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電子設備的發展,尤其是移動電子設備與互聯網技術的結合,社會逐漸步入讀圖時代,在讀圖時代的大浪潮下,攝影作品作為一種特殊的圖片形式,以其風格紀實性、表現可塑性和瞬間永恒性等特質成為讀圖時代下設計師的寵兒。本文從攝影作品的特點出發,分析攝影作品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揭示攝影作品在平面設計中的優勢和特色,闡明攝影作品在平面設計中應用時的方式方法。
關鍵詞:攝影作品;平面設計;紀實性;內涵型
1 攝影作品在平面設計中應用的背景及意義
隨著現代社會的迅速發展,尤其當我們步入21世紀之后,電子信息技術蓬勃發展,滲透了生活中的各個領域,人們進入了信息大爆炸時代,每時每刻都有大量信息灌輸進我們的大腦中,這些信息中既有文字信息也有圖片信息,圖片信息以其直觀性、真實性、便捷性成為讀者的主要信息接收形式,我們已經進入讀圖時代。讀圖時代下,攝影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藝術形式,在長期的藝術發展進程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攝影這一年輕的藝術形式,雖然發展時間不足200年,卻是視覺革命的引領者。從19世紀中后期達爾文發明銀版照相術,再到后來美國人喬治·伊斯曼設計出柯達膠片照相機,攝影藝術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新時期。自此之后,攝影藝術成為人類進行視覺表達最為快捷與簡便的形式,也自然對后期的藝術發展產生了多元化的影響,將攝影作品應用到設計中,能使設計作品更具視覺沖擊力和審美性。因此,如何將攝影作品更完美地應用在平面設計中,成為我們研究的主要目的。
平面設計中主要用來表達設計思想與意圖的是圖形、圖像,攝影作品則是直觀、真實地表現客觀事物。有心理學實驗證明,不同的方法識別同件物體所需要的時間不同:聽語言描述要2.8秒,看文字描寫要2.1秒;看圖案化的物體要1.5秒,看黑白照片要1.2秒;看彩色照片要0.9秒,看活動的畫面要0.6秒,看實物只要0.4秒。從這個實驗中可以看到,除了直接接觸或觀看實物,攝影作品較其他方式更為直觀,在平面設計中加入攝影圖像,將有助于觀看者更加深刻地解讀平面作品,也可以將設計師的設計思想更強烈地傳達給觀看者,實現藝術生產與接受活動的良好互動。所以,不難發現,攝影作品能夠使平面設計的整體水平得到一個有效的提升。因此,本文的研究不僅可以豐富“攝影作品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同時可以創造出更有效的設計方法,以便創作出更多優秀的平面設計作品。
2 攝影作品在平面設計中應用的特點
2.1 視覺直觀美
攝影作品具有視覺直觀美特點。所謂視覺直觀美,就是指一幅攝影作品在經過嫻熟的拍攝技巧之后,其視覺表現效果是其他方式無法比擬的。攝影作品的這種視覺直觀美能夠使觀者在欣賞作品的時候受到強烈的視覺沖擊,這是因為使用照片進行視覺表現的時候,所傳遞的信息更具直觀性。尤其是在讀圖時代的大環境下,人們在獲取信息的時候,煩冗的文字會讓信息隱沒,而攝影圖片則在第一時間沖入人們的視野之中,使人們獲得最直接的感官刺激。這種直觀性所產生的觀賞美感會最大限度地吸引觀賞者的注意。
2.2 作品紀實性
攝影藝術最本質的屬性便是紀實性,照片便是攝影紀實性的產物,它能夠真實地還原事物本來的形態。所以,在平面設計中,通常使用攝影作品來進行情感和思維邏輯表達,這是因為照片可以帶給觀者強烈的視覺沖擊,如此一來,不僅可以拉近攝影作品與觀者的距離,而且可以增強廣告、海報等平面設計作品的說服力。相較于繪畫,攝影作品不僅具有真實可靠性,而且方便觀者選擇及記憶。相關數據表明,人對照片的記憶比繪畫平均增強26%以上。將攝影作品應用在商業領域的平面海報設計中,可以達到更強的廣告宣傳效果,這一切都源于攝影作品的紀實性。
2.3 瞬間永恒性
瞬間永恒性是指在拍攝的過程中,攝影畫面中的形象既可能是事物在空間中的瞬間并列狀態,也可能是事物在時間中某個動作的某一刻,即它不僅可以將隨時變化的轉化成永恒不變的,也可以通過靜態的形象暗示先后承接的動作。正如攝影大師享師·笛爾·布勒松在《〈決定性瞬間〉序》中斷言:“在所有的表現方法中,攝影是唯一能把精確的和轉瞬即逝的瞬間絲毫不差地固定下來的一種手段。” 相較于其他的藝術作品,攝影藝術作品的獨特魅力在于它及時抓住了某一“決定性瞬間”,即把宇宙無限時間中的一個有限片段以單幅的、靜態的、固定的造型形象永恒化,使之永存于千秋萬世。同時,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彩色攝影器材的更新換代和數碼攝影技術的日漸成熟,使攝影作品成為平面設計中重要的元素,其在平面設計中的地位日益提升,以攝影作品為廣告主題的平面設計創作已經成為市場主流。
2.4 表現可塑性
攝影作品的表現可塑性是指隨著數碼影像設備的發展和計算機印刷技術的普及,不僅攝影作品的創作越來越簡單易操作,而且攝影藝術家可以在電腦圖像處理軟件的輔助下實現多種多樣的創意,具有高度可塑性。為了使攝影作品達到更好的效果,我們還可以對攝影作品進行藝術化處理,數字攝影不同于傳統攝影,它是一種無膠卷作業,數字成像的攝影作品能夠通過計算機或打印機直接呈現出來,其實計算機就是數碼相機的“暗房”,如著名導演維姆·文德所言:“數字攝影的出現,使得每一個圖像的原子都有可能被改變。”人們甚至無法區分照片本身與處理過的照片,如此一來,數字攝影顛覆的不僅僅是傳統攝影技術,還是整個傳統攝影藝術的文化架構以及攝影藝術的審美和創作方法,標志著大眾攝影時代的到來。
3 攝影作品在平面設計中應用的模式
3.1 全圖運用
全圖運用是平面設計中的一種構圖手法,在攝影作品轉化為平面設計作品的過程中,設計師需要運用所學的平面設計知識和長期從事設計工作積攢的設計經驗,來主觀地對攝影作品進行再加工與處理,其中版式設計是重中之重,版式設計的質量會直接影響整個設計作品的視覺沖擊力。攝影作品在拍攝的過程中需要考慮構圖的因素,所呈現出的照片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視覺沖擊力。全圖構圖的方法能夠更加直觀地傳達出平面設計作品所要營造的大環境氛圍,給觀者身臨其境的直觀感受。
3.2 攝影作品中元素的提取
除了上文提到的全圖構圖法,還有一種方法就是元素提取法。將一副攝影作品中的部分元素提取出來,可以起到重點突出和強調的作用。當一個平面設計作品需要多種攝影元素結合的時候,采取元素提取的方式,可以直觀地強調平面設計作品所要突出的重點內容,從而使整個平面設計作品層次分明,主題突出,整合化一。海報中采用元素提取法,對重點元素進行了突出和強調,讓觀者一目了然。
3.3 平面設計中的意境營造
意境,是指一種能令人感受領悟、意味無窮卻又難以用言語闡明的意蘊和境界。它是形神情理的統一、虛實有無的協調,既生于意外,又蘊于象內。攝影作品的“形”可以說是高度還原,那么,讓攝影作品更加具有“神”則更為重要。攝影作品中意境的營造可以使觀者對攝影作品中的人、事、物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
3.4 設計作品中攝影元素的重構
對攝影元素的重構,在一定程度上要求設計師在將攝影作品應用在平面設計之前進行相應的視覺元素提取、創造和轉化,使之具備完整的平面設計視覺元素,成為一個有血有肉的藝術作品。這一過程中,分割、選擇、轉化等形式成為在平面設計中應用攝影作品的重要方式,尤其是元素與元素之間的轉化與重新架構,尤為重要,進而實現圖像、文字和色彩的整合。
4 結語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與快速更新,新興科學技術在社會的各個領域中都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藝術發展進程與發展質量也會隨著這一趨勢而有更大的發展與變化。在這樣的發展環境下,攝影藝術的快速發展不僅為我們生活影像的記錄提供了一個發展條件,更重要的是為我們的生活影像提供了一種嶄新的視角與表達方式,這是因為攝影作品凝結了每一個攝影師的心血與生活認知。
在攝影藝術不斷發展的過程中,現代藝術之間的影響與交融也毫無例外地影響了其他的藝術形式,尤其是攝影技術與視覺表現形式的影響。平面設計與攝影作品之間的融合是現代環境下多媒體技術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藝術設計跨界、交叉與融合的結果,平面設計的復雜與變化使攝影作品中的很多元素成為重要的設計素材。
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數字技術與數字攝影藝術為攝影作品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提供了更為寬廣的平臺。攝影作品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不僅使平面設計獲得了發展的重要機遇,同時也豐富了數字化攝影時代的表達,使其呈現出了十分豐富的視覺影像形式,成為一種融會了技術、藝術、思想與視覺的美好旋律。
參考文獻:
[1] 梨大志.數碼攝影基礎教程[M].蘇州大學出版社,2013.
[2] 宿志剛.廣告攝影[M].遼寧美術出版社,1998.
[3] 王受之.世界現代平面設計史[M].新世紀出版社,1998.
[4] 趙樹人.設計攝影[M].機械工業出版社,2013.
作者簡介:李曉鵬(1993—),男,中國傳媒大學設計藝術學專業碩士在讀,研究方向:美術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