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璟
摘要:文章從新媒體境遇下信息傳播無屏障性的特點,使得高校學生在認知上出現了明顯的差異化;新媒體境遇下信息傳播開放性和隱蔽性的特點,影響了高校主流意識形態的話語權兩個方面入手分析了新媒體境遇下我國高校意識形態教育的新挑戰,并提出了積極借助新媒體工具開展高校意識形態教育工作,讓新媒體成為高校意識形態教育的新陣地;加強隊伍建設,提高主流意識形態的主動發聲能力兩點具體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新媒體;意識形態教育;教育挑戰;應對策略;高校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24-0231-01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虛擬社區、微博、微信等各種新媒體工具開始涌入人們的生活,高校意識形態教育的環境也因此出現了極大的變化。在這樣的背景下,傳統的意識形態教育方式和教育策略,已經不再契合教育實際,也無法滿足教育需求,能否順應新媒體時代的特點,適時、合理的轉變教育方式,構建新的高校意識形態教育體系,已經成為了決定高校意識形態教育成效的關鍵。鑒于此,本文就針對新媒體境遇下我國高校意識形態教育所遇到的挑戰,以及應對這些挑戰,科學開展意識形態教育活動的具體策略進行了探討。
一、新媒體境遇下我國高校意識形態教育的挑戰
首先,新媒體境遇下信息傳播無屏障性的特點,使得高校學生在認知上出現了明顯的差異化,極大的提高了意識形態教育的難度。在傳統的高校意識形態教育環境中,大學生群體所接觸的各種信息傳播內容,主要來源于期刊、報紙、電視、廣播等傳統媒體,傳統媒體所傳播的信息內容由于經過了信息把關人的層層把關和篩選,所以剔除了很多消極、負面的內容,且個體傳播的影響極為有限。但是,在進入新媒體時代之后,大學生群體作為新媒體工具的主要使用人群,其接受信息的方式已經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大學生群體開始普遍習慣使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工具來獲取信息,而由于微博、微信這些新媒體工具所傳播的信息普遍都沒有經過信息把關人的過濾和篩選,在信息傳播上具有明顯的無屏障性,且個體傳播的影響力明顯加大,所以,蘊含著不同價值觀念和不同意識形態的、各種良莠不齊的信息都進入了大學生的視野之中,而大學階段的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還沒有固定,且理性判斷能力存在一定的不足,在接觸到上述信息時,很多學生并不是從正確的價值共識的角度出發,去進行思考和討論,而是從個體感受、個體經驗、個體判斷的角度出發形成自己的見解和理念,這樣的做法使得學生在社會認知上會出現明顯的差異,其很容易造成對主流意識形態的誤讀,從而極大的提高了意識形態教育的難度。
其次,新媒體境遇下信息傳播開放性和隱蔽性的特點,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高校主流意識形態的話語權。一方面,在新媒體環境下,信息傳播的過程具有極大的開放性,類似分配不公、貪污腐敗等社會現象都借助新媒體工具呈現在了大學生群體的視野之中,甚至還會因為傳播中的“擴音器”現象被過度渲染,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部分學生對主流價值觀的逆反心理,甚至造成部分學生對主流價值觀的認同危機;另一方面,新媒體環境下,信息傳播隱蔽性的特點,還為很多負面的、非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提供了便利,讓這些負面、非主流的意識形態利用新媒體環境在大學生群體中傳播,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在大學生群體中的話語權。
二、新媒體境遇下高校意識形態教育的開展策略
根據上文分析可知,新媒體境遇下我國高校意識形態教育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問題,為了應對上述問題,特根據高校意識形態教育的實際,提出了以下幾點具體的應對策略:
首先,積極借助新媒體工具開展高校意識形態教育工作,讓新媒體成為高校意識形態教育的新陣地。即:高校意識形態教育工作者應轉變傳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積極、主動的利用新媒體工具開展意識形態教育工作,拓寬高校意識形態教育的渠道和途徑。在具體實施時,一方面要注意轉變以往理論教育和宣傳教育的方式,盡可能利用新媒體工具開展大學生感興趣的引導式、互動式和滲透式的教育;另一方面還要注意轉變以往意識形態教育僅僅局限于課堂的做法,將教育從課內延伸到課外,真正滲透和融入到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習之中,打造健康、積極的校園文化環境。例如:開通校園意識形態公眾號和官方微博均是可以學習的做法。
其次,加強隊伍建設,提高主流意識形態的主動發聲能力。要應對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意識形態教育遇到的各種新問題和新挑戰,提高主流意識形態在大學生群體中的話語權,其中最為關鍵的一點就是要加強高校意識形態教育的工作隊伍,提高主流意識形態的發聲能力。因此,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應有意識的選拔素質過硬、能力突出、且政治立場堅定的師生加入到工作隊伍之中,并有意識的提高他們的新媒體運用能力,豐富他們的傳播知識和心理學知識,讓他們能夠熟練運用微博、微信、直播平臺等各種新媒體工具,打造主流意識形態的網絡陣地,切實提高主流意識形態在大學生群體中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