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對格式塔心理學的認知,對視覺拓展心理基礎、形式線索以及具體過程的分析,提出一套具體的研究思路,為進一步深入研究室內環境設計中如何實現視覺空間最大化,滿足人們對空間的功能性要求和審美性要求,提供研究方向。
關鍵詞:格式塔心理學;室內空間;視覺最大化
1 格式塔心理學
格式塔心理學又稱“完形心理學”,是20世紀產生于德國的一個現代心理學派。“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一詞的音譯,這個詞在德文中可以作“形成”或“形狀”解。英譯為“shape”(形狀)或“form”(形式)。格式塔心理學其實就是一種反對元素分析而強調整體組織的心理學理論系統。主張任何“形”都不是各部分的簡單相加,而是經過主體知覺活動加以重新建構的“整體”。
在格式塔美學中,完形是其重要特點之一,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整體性原理。完形必須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整體內部的各個組成部分之間存在著內在的聯系,各個組成部分之間和諧相處。簡單地說就是“整體大于部分之和”。
第二,閉合性原理。物體在大小、形狀、方位發生變化的時候,其本身所具有的整體性與功能性不變,整體具有可調變性。
第三,同構性原理。當人們觀看物體的時候,物體內在的物流結構會通過人們的眼腦調節之后形成一種和諧的心理結構。完形就是經過人們眼腦調節之后,主客觀相互作用后形成的。
2 室內空間
室內設計的核心任務是要解決人們生活空間的有限性和人類空間占有本能之間的矛盾。解決的辦法即調節實際物理空間與人們心理空間之間的關系,使相對有限的物理空間生發出較為廣闊的心理空間來,這就涉及了“視覺空間最大化”的問題。
物理空間是指由物質實體所界定的客觀實在的空間形式,反映了物與物之間的關系;心理空間反映的是物與人的關系,是一種無法量化的主觀現象。由物理空間的位置、大小、尺度、形態、材質、肌理等視覺要素所引發的人們主觀上對空間的感受,是一種精神的存在形態。
由于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心理空間并不一定完全真實地反映物理空間,而往往與其所反映的物理空間存在一定的差異。心理空間的本質是實體(或結構)對內部空間的占有、控制以及向周圍空間的擴張。
3 視覺空間最大化的方法
在室內空間環境的設計過程中,充分分析已有物理空間的特性,利用格式塔心理學中的整體性、閉合性、同構性等方面的完形原理,設計者合理地運用造型、色彩、光線、材質等手段,以期達到心理空間的優化,實現視覺空間的最大化。具體的內容如下:
3.1 利用造型實現空間最大化
利用造型手段實現室內空間的最大化,需要在造型的設計上,使其產生某種動勢,讓觀者利用整體性、閉合性和同構性的心理活動過程,實現空間的完形擴張。這就需要創造一種非穩定、多方向的“力”的結構式樣。而這種“力”可以通過室內空間造型的均衡、重復、形變、傾斜等多種因素來獲得。
(1)均衡。均衡一般分為對稱均衡和不對稱均衡。對稱均衡的造型給人以莊嚴、肅穆、嚴謹感;不對稱均衡的造型給人現代、靈活,輕巧活潑感。室內空間組成的所有要素的分布必須達到一種力的平衡。根據空間性質的不同,選擇不同的均衡力來實現視覺空間的最大化。
(2)重復。在藝術創作中,藝術家們常常通過同一物體的具有某種方向性的重復而使主體能從中體驗到一種敏銳性逐漸擴張的趨勢。這種式樣的相似性和重復變化的連續性所形成的是一個完形式樣的知覺整體。
(3)變形。變形是指物體的形狀被拉伸、擠壓和扭曲,使其形狀發生改變而偏離了原來正常的狀態。變形所產生的“力”是由于造型元素本身的形狀發生改變時而形成的一種傾向性的動勢。室內空間也往往運用這種變形來使空間整體或局部發生變化,得到一種視覺張力。
(4)傾斜。傾斜作為一種造型手法,是視覺藝術中以靜顯動、以瞬間顯永恒的重要手法,是一種使藝術作品盡顯張力的有效手段。傾斜是指被眼睛自覺地為從垂直和水平等基本空間定向上的偏離。這種偏離會在一種正常位置和一種偏離了基本空間定向的位置之間形成一種張力。
3.2 利用色彩實現空間最大化
色彩是一個龐大的系統,人們對它的研究由來已久,色彩具有很多的屬性,比如不同的色彩具有不同的色相、冷暖、情感、象征意義等等。
色彩不同的色相、冷暖、情感、象征等,會產生不同程度的視覺張力,利用色彩的這些屬性,充分發揮色彩的功效和美感作用。色彩的設計是室內空間設計“力”的表現的重點與關鍵,也是室內空間設計師的藝術基本功與主攻方向。
3.3 利用光線實現空間最大化
建筑與室內空間設計要借用自然光之“力”,來滿足室內空間的物質功能和精神功能,從而使空間設計引起心理上的情感張力,實現視覺空間的擴張。
而人造光的燈光設計不僅是室內空間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整個室內空間設計的重頭戲與藝術亮點。燈光設計可以使室內空間環境的設計產生美學意境,從而帶來巨大的視覺張力與藝術沖擊力。
3.4 利用材質實現空間最大化
不同的材質表面肌理會沖擊人的視覺感官,在受眾者心理會產生不同的情感反應,與此同時也營造了空間不同的情趣與意境。這都歸根于材質本身的“力的結構”,換言之,一切材質都具有表現性,這種表現性的唯一基礎就是材質本身的“力的結構”,空間設計離不開材質的表現,室內空間實際上也是材質“力”的表現。
4 結語
基于格式塔心理學對室內環境視覺空間最大化的研究,是一個龐大的命題,要具體的實施需要進行更加詳盡的研究。本文只是提出一些研究方向上的思路,今后還會對每個部分進行更加詳盡的補充和研究,以期形成一套成熟的理論體系,指導設計實踐。
參考文獻:
[1] 邱海東.格式塔意向下的設計創意——以室內設計思維與裝飾材料運用為例[J].學研探究,2017.
[2] 羅伊·R·貝倫斯.藝術、設計和格式塔理論[J].裝飾,2018.
[3] 張月娥,尹杰.格式塔視覺原理在版式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現代交際,2018.
作者簡介:張江波,女,陜西西安人,碩士,西安思源學院城市建設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