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當前人們越來越重視自己生活城市環境的改善,這就促進了城市景觀設計的發展。隨著數字技術越來越多地影響人們的生活,傳統的景觀設計開始有了新的時代特色,本文所述就是新的時代背景下,景觀設計與新媒體藝術的交互融合問題。
關鍵詞:景觀設計;新媒體藝術;交互融合
當前,隨著社會環境的巨大變化,人們的思想意識和審美觀念也發生了改變,傳統的城市景觀設計已不再適合人們的需要,作為新技術的新媒體藝術,對景觀設計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
1 建筑景觀設計與新媒體藝術的交互融合
建筑景觀設計是建筑的外表面與周圍環境及大自然的交互與融合,是融合了建筑和審美的一種藝術化的建筑設計,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早已成為人們城市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其富有個性化的設計風格,有效滿足了人們對建筑的使用價值要求和美感要求,充滿了互動性和趣味性,成為人們喜歡的場所,同時,部分景觀設計往往會成為某一地區或城市的具有標志意義的建筑形式,或該地區重要的活動場所。
為了更好地滿足人們對城市景觀設計不斷提高的要求,景觀設計開始融入新媒體藝術風格,并增加了交互設計因素。日本著名建筑設計家伊東豐雄創新傳統方法,結合新媒體藝術手段在日本橫濱設計了一個富有現代性的景觀建筑——風之塔。
伊東豐雄設計的風之塔,是一個既有濃厚日本民族風格,又有豐富現代元素的城市地標性景觀,它是一家地下購物中心的水箱和通風設備,在設計上完美地融合了新媒體藝術形式。整個塔是一個橢圓形的圓柱體,表面覆蓋著鏡子,并遍布小孔,其間遍布各種各樣的照明設備,由計算機組成的新媒體設備控制著這些各種形式的燈泡,組合成各種各樣的彩燈組合,夜晚時分,在四周風和聲音等的作用下,變出迷人的光線。其中,有很多融合了新媒體的設計元素:在計算機的協調控制下,泛射燈在風向和風速的變化下不斷發生變化;環形霓虹燈則根據光線的變化而自動調節明暗;燈飾串則在城市背景噪音的調控下翩翩起舞。整個燈塔在兩臺計算機的控制下,自動選擇運行模式,輔以玻璃的使用,使整個景觀變得抽象化,成為一處動感的音樂建筑。
當代建筑設計在積極采用新媒體藝術設計后,也保留了傳統景觀設計中有益的部分,繼承并發揚了傳統文化。比如中國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的設計。中國國家館的室內設計在東方視角下,以“尋覓”為主線,回首城市的傳統文化因素,展現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城市化建設所取得的成就。“中國館”共分三個展區,分別為“東方足跡”“尋覓之旅”“低碳行動”,引導參觀者在“尋覓”中體會和感悟中國城市的發展特色和發展道路。在“中國館”的外觀設計中,其主題構思為“東方之冠,鼎盛中華,天下糧倉,富庶百姓”,外形近似一只鼎,居中升起,莊重大氣,凝聚著濃厚的中國元素,是中國精神的象征;四周圍繞著中國各地區館,分布在南北向主軸附近,分成兩個功能區,有主有從,空間分布井然有序,共同組成一個獨具特色、極為突出的標志性建筑群,成為中國崛起的象征。中國館展現了中國城市發展進步的成果,體現了科學技術的飛躍和中國對和平的祈愿,體現了新的時代環境下中國文化的精神氣質,是現代文化和傳統文化的結合。
2 當代園林景觀設計與新媒體藝術的交互融合
園林景觀設計是一種對特定的人居環境進行美化和改善的設計,有人造景觀和自然景觀兩種,人們在規劃設計城市園林景觀的時候,既融入了生態平衡的理念,也結合了新媒體藝術,從而設計出了符合現代人審美需求的園林景觀設計。在這個“園林”中,既包含了公園、花園、庭院等傳統園林,也包含了風景區、城市綠化帶、植物園等。在傳統的中國園林設計中,水景是基本設計元素,如今也開始融入新媒體藝術等現代設計的理念和元素,體現出新的風格特色,比如,依托于新媒體技術,結合通過計算機實時控制的燈光效果和噴水效果,在自動化控制技術、激光投影系統、遠程通信技術和多媒體電子顯示系統等新技術的輔助下,創造出有著豐富變化的水景表現形式,更富有藝術美感。借助新媒體技術的語言形式和表現形式,創新園林景觀設計思路。
此外,隨著計算機技術和數字技術的進步,虛擬現實技術在園林景觀設計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其具有成本低、安全性高和虛擬性優點,把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有效地連接在一起,為設計人員提供了一個高度自由化的想象空間,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想象充分發揮,對空間造型進行任意的修改與設計。對此較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2015年嶺南園林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互動體驗創意生態”戰略,該公司借助數字技術和多媒體技術,對現實中的園林綠化項目進行重新設計,打造出了一條優質的旅游產業鏈。在這個項目中,企業運用了很多先進的技術手段,對自然環境進項卓有成效的模擬,既改善了周邊的生態環境,又提升了藝術美感,實現了綠色旅游,為景觀設計開辟出一條新的道路。
3 結語
在城市發展過程中,隨著景觀設計與新媒體藝術的交互融合越發緊密,其對設計的推動作用越來越強,技術的進步、新材料的出現,都把景觀設計推向了新的高度。
參考文獻:
[1] 周況,方田紅.虛擬現實技術在主題公園中的應用[J].設計,2018(02).
[2] 倪唱惠子.對話“跨界”下的公共藝術設計[J].設計,2017(23).
[3] 邱裕,周鑫,徐貝蕾.新媒體藝術在當代建筑景觀創新設計中的運用[J].藝術教育,2017(13).
作者簡介:孔凡瑋(1994—),男,黑龍江哈爾濱人,哈爾濱師范大學美術學院2017級設計藝術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在讀,從事空間藝術設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