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江陵 梁美戀
摘要:網格化理念為研究高校二級學院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機制提供了新視角,體現出二級學院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人文關懷,有利于提升二級學院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關鍵詞:網格化;管理;高校;二級學院;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18-0207-01
一、對網格化理念的認知
根據Foster和Kesselman給出的定義是,“網格”是一種利用互聯網技術將分散的信息通過“虛擬計算機”進行劃分的信息技術。該計算機具有性能高、存儲空間大、傳感設備強大等功能。利用虛擬的超級計算機,將信息進行資源存儲、軟件分析、資源分類等技術,實現資源的整合與充分利用,最終實現資源共享。
二、網格化理念在高校二級學院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意義
1.網格化理念為研究高校二級學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機制提供了新視角。大學生由于其接收信息的途徑非常廣泛,在成長過程中不斷呈現出新問題,尤其是心理健康狀況。網格化管理理念的引入,為高校二級學院探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機制帶來了新的研究視角和探索契機。
2.網格化理念體現出二級學院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人文關懷。網格化管理模式不僅能夠實現校園心理健康教育資源的有效利用、師生或朋輩之間的有效溝通和對學生進行分類區別管理,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以學生為本,以服務為先,在規范化的心理咨詢和危機干預服務中實現精細化的管理,在精細化的管理中體現個性化的教育和指導,從而實現二級學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規范化、精細化、信息化和系統化,為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和教育引導。
3.網格化管理有利于提升二級學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實效性。二級學院作為教育大學生的主體單位,具有教育管理、人才培養和技術優勢。網格化管理的理念滲透和實施舉措,成立網格員隊伍,實現網格化層層匯報和干預,有利于二級學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得更加細致和深入,有利于實現及早預防、及時疏導、有效干預、快速控制。
三、具體實踐
1.設置五級心理健康網格員隊伍,構建網格化心理健康隊伍新機制。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標準(試行)》(教思政廳[2011]1號文)中曾指出,高校應有健全的校、院(系)、班級三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網絡,各級各部門應有明確的職責分工和協調機制,充分發揮二級院系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主體作用,積極開展適合本院系學生特點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根據當前大學生的成長特點,三級工作網絡可以擴充至五級心理健康隊伍。這里的五級心理健康教育網絡體系,便是一支網格員隊伍,主要是指學校專業的心理咨詢師、學院心理輔導員、學院普通輔導員隊伍、班級心理委員、宿舍心理小組長五位一體的網格化管理機制。五個層面各司其職,協調統一,注意觀察,及時匯報,能夠極大程度提升心理輔導員危機干預的及時性和有效性,防患于未然。
2.通過網格化手段,建立并完善心理問題學生的成長檔案,體現人文關懷的網格化,更提升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精準性。通過網格化手段,建立并完善心理問題學生的成長檔案,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承接性、連續性和有效性。每位學生的心理困惑和心理承受能力都是不同的,加上個體成長環境和個人經歷的特殊性,使得每位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特點也具有著特殊性。因此,由網格員種好責任田,建立并完善個性化、動態性的成長檔案,更能夠體現學生管理和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的人文關懷,專業化、個性化的幫扶方案,更有利于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精準性。
3.通過建立課程化、層次化心理健康教育體系,逐步構建網格化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當前二級學院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普遍仍是采用通識教育加專題講座的形式,教育面很廣,但是距離學生真正的需求滿足還有較大差距。多數高校即便開設了先關課程,也主要是公共限選課。而當前大學生在四年的大學生活中,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具有長期性、隨機性和個性化等特點。因此,二級學院的心理健康課程體系,應是在結合學生的成長特點與專業性群體特點實施開展的通識性教育、活動性教育、專題性教育與提升性教育活動,以此提升學生知識層面與個體心理教育需求的匹配度。
★基金項目:此論文系海口經濟學院校級課題《高校二級學院大學生心理健康網格化管理研究》成果,課題編號:Hjkr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