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鵬 常以彬 常小磊
摘要:本文通過建設全國“美麗鄉村”過程中所反映出對傳統村落的漠視和破壞等現象,是對傳統村落存在的意義和價值的否定,從而使得傳統村落的保護與發展工作面臨著極大的挑戰。傳統村落是美麗鄉村中一種獨特的發展類型,本文以淄博市太河鎮作為傳統村落的代表,在“美麗鄉村”建設的現實中去尋找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美麗鄉村;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
中圖分類號:TU982.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24-0144-01
傳統村落具有其獨特的的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以及濃厚的地域文化特色,具有很高的保護價值。“美麗鄉村”建設是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的良好機遇和時代背景,在“美麗鄉村”建設的背景下,積極探索傳統村落如何更好地保護好、傳承好、發展好,能幫助這些歷史悠久的古老村莊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保護良好生態環境、提升改善村容村貌,進而保護傳承優秀傳統,提高城鎮化發展質量,筑造傳統文明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美麗家園。
一、傳統村落與“美麗鄉村”的概念性闡述
傳統村落體現著當地的傳統文化、民俗風情、建筑藝術和村鎮空間格局,反映著村落與周邊自然環境的和諧關系,體現著濃郁的地方特色,蘊含著獨特的民族文化與優秀文明,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時代變遷和城鄉發展進程中,我們也可以看到“美麗鄉村”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新的具有代表性地描述。在過去對傳統村落的定向研究主要集中在鄉村落景觀、民居改造、村莊規劃布局、土建筑價值等各方面,隨著時間推移和歲月的流逝,有的村落慢慢變大,成為大城鎮,有的村落慢慢變小甚至消失。在那些留存下來的傳統村落中,往往承載著當地的歷史文化、建筑文化、風俗文化以及村落獨有的印記和魅力。
二、太河鎮傳統村落的基本情況與發展現狀
太河鎮是由原太河鄉、峨莊鄉、淄河鎮合并而成的,是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面積最大、村莊最多的一個鎮。太河鎮地處淄川東南部,與青州、沂源、博山、臨朐四區縣交界,位于淄水兩畔,淄博市最大的水源保護地——太河水庫坐落于境內。境內交通便捷,土九路、泉王路、洪峨路、峨臨路、太西路、口香路、博幸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群眾出行較為便利。散落全鎮的幾十座古山寨、明朝唐賽兒起義屯兵的髻髻寨,保存較為完整的古村落,石房子、石板路,年代久遠,古樸綿長;夏日瀑塘成串,冬日白雪皚皚,一年四季有美景。目前,淄博市有14個村落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其中淄川區太河鎮有涌泉村、夢泉村、上端士村、柏樹村、羅圈村。
三、“美麗鄉村”建設與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
加強環境整治,廣泛利用報刊、網絡、宣傳冊等多種形式宣傳,向民眾展示村落的古樸魅力和珍貴價值,提升村民對傳統村落、傳統民居、傳統建筑的保護意識,增強原住民的自豪感和保護傳承自覺性,增強全社會保護傳統村落的自覺性和責任感。以歷史文化村落為基礎,以優良的生態環境為支撐,以鄉土民俗風情文化為依托,植入生態農業、休閑度假、文化旅游等業態,積極探索傳統村落保護與文化旅游產業合作雙贏的新模式,讓原住民就業有道、致富有方。原住民仍生活在村落中,原始質樸的生活習俗也成為了游客參觀體驗的內容,將傳統村落集群式、整體化進行保護開發,積極拓展村落的生存和發展空間。
在堅持保護為主的前提下,進行科學有序的發展,結合太河鎮傳統村落自身特色,發揮其文化載體作用同時,適度發展鄉村文化休閑旅游業,實現“保護中求發展,發展中重保護”的原則。同時也要尊重當地村落的生產生活習性、民俗習慣,不僅要保護歷史建筑外觀的原真性,還要注重建筑所在的歷史環境要素及周邊群體的建筑風貌的保護。建筑與其所生存、所處的村落環境是密不可分、不可割裂的,在保護的時候尤其要注意保護傳統村落中的多樣民族文化,繁榮和延續發展民族文化的根基。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則,研究制定太河鎮的保護及維修方案,采取原址修繕保護方式,突出村落自身格局特色的同時,弘揚太河鎮得天獨厚的非物質文化。
四、結語
“美麗鄉村”建設是傳統村落開展保護發展工作的良好時代背景和機遇,傳統村落附著的重要文化價值也進一步充實和豐富了“美麗鄉村”的內涵,彰顯了村落的獨特性,兩者在發展目標和內在要求上存在契合點和關聯性。嚴格的傳統村落保護,不僅重視物質層面的修復,還應當保留和傳承附著在古民居、古建筑之上的傳統文化;科學的傳統村落保護,不是保守的“固步自封”,更不是過度的“商業化”。要處理好傳統文化資源保護和合理利用之間的關系,將有價值的歷史文化遺存轉化成未來發展的機遇,在保護的前提下實現可持續利用,做到邊保護邊發展、邊發展邊保護,以保護守護村落,以發展留住村民,實現保護與發展的“共贏”,將傳統村落打造成為現代文明和傳統文明交相輝映的美麗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