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商場是供人們休閑、購物、消費的公共場所,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不可或缺。筆者在對商業場所中導視系統設計的現狀進行對比與研究后,發現導視系統設計的功能性與藝術性不足,并從導視系統設計基本功能的重要性入手研究。從橫向發展,結合國內其他商場的導視系統的實例分析,借鑒可以嘗試的設計思路;從縱向發展,對商場的整體風格及陳設等要素進行整理及闡述。希望得出實用并時尚的方案,使商業空間的導視系統設計具有更多的可能性。
關鍵詞:導視系統;商業導視系統;人性化
關于導視系統,從導視入手,而導視又以“導”為先,“導”字代表了一種功能性;“視”字可以從視覺的層面上詮釋,視覺表現通常可以分為動態、二維、三維,即平面與立體兩個方面,同時包括聲、光、電同時運用所產生的獨特效果。
導視系統的起源。導視系統是信息界面系統,它作為橋梁溝通環境與人。標識的個體造型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是主要體現。如今,導視系統的應用在商業街區、城市交通、住宅區等公共空間隨處可見,與我們的衣食住行密不可分,已不再是隨意的設計或單獨的標牌,而是一種企業文化、交通的支點、建筑的血液、城市的軟裝飾,穿梭在建筑設計與視覺傳達之間。隨著城市化的發展,人們審美水平不斷提升,導視系統也更加完善,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小到道路上的標識,大到一個街區甚至城市都有科學化和人性化的導航設計,它已經不是單一的媒體表現形式,而是與產品、銷售、環境等因素一同成為品牌經營要點。
商場導視系統(Mall Nav),是Mall Navigation的縮寫,即當下運用的商業區、購物中心的導航導視系統。重視人文關懷,更加注重人的內心感受與生理感受,為特定的環境營造一個整體而系統的應用,為消費者打開方便之門。
1 國內現狀
導視系統的設計與研究在我國仍然屬于新興學科,與歐美、日本相比,我國的導視系統設計與研究起步較晚。在我國,導視系統的設計仍然屬于平面設計(VI)領域,無論是室外空間還是室內空間,平面設計作品仍占主導地位。換言之,我們不僅要有漂亮的導視牌,更應該重視人們在導視系統環境中的感受,畢竟我們的設計是為人服務的,要時刻記住導視系統與環境的聯系,利用整體環境使導視系統融入環境,并使人在應用時更加方便,同時使導視系統設計更好地體現企業的人文關懷,豐富企業的文化內涵。
在商場的導視系統設計中,筆者注意到了標識與商場之間的關系要融入環境,不彰顯存在感的標識是對客人、對商場的尊重。大部分標識的本體用于支撐標識的信息界面,標識本體的結構并不需要人們的注意,但其結構、材料、色彩等方面都要充分考慮到周邊環境所賦予的先決條件。在這次項目實地考察中,筆者發現導視系統與商場的顏色過于協調,甚至有時會出現看不清楚的情況,那么我們該怎么解決這一問題呢?是從色彩、材料出發,還是從字體出發呢?導視系統設計是人對空間環境信息的系統設計,它能使人更便捷有效地對環境進行認知,以確定“我在哪、要去哪、怎么去”,能有效地提高我們的效率,同時有效地提升區域與商場的形象,優化服務品質,改善環境,美化空間。所以在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到商場中人群的視點關系及人們習慣流動的方向,確保標識定位合理、體量適度、信息明確。2010年由上海畫報出版社出版,徐邦躍編著的《標識系統設計》一書中指出:“我們應一切從人性化的角度出發來考慮標識系統的設計。”
2 國外現狀
導視系統設計起源于歐洲,在美國發展壯大。20世紀50年代后,美國政府委托美國設計學院(AIGA)和當時優秀的平面設計師共同設計了城市導視系統,這套龐大的系統直到現在仍影響著美國導視系統的發展。除此之外,20世紀80年代的《日本展示商業環境設計年鑒》正式把“標志系統”(Signs System)加入其中。隨后,公共識別標識被來自世界各地的設計師和藝術家設計與加工,標識符號有了統一性,標識設計的全球化趨勢更加顯著。
西方的導視系統發展得較早,而且在不斷優化,有著非常完整的過程,也有著不同的設計方法。“標志金字塔的構成系統有信息內容系統、圖形系統、硬件系統”這一觀點是2013年在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由Chris Calori(美)所著的《標志與道路設計》中提出的,“綜合性的標志項目包括很多種類的標志,從大型的室外獨立標志塔到小型的室內貼壁標志。設計的中心問題是如何在綜合性標志項目的各類型標志之間,從內容和外形上創造出統一的家族相似感”。標志只是導視系統的一部分,標志在追尋著家族相似感,那么筆者認為商場導視系統更應注重家族相似感,即導視系統的統一性與完整性。
導視系統設計很少考慮到殘疾人的需要。近年來,更為成熟的社會意識以及法規開始關注殘疾人對導向標識的需求。Craig M. Berger(美)在2013年由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導向標識》一書中提出:“解決殘疾人的需要,這包括了方方面面,從更好地理解照明對標識可視性的重要意義,到使用多種工具,如地板處理、盲人扶手和凸字地圖,來為弱勢人群提供幫助。”通過啟發,筆者設想:為了更好地服務消費者,商場里是否可以增加一些利于殘疾人的標識或者可發聲標志,提供語言信息和方向的標識、觸覺地圖,方便各類人群體閱讀的標識呢?
參考文獻:
[1] 王受之.世界現代平面設計史[M].深圳新世紀出版社,1998.
[2] 趙云川,陳望,孫愷,于清淵.公共環境標識設計[M].中國紡織出版社,2004.
[3] Chris Calori(美).標志與道路設計[M].電子工業出版社,2013.
[4] Craig M.Berger(美).導向標識[M].電子工業出版社,2013.
[5] 徐邦躍.標識系統設計[M].上海畫報出版社,2010.
[6] 肖勇.看!導視系統設計[M].湖北美術出版社,2013.
[7] 向帆.導視標識系統設計[M].江西美術出版社,2009.
作者簡介:秦瑜(1988—),女,湖北人,研究生,研究方向:視覺傳達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