過調查發現,部分體育教師對搞好學生抗挫教育重要性的認識不足。有的認為:對抗挫教育,上級沒有硬性文字規定,本學校領導也沒有具體的規范要求,所以這件事只是一項說說而已的軟指標。再說孩子們年齡都不大,等到初中、高中階段再搞也行。所以,這些教師就沒有主動的結合上課安排抗挫教育的內容,以至于使這項工作得不到真正的落實。上級及本學校的領導就應加強對體育教師進行抗挫教育重要性的教育,使他們提高思想認識,自覺把這項工作當成體育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抓緊、抓好、抓出成效。
其四,要教育教師正確、全面的評價看待學生。教師尤其是體育教師,是對學生進行抗挫教育的主導者,他們的觀點、行為、對學生的評價正確與否,對抗挫教育的成效影響很大。要教育教師不要簡單從事,只注意對學生進行技能和體能評價,動作完成的好,就表揚,達不到標準就批評。這樣就會使身體條件不好、技能較差、進步幅度較慢的學生喪失自信心。要教育老師全面的多方位的看待學生,既要評價技能,又要看上課的態度和思想表現。要少與同學們橫向比,要多與個人縱向比。只有這樣,才能激勵學生抗挫力的迅速提高。
三、要用教學實踐不間斷的培養學生的抗挫力。
體育教學是培養學生抗挫力的最有效最直接的實踐活動,所以體育教師要利用這一大好時機強化對學生的抗挫教育。
在教學中,體育教師要根據各個年級學生的特點和能力差異結合課程的內容特點,設置不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情境,給學生提供一個自我展示的平臺。教師要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體驗困難和挫折,自覺地認識和體會,慢慢學習如何堅持,如何放棄,如何自我加壓與自我平衡。讓學生通過分組練習與團隊合作,形成正確的挫折觀,有效的提高抗挫能力。同時學會調節情緒,控制行為。如有個學校的老師在上體育課教學生跳山羊時,先把大家分成幾個小組,試跳之前先問大家:這時你們最怕的是什么?想想如何面對和解決?通過議論,克服了畏難情緒,提高了學習興趣。老師講解示范后,先讓學生按自己的方法隨意練習,有些學生跳不過去就出現了氣餒、急躁情緒。這時老師就組織大家分組討論,相互交流跳過去的經驗,過不去的原因,研究順利跳過的最佳方法。老師這樣做的目的就是啟發大家自覺認識到個人有了困難,必須靠別人幫助才能解決,要學會用積極樂觀的態度克服困難,對待挫折。通過有針對性的不斷練習,每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進步。
另外,適當的組織體育競賽,也是配合體育教學,提高學生抗挫能力的有效方法。既然是競賽,就必然有贏方有輸方,每個參賽的學生人人都要面對挑戰。要想獲勝,必須樹立克服困難戰勝挫折的信心,否則就不能獲得戰勝對方獲取勝利的喜悅。所以進行體育競賽活動是培養學生提高抗挫力的最為有效的方法。
結語
由于小學生年幼無知,心理不成熟及家庭環境、家庭教育的不同等原因,對困難和挫折的感知不足,遇到困難就會不知所措。如果引導不利,教育無方,就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很大危害。所以應通過體育教學,不斷地加強對孩子進行抗挫力的教育,以提高他們應對困難和挫折的能力,建立健全堅強的性格,以適應社會發展和進步的需要。
參考文獻
[1]王素珍《試論如何對小學生進行抗挫折教育》(J)今日科苑,2008(2)。
[2]王宏利《體育教學中對弱勢群體的心理抗挫教育》(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2(02)。
[3]張珂《體育游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三峽大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S2)。
(作者單位:西藏拉薩市堆龍德慶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