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爽爽 梁書琴
摘 要:湘西土家族的打擊樂——打溜子,是一種古老的民間打擊藝術,非物質文化遺產中非常罕見的音樂文化,但在當今的社會會打溜子的人越來越少。在以后的發展過程中,如果不正確地加以保護與傳承,打溜子就有可能消失。
關鍵詞:湘西土家族;打溜子;可持續發展
打溜子是湘西土家族獨特的藝術表演形式,運用獨特的表現手法展示了土家族厚重的文化和燦爛的歷史,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打溜子主要的演奏樂器有鼓、鑼、鉤鑼、雙鈸(分頭鈸、二鈸,亦稱上下手)。打溜子的演奏有許多種表演形式,根據樂器的組織的不同,可以分為“三人溜子”“四人溜子”“五支家伙”,它們有著各自風格迥異的演奏風格,有著自己獨特的魅力,流傳至今。
1 湘西土家族打溜子的發展現狀
如今湘西土家族打溜子的發展并不是很順利,以至于有一部分專屬文化的流失。通過調查,歸類為:
1.1 地理位置偏,文化差異大
土家族歷史悠久,主要分布在我國湖南湘西山區,他們有自己的語言、服飾、民居、習俗、飲食習慣、宗教信仰、天文歷法。他們大多又是居住在自然保護區或者是山區,因此很難將他們的傳統文化大面積地向外界推廣。
1.2 傳承逐漸中斷
新中國成立前,湘西土家族的打溜子,大多數地方都是傳男不傳女的,所以很少見有女性打溜子的,同時人數也不多。同時現在打溜子的藝人年齡越來越大,人數也越來越少;并且他們一般也不傳授于外人,所以土家族的打溜子并沒有廣為流傳,以致逐漸流失。
1.3 對打溜子的認知不夠
一個種族的發展當然離不開它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打溜子是依附土家族而存在的,保護打溜子首先要保護好湘西土家族生存的生態環境。但是當地居民以及相關工作人員在保護打溜子的過程中存在一些誤區,同時也缺乏科學管理,以致有一部分的流失。
2 湘西土家族打溜子可持續發展的策略
2.1 利用政府政策,獲得扶持
湘西土家族打溜子其實需要獲得更多的保護,以求有更大的進步與發展空間。而它的保護不僅僅需要人民大眾的擁護,更需要政府的扶持。根據國務院文件要求,成立國家戰略層面的“武陵山經濟協作區”,根據獨特的地域可以維護土家族原生態環境,保護文化遺產,發展民俗文化,使之成為全國第一個集中連片土家族民俗文化和中國民俗文化保護區重要的研究基地。有了重要的發展基地,便有了中心,從中心開始工作就會有重點,從而有明確的發展目標。
2.2 保護和培養各地傳承人
培養傳承人是打溜子的首要任務。新中國成立前,湘西土家族鑼鼓樂是傳男不傳女的,但如今,我們應當讓所有感興趣的人都能夠學習土家族打溜子,讓更多的人了解湘西土家族打溜子。我們應該在思想上有所進步,所以要開導那些會打溜子的老前輩們,讓他們能夠一視同仁,把畢生所學的技藝傳給自己的子孫后代,讓這些文化能夠傳承下去。對于這些老前輩,國家可以發放一定的生活補貼,讓他們能夠在晚年有一個良好的生活保障,并且給他們提供在傳授鑼鼓樂過程中所需的用品;也可以選出一些有興趣、有能力的人,到當地學習湘西土家族的鑼鼓樂,成為專有的傳承人。
2.3 與湘西旅游業相結合
打溜子與湘西旅游開發相結合能夠有效實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打溜子的利用,與旅游開發相結合是一種很好的形式。在湘西地區,類似于張家界這樣的旅游區域并不少,并且是大多數土家族人民的聚集地。可以在旅游景區辦理一個小型演出,通過演奏土家族打溜子供游客欣賞,來促進其廣泛傳播;也可以讓游客一起體驗打溜子的樂趣,并且在旅游景區出售打溜子所需要的模擬小型樂器,不僅能夠使游客將其當作紀念品帶回去,也能夠讓更多的人見識到湘西土家族鑼鼓樂。這樣既能夠帶動經濟的發展,也能夠推廣土家族的打溜子。
2.4 邁進音樂課堂
應發揮打溜子本身的教育意義,讓其在學校得到傳播與傳承。對中小學生進行適當教育,我們可以在小學的音樂課中加入打溜子作品賞析與演奏教學,這樣不僅可以起到保護和傳承民族傳統文化的作用,還可以增加學生對民族文化的尊重和認同,使其具有民族精神,使傳統文化的精髓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這是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的時代必須面對的問題,也是學校的光榮使命??梢栽诖髮W征集一些關于鑼鼓樂的作品,加以修改和完善,推廣湘西土家族的鑼鼓樂。
2.5 加入互聯網的宣傳
當今時代,互聯網高速發展,網絡成為人們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一,互聯網可以打破非遺傳承和傳播的地域壁壘,擴大打溜子傳播的范圍,增強其感染力,促進其從地域性走向跨地域性,從小眾化走向大眾化,從本地化走向異地化。第二,利用互聯網技術能夠有效地更新打溜子落后的傳承方式,使其通過式通過互聯網擴大受眾面。第三,這種網絡空間的文化傳承可以使打溜子更好地傳承下去,實現多樣性。
土家族打溜子歷史悠久,但也十分脆弱。如果不對其進行搶救與保護,其就可能消失。湘西土家族打溜子是一種歷史文化瑰寶,我們應更好地保護和傳承打溜子,使其得到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輝.湘西土家族打溜子藝術探研[J].動動畫世界·教育技術研究,2012(5):257.
[2] 武吉海.土家族打溜子大自然的交響樂[J].民族論壇(時政版),2014(1):54-57.
[3] 李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文化產業發展[M].江蘇人民出版社,2013.
作者簡介:史爽爽(1992—),女,懷化學院音樂舞蹈學院2013級本科生。
梁書琴(1982—),女,侗族,本科,懷化學院音樂舞蹈學院講師,從事民族器樂演奏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