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兒童公園植物在選擇與應用上應符合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本文從植物配置中的喬、灌、草的具體配置,再到植物造景及修剪進行研究和分析,提出合理的優(yōu)化建議,希望在以后的設計上能為兒童創(chuàng)造優(yōu)美舒適的環(huán)境。既要讓兒童感受到其中的樂趣,又要讓兒童學到知識。
關鍵詞:兒童公園;植物
兒童在社會中,相對來說是需要保護的群體,需要我們?nèi)ブ敢椭完P愛。他們的健康成長離不開良好的環(huán)境的培養(yǎng)和熏陶,兒童公園是兒童成長、放松的重要場所,如果植物的選擇和應用得好,對兒童會有潛移默化的啟發(fā)作用。
1 基于兒童心理的植物配置分析
1.1 喬木、灌木和草坪的配置
喬木與灌木搭配要錯落有致,形成豐富的生態(tài)植物群落。選取有季相變化的植物,做到一年三季有花、四季常綠。忌用有毒、有刺、有刺激性或容易起過敏反應的、易發(fā)生病蟲害的植物,如薔薇、鉆天楊、漆樹、夾竹桃等。
在喬木的選擇上宜選用高大濃蔭的樹種。選用樹種如國槐、欒樹、懸鈴木、銀杏、玉蘭、合歡、七葉樹等。還可以選用紫葉李、紫荊、海棠、紫薇等這樣的小喬木穿插其中。
在灌木的選擇上宜選用萌發(fā)力強的植物,植物高度的設計上也要做到符合兒童的生理特點,選用中高樹種,如迎春、紅瑞木、貼梗海棠、連翹等,這樣就不容易影響兒童的游戲活動。
在草坪上,創(chuàng)造一個開敞性娛樂空間,兒童傾向于在空間尺度較大的草坪上進行動態(tài)游戲,如追逐、放風箏等。因此,耐踐踏的草坪物種是兒童公園草坪的首選,如大葉油草、結縷草等。
1.2 6種植物種植區(qū)的植物配置
園區(qū)植物總體分為6個種植區(qū),分別是“歡樂廣場”“疏林草地”“漁農(nóng)之樂”“陽光草坪”“山林野趣”“生態(tài)濕地”。
“歡樂廣場”種植區(qū)以常綠喬木為基調樹木,局部點綴以開花喬木,如羊蹄甲、藍花楹、合歡等,結合造灌木,并以時花烘托愉悅的游樂氛圍。
“疏林草地”種植區(qū)一塊可以在上面活動的開闊草坪,是兒童公園中開放空間的重要組成區(qū)域。不同年齡的兒童都可以在上面活動和游戲,如追逐打鬧、放風箏等,并且最大化他們的集體活動。在草坪中設計一些起伏的地形,強調高差的變化,讓孩子們在豐富的空間變化中感受更多的趣味。物種選擇以草地及草本植物種植為主,如臺灣草、芒草、狗尾草、玉龍等。
“漁農(nóng)之樂”種植區(qū)采用多種蔬菜、瓜果及花卉等植物,孩子們在參與這些植物的種植養(yǎng)護過程中,不僅能了解植物的相關知識,還能讓他們懂得分享、學會合作。在設計地形高差較大的部分采用梯田的種植模式,濱水區(qū)種植桃花,形成桃花溪色特色景觀,主要植物品種為桃花、李樹、波羅蜜、向日葵、柚子、油菜花、草莓等。
“陽光草坪”種植區(qū)是一塊可以在上面活動的開闊草坪,是兒童公園中開放空間的重要組成區(qū)域。不同年齡的兒童都可以在上面活動和游戲,如追逐打鬧、放風箏等,并且最大化他們的集散活動。物種選擇以草地及草本植物種植為主,如臺灣草、狗尾草、芒草、玉龍等。
“山林野趣”種植區(qū)以自然、富有野趣的喬灌木群植為主,以臘腸樹、陰樹、落羽杉、小葉榕、尖葉杜英等渲染山地活動的童夢野趣。植物設計注重背景山麓現(xiàn)有景觀的融合,體現(xiàn)綠化的生態(tài)功能和觀賞效果。
“生態(tài)濕地”種植區(qū)主要用于濕地植物認知、生態(tài)濕地體驗活動和濕地動物觀賞。植物品種以濕地植物及喜水植物為主,如垂柳、燈芯草、水杉、水蔥、香蒲等。其營造的生境可為魚類、蛙類提供棲息空間。
2 基于兒童心理的植物造景及修剪
2.1 植物的孤植
孤植一般是選用造型獨特、觀賞價值高的植物。結合前文對兒童行為心理的分析,在兒童公園,孤植植物可選用造型修剪的植物,將其修剪成兒童喜愛的造型,或者在節(jié)慶活動時,可采用五色草塑造可愛的雕塑置于主要景觀節(jié)點處。
2.2 植物的叢植
叢植在公園中的應用十分廣泛,植物的叢植不僅要滿足觀賞性的要求,也有實用性的要求。結合兒童行為心理,兒童公園中的植物叢植應注重植物色彩的搭配,首先用濃郁的色彩吸引兒童的注意。與此同時,由于兒童身高的限制,其視線范圍與成年人不同,在植物體量的選擇上也應選用體量小的植物,將成年人景觀微縮化,配置出適合兒童視角的優(yōu)美景觀。
根據(jù)科學調查可知,我國3~14歲女孩的平均身高為95.6cm~158.6cm,男孩的平均身高為96.8cm~165.9cm。
在正常情況下,人不轉動頭,能看清景物的垂直視角為26°~30°,當垂直視角為30°時,其適合的觀賞視距為視距等于3.7。在兒童公園中,植物不僅是景觀因素,也要起到科普作用。因此,視距不宜太遠,保證兒童能夠看清植物,醫(yī)學上人眼正常視力的視距為3m~5m。因此,近景植物景觀應選用體量較小的小喬木、花灌木及小灌木進行叢植搭配。由于植物體量較小,為達到良好的植物景觀效果,要按比例增加植物的數(shù)量。
3 結語
本文從先天心理需求和后天心理需求兩個角度總結了根據(jù)兒童行為心理需要的兒童公園規(guī)劃設計方法。植物作為景觀設計的重要材料,在兒童公園的設計中應增加植物的應用。景觀設計師要在實踐中充分分析兒童在園林景觀中的心理需求,將景觀設計和兒童行為心理學更好結合,才能設計出各個方面均能滿足兒童需求的園林景觀。
參考文獻:
[1] 陳有民.園林樹木學[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90.
[2] CJJ48-92公園設計規(guī)范[S]. 1992.
[3] 尹曉波.居住區(qū)兒童活動場所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2.
[4] 唐莉瑩.城市兒童游戲場空間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6.
[5] 李娜.兒童行為心理學與兒童公園設計[D].湖南大學,2008.
作者簡介:崔炳盛(1994—),男,內(nèi)蒙古扎蘭屯人,景德鎮(zhèn)陶瓷大學研究生學院2016級藝術專業(yè)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環(huán)境藝術設計。