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琦
摘要:室內設計的發展是我國建筑行業發展的重要突破,隨著人們審美品位和思想文化的不斷發展,他們對于室內設計的需求已經超越了基本的居住需求,更多的人會選擇裝修公司或團隊進行室內統一設計,在滿足使用需求的基礎上,凸顯建筑的美觀性和使用者的文化內涵。因此,在進行室內設計中,需要從使用者的心理需求出發,探究設計心理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以最大化滿足使用者的需求,為他們提供更滿意的設計作品。
關鍵詞:室內設計;設計心理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TU23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18-0172-01
受現代文明社會發展和現代美學發展的影響,人們的審美觀念和對美學的實際應用也有了重要發展。對于室內設計來說,其主要目的就是通過對建筑的改造或創新,讓建筑在布局結構發生變化,并通過硬裝和軟裝的設計,為使用者提供更舒適、更美觀的居住環境。而在進行室內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對使用者的心理活動進行研究,了解他們的喜好、習慣等因素,突出使用者的格調。
一、設計心理學的內涵
設計心理學是設計學與心理學的交叉學科。在對設計學進行組織架構時,不僅要研究設計的主體,還需要對設計目標進行分析研究,了解設計目標主體的綜合需求,同時,還應對目標主體的心理活動進行分析,研究他們對使用空間的心理需求,以此為基礎對設計主體進行規劃設計,由此而衍生出的理論就構成了設計心理學的理論基礎。在室內設計的實際應用中,設計者需要考量的因素較為復雜,不但要綜合考量設計元素的平衡與搭配,還需要考慮使用者對空間私密性、安全感、使用功能、家居布局等多種要求,這就要求設計者在進行設計之初全面了解設計目標的主觀喜好及心理行為,才能對癥下藥,設計出令人滿意的作品。
二、室內設計中對心理學的運用
(一)人對室內空間的安全感需求
不同的室內環境對人產生的心理影響是不同的。在室內空間時,人們的首要需求應該就是獲得安全感,對于大部分人來說,較為封閉的室內空間,能夠確保自己的私人領域不受到侵占,就是獲得安全感的最佳途徑。在進行室內設計時,對于一般的室內空間,應考慮到人的安全感需求,從空間格局、裝潢裝飾乃至單品選擇時都應該盡可能的對空間進行分離,減少大面積開闊空間的存在。
(二)人對室內空間的距離感需求
距離感是人出于對自我的保護意識而進行的主觀性的界定。在人與人或人與其他事物交往的過程中,會根據自身對該事物的親疏關系判定主觀上的距離,以保護自身在心理上或生理上的安全。室內空間上的距離感同樣是人主觀的距離感的一種延伸和擴展,對此要求在進行室內設計時需要把握好人對距離感的控制和需求,通過室內空間布局和結構來保證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感。
(三)人對室內空間的私密性需求
隨著人們生活品質的提高,對于空間的私密性也日益看重。目前,許多公共場所在進行設計時也逐漸意識到保護私密性的重要性,在進行空間設計時會利用隔斷、展架、柜子等巧妙地對現有空間進行阻隔,以保障消費者的私密性。
三、設計心理學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
(一)室內設計中應注重人的舒適感和安全感的體驗
在不同的環境中,人們的主觀體驗和心理感受都是不同的,在進行室內設計時,在考慮到空間使用需求的同時,還應該注重人對空間舒適感和空間感的體驗。對于不同的室內空間,人際交流的距離感和空間感都是不同的,對此,可根據空間的具體使用需求進行空間環境設計。例如,在互動交流較為頻繁的場合中,可進行私密性和針對性較強的空間設計,如桌椅的緊密布局和中性的色調搭配,給人以一種緊密、平等的環境氛圍,更有利于培養人際關系中的私密感和空間感。而在一些非互動交流的場合,如商場、候車廳等非公共場合,人們更需要空間上的延伸和時間上的停留,所以在進行設計時應注重增加空間上的圍合感,給人視覺上的擴張,從而保證人們對空間上距離感的需求。
(二)室內設計中應注重人的主觀情緒
人的主觀情緒是復雜多變的,同樣的環境也有可能對人的心理產生不同的影響,因此,在進行室內設計時,更應該注重利用空間的物理環境對人的主觀情緒進行調控。在人對室內空間的主觀需求中,私密性和安全感是人最突出的需求,需要設計者重點關注對室內空間私密性的處理。例如,在居住空間中,為保障使用者的私密性需求,可對空間的物理環境進行調整,通過降噪、遮光、隔音等措施為居住者提供一個寬松、舒適的空間環境。
四、結語
綜上所述,室內設計過程中對人的心理要素分析非常注重,人對室內空間的私密性、安全性和距離感都有不同程度的要求,在進行設計時,設計者需要用設計心理的相關理論對人的需求進行科學分析,從而為使用者設計出一套舒適、安全、適用的設計方案,進而滿足人們舒適生活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